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nphoto.net/www/emoticons/biggrin.gif) 照相小悟—— 一 摄影,通常被人们叫成“照相”。在当今时代,这很让拿台单反的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有些难堪:多少也给点面子吧?俺这是艺术行为呢! 事实上,要中国人接受摄影,不如让大家按习惯看成是照相。因为在三十岁以上人们的心目中,最早的摄影,就是照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谁没去过照相馆呢? 在数码没有流行、单反没有普及、器材昂贵的过去时,只有照相馆才有那种玩艺。而照相馆的职员,那时是叫员工的,他们只做技术活。严格地说,他们只能算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中间,不会象写诗者一样,可以出李白杜甫那样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照相或摄影,它是不是艺术,还真难说——特别在中国,它还很值得怀疑。 二 把摄影上升到艺术,首先是一批文艺青年或准文艺青年倡导出来的。文艺青年和准文艺青年过惯了穷酸日子,总要标榜些异端行为,把些常人不能都玩的事叫成艺术。否则,其自身存在感就大受威胁,其价值观就不能自我牛逼。 依我观察,摄影还真算不上艺术。世界上会玩的摄影人,或玩出了点名堂的摄影人,都只能叫成摄影师,或摄影大师。按通常理解,师就是师傅,跟泥瓦匠一样,只是会一门技术的人,或者顶多算个专家。至少到目前为止,诺贝尔文学奖,还不会、也不肯屈尊颁给摄影师。所以文艺青年或准文艺青年的那个关于摄影的艺术梦,只能算是白做了。 三 早玩几天摄影的人们,总是很牛逼的认为自己是大师,或艺术家。在浮躁的当下,为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似乎只要拿台单反的人都敢这样做。从前照相馆的员工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尽管他们技术很精良。 当然,为生存计,以此谋生的摄影师不在此列。他们自我吹嘘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总得为自己生存打点广告吧。比如那些婚纱照相馆、广告制作商。 四 照相术发明至今,不足两百年。而且是外国人的发明,跟中国人无关。即便到今天的数码时代,中国人也造不出一台象样的照相机。照相或摄影的各种潮流,决定性瞬间、非决定性瞬间等等,也不是中国人创造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人照相,构图意境什么的,喜欢跟中国画挂钩,叫“画意摄影”。但至今走不出国门,不被国际认可。摄影是刚刚成长起来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它的未来走向变数多多。 慎称大师。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大师。而今,摄影学院的教材都是舶来品,七拼八凑的洋理论。如果拿台外国的照相机充大师,是最叫人搞笑的事。 五 摄影要出名,有三条捷径:1、获奖。无格的在小地方获小奖出小名,有格的在国内外获大奖出大名。至于获奖的方式,手段,渠道,途径,那只要精通做人的游戏就可以了。连中国摄影家协会办的赛事都暗藏玄机,遑论其他。2、拍写真。越大胆露骨越好。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炒不死,骂不死,反正出名了,就是目的。3、拍鲜有题材——前人从来没拍过的东西。 后两条路,最难走。一般人也没这么大的气魄和心机。于是大家一窝蜂去挤获奖那根独木桥,主办者见机行事,弄得如今各种奖事遍地开花。 六 还有另外一种摄影——或者说照相方式。 它是一种爱好,不必以此谋生;它是一种习惯,记录生活过程;它跟心灵有关,与物质名利脱钩;它永远在路上,追寻无止境…… 它的名字叫:快乐摄影,享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