旁轴镜头碎碎念 我现在还保留着4个旁轴镜头,分别有M和L口的。4个头各归4家蔡司,美能达,福伦达,莱卡。分4个焦段21,28,35,50.曾经有过90的,因为对焦让我眼发花就把它出了。最初是想让它们在胶片上发光发热的,结果在网站上学习学习之后,认为工艺太繁琐决定放弃。于是我把目光转移到数码上,最后选了便宜适用的索尼-NEX了。
镜头背景简摘 Carl Zeiss C Biogon T* 4,5/21 ZM Carl Zeiss C Biogon T* 4,5/21 ZM 德国公司于2006年9月20日宣布推出,Zeiss宣稱對C-Biogon的耀光問題善加調整並予最佳化(数码优化)。当时蔡司已经出了著名的Biogon38,于是琢磨着给135系统的contarex也做一只,就有了当时的Biogon21-4.5。C-biogon21是从1953年的biogon21/4.5来的。biogon最大广角的限制是在21,再大就得换结构。C-Biogon21的优势我觉得在于比较小巧,基本上就是零变形,近距离抓拍人物也不怕。C-Biogon21的发色呈暖色,于非“C”系有区别。C-Biogon是個非常有趣的廣角鏡頭。
M-ROKKOR 28/2.8 1973年,德國徠卡與日本MINOLTA合作生產了一台小型徠卡相機-LEICA CL (CL意味著小型徠卡的意思);CL的機身由徠卡設計MINOLTA製造,鏡頭則由徠卡提供。當時CL有三個版本:掛徠卡的「Leica CL」、在日本販賣的「Leitz-MINOLTA CL」以及後來Leica CL停產後,MINOLTA繼續生產販賣的「MINOLTA CL」。 雖然Leica CL大獲好評,可是徠卡後續並沒有針對CL有發展與擴大的計畫。1980年,日本MINOLTA根據CL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研發了「MINOLTA CLE」,並同步推出三顆可交換的鏡頭:M-Rokkor 40/2.0、90/4.0、28/2.8。LEICA CL只有兩顆(40mm跟90mm)美能达后期出的是多膜的,抗眩光好一些。這顆M 28/2.8大多有鏡片出現白點情况,价钱更是只有一半。
Voigtlander Nokton 35mm F1.4(SC) Cosina刚刚宣布,推出新款Nokton Classic系列35mm镜头。这款新镜头采用8枚6组的对称式设计,体积轻巧,最大光圈达到F1.4,最小光圈F16,10片光圈页,最近对焦距离0.7m。最新光学材料(超高折射玻璃)的组合,(MC)多层镀膜,(SC)单膜只供应日本市场。
Leica-L-Summitar5cm2 徕兹在推出了光圈F2.8的Elmar标头后要进一步增大标头的最大光圈值;但由於传统的三组式结构,每加大一级光圈值会增大像差六至八倍,所以再不能应用Elmar结构於比F23.8更快速的标头上。 随着镜片加膜技术的出现使应用多镜片设计时可控制耀光,及有了徕兹玻璃研发实验室所开发了稀土金属玻璃LaK9,Walter Mandler於1953年应用了非对称双高斯式结构设计出划时代的Summicron f=5cm 1:2标头。 这头是七片四组设计,其中第五及第六片复合为一组;它应用了三片新开发的LaK9稀土金属玻璃,是第一支使用徕兹自己的玻璃研发实验室所开发成果的镜头。因为L39锣丝接口比较小的缘故,对F2.0最大光圈值的镜来说免不了有渐晕。在F2.0的时间,渐晕大概有1.6级;要收细光圈值至F5.6才可消除渐晕。 这头是加膜的,加膜的颜色是琥珀色的。镜头的第一片的玻璃是LaK9制的,这玻璃非常柔软;因此揩抹这头时要非常小心以免抹花镜片! 这个头是L39锣丝接口的,有测距连动凸边可连动相机身内的测距装置。第一代的Summicron标头也是沉胴式设计,但使用上比Elmar的设计易用;在延长镜筒时不须要对位就可以锁定位置拍摄。 它依旧保留了无穷远锁,在接近无穷远时对焦比较费劲。它使用了十片的光圈叶,形成相当圆混的光圈;因此,焦外成像及散景相当漂亮。这头的中间成像在反差及细节上明显比Elmar优秀,但Elmar在整体成像则比较清晰。在全开光圈F2.0时,成像反差中等,但大部份的像场都相当清晰;只在最边角的成像受微量散像差影响而有些模糊。最佳的光圈在F5.6左右,在这光圈值时这头能分析出极佳影像细节。在最细光圈F16时,中心成像会因挠射而转差。
[ 此帖由 我图我乐 最后编辑于: 2013-03-27 21: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