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分享]初学摄影者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    1  2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太白遗风 于 2013-08-05 19:23 加入推荐
2013-08-04 13:48  #1
会员
征程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23
发帖数: 280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江西, 赣州
[分享]初学摄影者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数码相机已取代传统胶片相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由于数码相机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且即拍即看,还不用担心浪费胶卷,一旦感觉不好,即可删除重拍,而相机品牌价位也可挑可选,使得摄影逐步降为“零门槛”,一支庞大的摄影爱好者队伍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业内人士称,国内仅数码单反相机的保有量就已过亿台,无论男女老幼,身挂单反相机者比比皆是。可以说,数码相机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已经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然而,对于许多初学摄影的朋友,也常遇到一些问题困惑着他们,甚至经常犯一些和摄影相关的低级错误。这里,本人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期望对初学摄影者能有所帮助。
1、选择什么品牌的相机好?
常见一些初学摄影者询问业内人士:“我应购买什么样的相机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指的是应购买什么品牌、、型号、价位的相机。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自己对摄影的定位及热衷程度,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喜好来综合考虑。
从目前的情况看,生产单反的厂商主要有尼康、佳能、索尼、宾得、奥林巴斯、松下、适马、富士等。对于初学摄影的朋友,个人建议还是选购尼康或者佳能好。其原因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左右,相机有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被厂家及时改正;二是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首先都会推出尼康和佳能卡口。由于单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意味着整体成本下降的空间更大,交换使用镜头的机会也更多。
也有不少朋友纠结于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认为它们之间的成像风格不同。其实,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尽管它们的成像风格确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变小,而且随着数码时代后期的强大而不断模糊化。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成尼康或者佳能风格。况且,尚未入门,何谈风格!
2、全画幅与半画幅相机有何区别?
购买相机时,许多朋友可能对购买全画幅还是半画幅相机举棋不定,甚至对两者的区别不甚明了。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从表面上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全画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而半画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全画幅和半画幅具体区别在哪里呢? 1、价格上,全画幅较高,半画幅相对更低廉一些; 2、尺寸重量上,全画幅更大更重,半画幅相对更轻便;3、镜头群上,两者各有不同的镜头群,但全画幅机身只能用全画幅镜头,而半画幅机身两种镜头都可以使用;4、同样的距离和焦距时,全画幅拍摄出来的画面比半画幅拍摄的更宽广一些;5、画质上,全画幅占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大幅打印时细节更明显,有更好的高感画质。因此,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画幅相机已经足够。
3、能买到一款不会被淘汰的相机吗?
也有很多朋友希望买一款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一般来说,任何一款入门单反从新机上市到停产,周期也就二三年时间,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机,用好自己的相机,才能体现相机的价值。
4、购置器材要不要一步到位?
还有的朋友问:“我购买摄影器材需不需要一步到位?”这主要应从每个人对摄影的兴趣、心理上的价格承受能力或个人的投资预算等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你不是想靠摄影吃饭,如果你还属于囊中羞涩,正确的态度就是够用就好,即使你囊中充裕也没有必要发烧,因为高档器材太多太多的功能我们根本用不着,这是把钱花在了自己不用的地方。
也有一些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看到别人手中的利器,总觉得自己的器材不够好,认为拍出好片是因为使用了好器材,最新的、最好的器材才能拍出好照片。我们说,器材是不会自己拍摄的,而是由拍摄的人来控制的。器材确实有高低之分,但是,它决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摄影水平高低。有高档器材只能说明有钱,不能说明有摄影造诣。如果你不会拍,什么相机拍出来都一样。有的人手拿着高档器材,从未拍出过好作品,而有的人手中器材一般般,其作品却在各类赛事上频频获奖。
也有一些人盲目跟风,看着别人扛着“长枪大炮”玩得挺有乐趣,因此一时兴致高涨,买回一大堆的摄影器材,结果买回机器狂拍一段时间,之后就兴趣索然,最后机器就“发霉烂掉”,可惜的是那么好的机器没能发挥它的作用。其实,哪怕是个入门级的单反,也能满足绝大多数摄影者的要求。如果你对摄影的兴趣并不是非常浓厚,只是为家庭和平时旅游拍摄所用,有一台几千元的小数码相机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花高价买那些长枪大炮,买那些不是自己水平能使用得好的器材。
5、像素是不是越高越好?
