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lihui786 发表 现在说片子的各种感受,应该是针对器材、光影、色调、品质的综合效果的感受,不是针对其中某一项的单独效果的感受。既与镜头、机身有关系,又与拍摄对象的材质有关系;既与摄影的前期有关系,也不可能和摄影的后期没有关系;既与摄影的主体有关系,又与摄影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有关系。当然我们也常说,德头拍出来的片子润,日系镜头拍出来的干涩。油润与干涩是相对的,既可以对镜头的品质下这样或那样的定义,也可以对片子下这样或那样的定义。 油润或干涩是对片子的效果(或者是对镜头)下的一种描写性的定义,描写的对象是片子或者镜头的一种特质。 油润,其实强调的是润。油是对润的强调和修饰。是与干涩相对立的。长期以来,日系镜头强调清晰度、锐度,而对出片的气氛、质感重视的不够或者下的功夫不够。表现为片子的光影层次缺乏,光影层次过度不够细腻,锐利、清晰得发干,譬之于树叶,日系头拍出来的是标本,而德头拍出来是枝头上的活着的叶子。 但是这只是一种近乎可以意会难于言传的感受。前两年大众摄影搞过日系镜头和德头拍摄效果的对比,请了一些摄影名家来根据片子猜哪个是什么头拍的,结果大家谁都有猜错的。 说明啥?近年来日系镜头之间在靠近,日系镜头和德头也在靠近,还说明,油润是一个模糊和不好把握的概念。这是一个尺寸,是一个每个人各有各的眼光的尺寸,不好统一。 其实上面各位老师都说得很有道理,说到了油润的各个不同的方面,综合起来就很全面了。我觉得,油润固然要有很好的宽容度,固然要有很好的暗部细节表现(德头更擅长弱光的表现),固然要有光影色调的足够的饱和、反差和细腻的过度构成的丰富的层次,更要有所有这些因素综合构成的敦厚醇郁润泽的感觉,就像印刷,在前些年国产的铜版纸和进口的铜版纸同样的克重,色彩印刷上去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国产的铜版纸就好像被水阴湿了一样,托不住墨色,显得很浅薄,而进口的铜版纸印刷出的效果就色泽饱满厚实既有丰富的细节过度又显得 那么清晰可辨,而且经久不灭的是,总像是刚刚淋过雨的小草,那么滋润而鲜亮,艳而不妖、润而不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