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年前进的这个小鸡鸡(V1别称)。 使用下来,越来越放心、舒心和安心了。 一个多月了,拍过风景,拍过静物和微距,前两天又拍了小鸟,人那是随时都拍的。 一路拍下来,原来喜欢的地方越来越喜欢了,原来担心的地方慢慢释然了。 比如,一开始看到有些人攻击小鸡鸡的画质,说什么那么小的感光元件就是鸡肋,画质肯定不行,高感肯定不行。 也有比较客观些的人说,片子还不错,就是显得薄。 使用了一个多月了,从起初抱着没多贵,玩儿一玩儿的心态上手,到一上手就放不下来,弄得D300、D700基本想不起来摸。 细细想来,一是小鸡鸡真的很好玩儿,二是小鸡鸡很给力。用的越来越习惯了,真的是很给力的全能鸡鸡。
数码的现在,一些机械的光学的硬件带来的表现客观上的确限制着影像的质感、空间感(层次)、色彩和光影(宽度、光比、过度)的表现,只要厂商在设计、装配、材料、工艺上执行一定的专业标准,小鸡鸡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那么我们在使用实践中做好摄影的前后期,小鸡鸡的表现是很值得信赖的。
就说画质,小的感光元件确实比大的感光元件要达到一定的画质要求,在设计和制作上难得多,但是在光学计算电子计算发展到今天(明天还在发展),小的感光元件要达到一定的画质要求也不是做不到的了,这就是一些大的专业摄影器材厂家居然敢在单反技术臻于顶级的今天,顶风作案,设计制作销售推广小感光元件单电的自信的由来。
我刚发了一幅赤嘴潜鸭,还有前面发的绿头鸭,在镜头的配合下,当然主要是我的配合下,景深的表现,焦内焦外的表现,画面的表现,在使用了徕卡曲线之后光影过度的表现,也还是很不错的吗
小鸡鸡使用了很多的尼康新技术,甚至以下犯上的D7000也不如小鸡鸡使用的多使用的新。 在使用实践中的确感到,画面的表现基本不用做后期或作很简单的后期就可以出片。
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小鸡鸡在正常曝光下的确有时候画面表现的比较亮,高光容易发白,这也是小鸡鸡出片显得薄的一个原因 我在使用中一般会根据主体和环境光适当减一些曝光,这样色彩和光影就会显得厚实些 我使用小鸡鸡还是习惯用点测,这是用单反养成的习惯。 可喜的是,小鸡鸡的设置很全,测光有三种方式:点测、中心重点和矩阵 曝光有程序、软程序、智能(不同于单反的P档)、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和手动 对焦有智能AF(根据对象鸡鸡自主决定是单次伺服还是连续跟踪伺服)、单次单点、单次多点、连续伺服和手动聚焦 快门有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最高速度连拍60/秒 具有很方便的曝光补偿键、快门选择键和调焦选择键 正是由于小鸡鸡具备了以往单反所有的和没有操作功能,所以我很有兴趣使用它
[ 此帖由 lihui78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7 1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