受厂商和媒体的误导,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像素越高图片越漂亮,把像素作为衡量相机优劣的唯一条件。什么是像素?像素就是单位面积中构成图像的色点数量。像素越高,单位面积中构成图像的色点数量就越多。所以,像素越大,越经得起放大,在后期处理时可以获得更大的剪裁空间。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果你只是在电脑上欣赏自己的照片,或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亲友分享,有300万像素就够了;打印 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30寸大的婚纱照,1200万像素也足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和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高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只会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以及更高内存配置的电脑。相比高像素,我们更需要重视的应该是高ISO下的表现,优秀的高ISO画质相比高像素更具有实用价值。因此,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
本帖评分记录
太白遗风   2013-08-05 19:23   +20   推荐主题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3:49  #2
会员
征程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23
发帖数: 280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江西, 赣州
(接上页)
6、第一支镜头应选择什么镜头?
单反镜头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相对稍差。
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最好用“一镜走天下”拿来入门,这样才会练出镜头感。原因很简单,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取景方便,能够满足初学者记录美好瞬间的基本需求。如果你从一上手就用定焦镜头,在对镜头性能尚无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可能就会错失许多拍摄良机。例如,你会发现聚会的时候,无法把所有人拍进去,旅游的时候,你无法将整个风景收入一个画面中,或者有些远处的风景拍不到……当别人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你用定焦镜头拍不到的时候,你还会坚持用定焦镜头吗?初学阶段拍到才是王道,才会拥有成就感,才能培养起对摄影的浓厚兴趣!
目前,各厂商在销售单反相机时一般都带有一二款推荐的套机镜头,虽然其焦段不尽相同,但都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一般都不会很贵,搭机身购买则更便宜。买不买这些套机镜头,应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7、需要一次性配齐所有焦段的镜头吗?
不少新手刚刚起步就花大价钱买镜头,总觉得焦距越全越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摄影家的派头。有的人一听其他摄影爱好者说这个或那个镜头好,也立马破费收入囊中。结果买回家的镜头一大堆,需要的焦段没有,重复的焦段不少;真正好用的“牛头”没有,廉价的“狗头”却有许多。有的甚至连每个镜头的光圈是多少、大致适合拍哪些题材类型的片子也说不清楚。盲目购入镜头,一是为日后升级或换系统带来麻烦,二是一次性把所有焦段都上齐,短时期内很难吃透它们的玄机,到头来只能把它们扔在防潮箱底下,太可惜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镜头焦段并非要一次性配齐,可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当你对摄影有浓厚兴趣,或对某类题材的拍摄特别感兴趣时,你可以有所选择地逐步把自己喜欢和需要焦段的镜头添置到位。
8、有了防抖镜头拍片就不会糊了吗?
不少朋友都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手抖动了的原因,换个有防抖功能的镜头就不会拍糊了。果真如此吗?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安全快门速度。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掉。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白,“拍糊了”并非一定是拍摄者的手抖动了,而是因为光线太暗使快门速度达不到要求所致。镜头带有防抖功能,就是可以让我们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手持也可能拍摄清楚照片。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白天的室外光线基本都是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速度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或者室内、夜景拍摄,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不需要防抖功能也能拍清晰,光线太弱则有防抖功能亦无济于事。
9、你通读了相机的使用说明书吗?
有的初学者包括一些摄影爱好者买回相机后,第一要务不是学习手中相机的使用说明书,而是急于外出拍片。拍摄中一遇问题,就询问旁人某某问题怎样使用或解决。有时出现一些自己不能排除的故障,还不远千里地打电话向他人求救。我们说,虚心向他人请教是对的,但对自己的相机如何使用都不清楚那就太说不过去了。何况不同品牌的相机,其功能按键并不完全相同,如果问到使用同一款相机的人也许还能解答,问到其他人就不免要让你失望了。有的人说:“说明书就像是一本天书,我不想看,我要看图文并茂的摄影书籍。”如果是这样,那很不幸地告诉你,你离入门还有点远。虽然绝大部分相机的说明书都非常枯燥,但是认真看一遍甚至几遍,能让你充分了解相机,明白各种功能有何用处、怎样使用。你连说明书都不愿意看,那只能说明你“爱好”摄影可能是“叶公好龙”而已。
10、拍不出好照片问题在器材吗?
目前,爱好摄影的人多了,扎堆外出拍片的情况非常普遍。看了别人在同一场景拍摄的片子,对比自己拍摄的结果,有的人便会问:我的相机拍出来怎么老是模糊不清,是不是我的相机不好;是不是我的镜头不好;是不是我的相机分辨率太低了……于是,拿着傻瓜机的赶紧去买回台单反,拿着入门单反的赶紧掏多点钱去买台高级单反,以为只有拥有了高级相机,就能拍出好照片。我们不反对有钱去买高级相机和镜头,无论是入门单反还是高级单反,买回来一定要学会使用它,如果有高级单反还是用着全自动功能,不管什么场合闪光灯都频频闪着的话,还真不如就买台傻瓜机既省事又轻便。记住,相机只是一个工具,就像画家手中的画笔,乐器演奏家弹奏的乐器,厨师炒菜的勺子……学习摄影,首先就要懂得相机的使用,让自己具备驾驭工具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这么说,过分依赖器材而不动脑筋思考的人是不容易拍出好片的,真正的好机器就是自己的大脑,摄影水平的提高只能靠自己的领悟和创意,靠实战经验的不断积累与丰富。通俗地说,拍出好片还要靠镜头后面那个“头”。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3:49  #3
会员
征程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23
发帖数: 280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江西, 赣州
(接上页)
11、摄影仅仅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吗?
初学摄影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善于思考,以为按下快门记录下来的影像就是作品。从一些摄影网站大量上传的图片看,初学者最大的通病是图片没有主题或主体的表现,不加思考地见什么拍什么,更别说思想内涵的表达了。摄影中,我们经常说感觉和判定力,其实它主要的内涵就是:“你发现了,别人却没发现”,这是选择被摄体的重要原则。被摄体选择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拍摄结果。主体一定是令自己心动的,可能是人物,也可能是风景。很多人都拍,你也和别人一样那样拍,肯定不会出好作品。寻找好的被摄体并不一定是什么重大发现,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值得拍摄的对象。拍摄大家都认为好的东西是不能出来好照片的,你觉得好别人也觉得,视角都一样。我们要寻找别人没能看到,而你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某一点不同平常,拍出来的作品一定会吸引和感动观者。换句话说,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那么技巧再高也没有任何用处。先确定自己的主题,才会发现自己需要什么技巧。
12、拍摄中你经常使用的是什么档?
数码单反相机一般都有各种档位与拍摄模式供选择:自动档、P档、A档、S档、M档,有的还带有风景、夜景、人像、运动模式等。有人总结说,只懂得使用自动档、P档的人肯定是新手;能常使用A档、S档的人已经入了一些门;能灵活运用M档的人才迈入了摄影的门槛。这话虽然说得太绝对,但也基本说明了一些问题。如果你是新手,想学习摄影,那请不要老是使用自动档、P档,因为它们永远不会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当你能灵活运用M档手动设置各项所需参数时,你就会快速明白ISO、光圈、快门、白平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只要抬头看一下周边的环境光线,你就会知道用什么样的光圈应搭配什么样的快门速度。这时,就可以恭喜你已迈入摄影的大门了。建议学习摄影的人,应把M档作为你相机上最常使用的模式!
13、初学摄影需要注重构图吗?
构图是每个摄影者都必须注重的基本功之一。但许多初学者在拍摄时,却最容易忘记考虑画面的构图问题,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忽略了周围环境。拍出的画面总是让人感觉不够舒服,不是主体太过居中,就是画面左右偏轻偏重,或者天地比例不够协调。因此,在拍摄时,我们要将构图变成摄影思维的一部分,进而成为你的直觉。构图遵守的基本规则是简洁、三分法、线条、平衡、框架和避免遮盖。常用的构图方法有:九宫格构图、三分法构图和三角形构图等。建议初学者在拍摄时应多观察周围环境,舍弃那些不利于表达主题的部分。构图方式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拍摄情况以及摄影的想法进行选择,尽量回避过于平淡的构图方式,在突出拍摄主体的同时,尽量体现出拍摄图片的层次感。
14、数码摄影的构图也要很丰满吗?
数码摄影与传统胶片摄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胶片摄影要求构图丰满,而数码摄影则忌构图太满。原因是胶片摄影完成前期拍摄后,通常都是将胶卷送往洗印中心冲洗并扩印出照片,所有的后期处理过程一般都由他人来帮助你完成,如果构图不丰满,扩印出的照片一般也不丰满,除非你亲自在场提出扩印要求。而数码摄影则不同,当你完成前期拍摄后,所有的后期处理过程一般都是由你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也称为“二次创作”,许多人都会对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适当的裁剪、明暗、色彩、对比度等的调整。如果你在拍摄时画面装得过满,四周没有留下一定的裁剪空间,有时你就会感到非常后悔了。
15、“广角的信息量大于长焦”吗?
作为新闻摄影来说,除了真实外,衡量作品的好坏还要看摄影作品包含的信息量,但这并不是说拍摄的越全面,信息量才越大。照片上出现越多干扰景物,就越会影响信息的传递。摄影师和画家的区别是,作画是从一个空白的画面开始,然后决定把一些东西加进画面内,来表达自己的意念。摄影师是在现有的景物中去掉不相关的内容,使之反映本质。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的视点取得过高,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他说:“请记住,画家是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他还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假如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好的作品是反映本质信息量越多的照片,可能主体的局部刚好能反映主体,那就不要用全景拍摄,因为意味深长的图片往往是特写的、局部的,这样的图片给观看者预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带动了观者对主题的思考,信息量也这样隐形中增大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3:50  #4
会员
征程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23
发帖数: 280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江西, 赣州
(接上页)
16、为什么我拍摄的照片人物脸部昏黑?
相信许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现象:拍摄人景交融的照片时,照片背景清晰艳丽,而人物脸部却昏黑一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们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的脸部进行补光;二是背景明亮,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结果背景曝光适度了,却导致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和拍摄。这样,拍出的照片人物脸部就不会黑得难辨了。
17、准确曝光有什么技巧或诀窍吗?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这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白加黑减”的道理。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18、如何控制好照片的景深?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控制好景深,或者说把握住景深的大小,需懂得以下三点:首先,景深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再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利用景深原理来控制画面的效果,决定清晰或模糊的范围与程度。
19、如何控制好白平衡与色温?
许多人可能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拍出的照片有时会偏红、偏黄或偏蓝?尤其是拍摄舞台片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主要是你对白平衡与色温没有正确设置所导致的。
白平衡是摄影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描述拍摄效果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未必能完全明白其原理,但在实践中懂得如何调整和控制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许多摄影爱好者都只会运用自动白平衡,很少人工调整白平衡与色温,因此拍摄的照片出现偏色也就在所难免。想要拍出符合理想色调的照片,就需要掌握如何正确的设置白平衡,如果在拍摄前就把白平衡设置到所需要的差值,就能使影像达到理想的色彩还原。传统摄影的色温调整是通过滤光镜完成的,而数码摄影白平衡的调控是在相机内部完成的,可以从2500K-10000K做调整。很多摄影爱好者把白平衡设置错误地理解为单纯的色温调节,认为色温越高影像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然而影像结果是偏蓝还是偏红不仅仅取决于照相机内的色温,还取决于拍摄现场的色温,而拍摄效果是机内色温与现场色温的差值决定的。使用规律是:1、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2、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3、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懂得了这个道理,你以后拍摄的照片也许偏色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了。
20、如何准确把握感光度?
ISO感光度是对光的灵敏度的指数。感光度越高,对光线越敏感。一般情况下室内或者环境比较昏暗的场所,感光度应设置得高一些,但是高感光度下的图像噪点会较多, 清晰度也下降。相反,感光度低,图像噪点减少,画质细腻,但又不适合拍摄弱光环境下的影像。许多人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形: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如果不使用闪光灯,结果得到的是模糊的照片,而如果使用了闪光灯,拍摄对象又会产生反光的结果而影响画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拍摄出效果好的照片,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通过ISO的调节实现。目前新出厂的单反相机比起四、五年前生产的相机,高ISO的技术已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调节ISO拍摄,效果已相当理想。当然, ISO具体应设置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值比较合理,应视你手中相机高感的容忍度而定,需要你根据现场光线的强弱等情况来灵活掌握。ISO并非越高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宁低勿太高,以能正确曝光和清晰拍摄为前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3:51  #5
会员
征程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23
发帖数: 280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江西, 赣州
(接上页)
21、摄影时你懂得光的运用吗?
可能大家都知道说,光是摄影的灵魂。但在具体拍摄时,有的人并不了解光,更不懂得光的运用。只知道用相机简单地拍下眼前的东西,而不会进行用光方面的思考。可能有时你能拍出一二张好片,或者有时得到一张完全表达了你想说的和所感受到的东西,但大部分情况不会是这样的。
了解光,就是指你知道光有不同的类型,而你的照片效果取决于拍摄时的光线。同时也意味着你能有意识的运用恰当的光线来进行拍摄,准确地表达你通过照片想表达的内容。光运用得好,可以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照片,通过照片也可以使别人感受得到。如进行花卉摄影,逆光拍摄可表现花卉的层次与通透感,但许多人不懂这一点,拍摄的花卉照片虽然清晰,然而效果却大打折扣。记住,寻找有趣的光,你的片子就会与众不同。
22、只有到外地去才能拍出好片吗?
  现在有一种近乎公式般的说法:照相就是捕捉美的事物,捕捉美的事物就是要到远处的名山大川去拍摄。于是,摄影爱好者见面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比谁去过的地方多,谁去的地方奇特。人们对拍远处的风景始终怀有极大的激情,而对于发生在家乡或身边的事情没有兴趣。对于自己天天看到、习以为常的事物缺乏热情,对身边事熟视无睹,审美疲劳,看不见也不想去拍。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眼睛只盯着名山大川,就会错过太多身边有价值的机会。君不见,哪个景点一旦出名,大量这个地方的照片就会充斥于各大摄影网站,各类摄影比赛中雷同的图片太多,不得不先把这类图片拿下然后再进行评选。我们不反对去外地拍片,但这应建立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之上,否则在哪都不一定拍得出好片。把家乡或身边的片子拍好,这才是正道。
23、摄影创作应注重哪些类型的题材?
中国的摄影资源丰富,摄影的人力资源也极丰富,但目前大家都喜欢挤在一条道上去拍摄风光。君不见,一些名气大的摄影景点,摄影人的身影如蚂蚁般的多,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我们说,风光并不是不能去拍,这种较长一段时间不会消失、人人都能拍摄到的东西,大家不一定都要亲力亲为。摄影更应该记录的是时代的东西,纪录我们的生活,这些比那些千遍一律的风光片要有意义得多,有价值得多。许多东西现在不拍下,转眼就要永远消失。如果这个时代的东西大多要这样流失,这应该是这代摄影人的耻辱。那边是面对同一片风景有成千上万的人去拍摄,这边却对我们的生活熟视无睹少有人记录,这是对摄影资源的极大浪费。
24、如何使自己拍摄的照片具有感染力?
  由于数码和科技的强大支撑,介入摄影已经降为“零门槛”,可以说,中国拥有一支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摄影者队伍,任何人拿起相机都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因此,许多人都以为学习摄影很容易,没有意识到系统学习摄影理论的重要性,于是,随意拍照,照片空洞,内容肤浅也就不奇怪了。我们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支撑内容,内容是形式的灵魂,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的照片,纵使有多么华丽的形式外表,也是空壳;为了形式而形式,尤其是追求模仿已经见过的形式,简直就会令人生厌。相反,如果照片欲表达有内容的题材,但是缺乏合理的形式,不符合视觉审美的习惯与规律,人们看不懂你的陈述,即使拍摄现场把你自己感动得心潮澎湃,而你的照片没有传达出应有的情感信息,读者也不能获得与你相同的感受,那也是失败的。可见,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只有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换句话说,只有将好的题材与好的表现技法结合起来,你拍摄的照片才会具有感染力。
25、你尝试过用RAW格式保存图片吗?
摄影新手拍摄照片,一般都用JPEG格式保存图片,而不会或不愿意用RAW格式保存图片。其原因是,JPEG文件比较小巧,可以在同一张存储卡中存储更多的照片;图像质量能满足大多数应用,更便于传输和在网上发表;可以用简单的软件作后期调整,以节约更多的学习软件以及后期处理的时间。但是,随着摄影兴趣的浓厚和技术的提高,许多人都会不断地追求画质。这时,你就会为过去拍摄的图片仅保存了JPEG格式而感到后悔了。
RAW格式文件是从相机感光元件CCD或CMOS中得到的原始数据。它如同传统相机的原始底片,保存了最原始、真实的CCD数据,而没有做任何修饰和更改。如果我们选择RAW格式存储,就能对图片作更好的控制,处理出更好的画质,拥有更多的扩展空间。拍摄时只要把握住ISO、快门、光圈、焦距就行了,因为其它设定对RAW文件不起作用,色彩空间、锐化值、白平衡、对比度、降噪等的所有操作必须在转换RAW时才指定,一切都由你自己在后期PS工作时来控制与完成,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选用不同的参数在电脑中做更好的调整,以求得更满意的效果。有位摄影大师曾经说:用单反拍片子,不拍RAW格式,那和傻瓜相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要想获得高画质的图片,请你试着使用一下RAW格式吧!


[ 此帖由 征程 最后编辑于: 2013-08-04 13:54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3:52  #6
会员
征程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23
发帖数: 280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江西, 赣州
(接上页)
26、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哪个重要?
在摄影者之间,经常可以听到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哪个更重要的争论。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贬低PS,一种是贬低拍摄。其实,这两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拍摄有拍摄的乐趣,它是摄影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前期好的构思、取景、用光,后期再强大也无济于事;PS有PS的乐趣,也是摄影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后期增强一些效果修饰一些缺憾,照片的效果就出不来。试问,数码摄影的获奖作品有哪张没有经过后期的修饰?其实,前期和后期的目的都是在创作作品,拍摄是属于初次创作,PS属于二次创作,我们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过于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27、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吗?
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发几张照片,最后非要注明一句:以上全部原片直出!以为发原片就光荣,发后期PS过的照片就可耻,并极力贬低PS。说白点,这是为自己不懂或不会后期而找借口。
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会自己去冲洗胶片,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呢?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数码相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e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因此,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图片PS是必须的。当然,对那种利用PS技术东拼西凑、添枝加叶,任意改变图像原貌的行为,那又要另当别论了!
28、图片后期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无论是谁拍摄的图片要面世,也无论是扩印成生活照片、参赛作品或者出版印刷,几乎没有不经过后期调整的。目前,数码图片的处理软件非常多,我无意否定其它各种图片处理软件,但是要处理出更符合自己创意、高画质的图片,建议摄影爱好者都去学一学Photoshop,虽然难学,但学会后你就会感到受益无穷!这里就图片后期处理提出几点建议和忠告:
一是不要随意提高图片的色彩饱和度。艳丽的色彩可以弥补一些图片在拍摄时曝光不足或灰暗发灰的缺陷,但提高色饱和度的同时也会增加图像的噪点,使画面变得粗糙失真。这样就往往毁了一幅本来还可以调校出彩的佳作。如果自己还不太掌握PS技术和软件的使用,参赛一类的关键图片还是应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
二是不要随意提高图片的对比度和锐度。提高图片的对比度和锐度,可以使图像纹理更明晰,可以弥补镜头解像力不强或影像锐度不够、模糊发虚等缺陷,但此功能却是以牺牲画面层次为代价的,使用时应慎之又慎,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三是不要将自己调校过的图片直接覆盖原片。有的摄影新手拍片回来后,都会迫不及待地在电脑上查看图片,随手对原片进行一些裁剪、调色、对比度等加工,但记住一定要另存,不要一键轻点就使原始文件的拍摄信息丢失或直接将原片覆盖掉了,此时你如果再想恢复那就没有办法了。保留原片可给以后的再加工提供更多方式,同时也是你拍摄此片的原始凭证,万一一不小心获奖了,也有原片可送并有原始数据可查!
29、如何来评判一幅照片的好坏?
有些人从事摄影的时间不短,如要挑选作品参赛,自己都分不清哪幅作品好、哪幅作品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初学摄影者欲知自己拍摄的每张照片好不好,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一句话,画面里富有内涵。2、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这就要求画面焦点清晰明确、主体醒目。3、必须做到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减少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4、具有较高的图片质量。要求构图艺术、光影表现艺术(最忌讳高光过曝、缺少细节)、色彩还原艺术、主体表现、质感及拍摄视角技巧等方面能经受住审视。5、必须为图片取个好标题。好的标题对图片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许多人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你能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了,你就会用新的标准来观赏每一幅照片,在拍摄中用摄影家的眼光通过取景器去观察世界,进而用全新的方式捕捉画面。
30、怎样提高自己的摄影艺术修养?
许多初学摄影者都想自己能够尽快进步,尽快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水平。我们说,摄影艺术修养来源于实践。只有平时善于观察和练习,才能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具体做法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多练习,多实践。手持相机练习取景,可以从不同的景别,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去比较、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构图审美能力。二是多欣赏他人的摄影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摄影作品。多看多想这些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优点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日积月累,自然会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三是多与他人交流。从网络、从各项拍摄活动中与摄友交流,这样你的摄影技术就能得到迅速提高。四是阅读有关美学论著和摄影艺术方面的论著。从理论上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对提高艺术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写于2013年8月
本帖评分记录
太白遗风   2013-08-13 08:00   +10   我很赞同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6:11  #7
会员
油灯

级别: 高中三年级
积分: 12781
发帖数: 12210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北京, BEIJING
Re:(接上页)
这么热心,应该支持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6:43  #8
会员
句吴潜人

级别: 大学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1498
发帖数: 20704
注册日期: 2007-07
来自: 中国, 江苏, 苏州
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佳能400D
佳能24-70F2.8
佳能70-200F2.8IS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6:43  #9
会员
句吴潜人

级别: 大学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1498
发帖数: 20704
注册日期: 2007-07
来自: 中国, 江苏, 苏州
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佳能400D
佳能24-70F2.8
佳能70-200F2.8IS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19:43  #10
会员
江中垂钓人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积分: 4549
发帖数: 4352
注册日期: 2009-06
来自: 中国, 河北, 唐山,北京
好文章,支持。能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浅出解析摄影中的常见问题,受益啊。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4 20:17  #11
会员
爱知堂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49
发帖数: 146
注册日期: 2005-07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好文章。通俗易懂,客观适用,思路清晰,文理分明,朴实无华,说服力强。既是经验体会之谈,又是集思广益之言。论坛此类文章多了,人气自然会旺,应当提倡鼓励!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05 17:57  #12
会员
fs2008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4
积分: 18406
发帖数: 17557
注册日期: 2008-10
来自: 中国, 辽宁, 抚顺
顶起来!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12 17:56  #13
会员
远山呼唤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1
积分: 4038
发帖数: 3726
注册日期: 2008-11
来自: 中国, 辽宁, 沈阳
通俗易懂的好文章。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13 08:00  #14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各个方面都说到了,很齐全,是初学人的好教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3-08-13 22:34  #15
会员
真人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95
发帖数: 175
注册日期: 2009-05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征程先生真是热心人,花了这么大得功夫,搜集了这么多的摄影知识,供初学者查考。难得。我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说我的看法。摄影是易学难精的行当,不是有这么一句广告词吗:你只要按一下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在相机高度自动化的今天,要拍一张差不多的照片也不是太难的事。其实,摄影人自己要有一个定位,如果只是玩玩,图个高兴,那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够用就行,碰到问题,上网查一查,也就行了。如果还有高一点的目标,要不断提高拍摄水平,提高欣赏照片的能力,那么除了要系统的学一些摄影的理论外,还要学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东西,不是说功夫在诗外吗,摄影是一样的道理。
学摄影,没有捷径。你花了多少功夫,就有多少回报。要多拍,多看,多想。实践出真知,在拍摄中了解摄影,掌握拍摄技法,了解相机,更重要的是在拍摄中不断总结,发现不足。进行对比,与自己的对比,与别人的对比,从用光构图,拍摄要素等等方面对比,自己的为什么这么拍,别人的为什么那么拍,为什么自己的这样的效果,别人的那样的效果,通过对比,总结,发现问题,在再拍摄中得到提高。要对比,就要多看。多看画册,看照片,不能光看漂亮不漂亮,漂亮的照片不一定是好照片。什么是好照片,说上三天也说不清,自己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照片要进行分析,构图元素是什么,光从哪里来,在这种光线照耀下,总体效果什么样,构图元素相互什么样关系,光线高一点,偏一点又有什么变化,拍摄者的位置移动一下,又会怎样。。。。。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当然也有了自己的方向。只有多看,才能在自己的脑海中刻下系统的摄影影像的概念,在脑海中积累了丰富的构图形式,在拍摄中就能调出来,用上去。就不会面对景色不假思索的按快门。或面对景色无从下手。这就要多想。怎么想,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几十年前,我看到一本“怎样估计正确曝光”的小册子,而且是摄影前辈吴印咸先生的著作,花了两角六分,我如获至宝,因为那时很多相机没有测光装置,估算曝光是较困难的,而且把光圈、焦距、对焦距离三者的关系说得很清楚。现在的书很多,但把这三者关系说得清楚的真不多。


[ 此帖由 真人 最后编辑于: 2013-08-14 06:40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    1  2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6:41.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