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贾村四月四迎神赛社——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山西长治,古称"上党",是一个古老的地区,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至今保存了许多悠久的民俗事象与活动。流传久远的潞城市贾村赛社便是其中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为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被专家学者誉为研究中国赛社文化和乐户制度的“活化石”。 迎神赛社是民间社火的一种。“赛”言报谢,“社”在古指土地之神,赛社的原意就是报谢土地神对人类自下而上所需的恩赐,无论如何演变,最终都是祭神的一种仪式。贾村赛社文化以“春祈秋报”为中心历代传承,几百年来使远古先民留下的对碧霞元君和土地神灵的崇拜,在贾村一带广为流传。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坐北朝南。由于历经战乱以及文革的破坏,门楼戏台不复存在,现仅存正殿、东西厢房各十七间。碧霞宫所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 碧霞宫是贾村众多古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古庙,也是每年四月初四进行赛社活动的重要场地。赛社源于周代腊祭习俗,是一种祭祀田神(后演变为祭土地神)的活动。《周礼·地官》记载 :“舞社稷之祭祀。”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社稷》也有具体解说:封土立社示有土尊。”因此,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历代对土地神的赛祭按一年四季进行,汉代《礼记》有明确的叙述。上党赛社最好的历史实证就是唐玄宗潞州别驾时建坛礼神。到宋代时上党赛社已是普遍繁盛,宋真宗崇奉道教提倡礼乐祭祀活动,宋徽宗又被称为“教主道君皇帝”。 贾村修建的大大小小的古庙原有14座,现存9座,分别是碧霞宫、白衣堂、观音阁、关帝庙、崔家堂、师祖庙、三元宫、玉皇庙和三大士庙。 据说当时的潞城南乡非常富裕,百姓种田种桑、打铁铸造、手工纺织、经商票号比比皆是,每年的赛社活动也非常隆重,大家都在赛社中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年潞城往北下雨的雨水都要流到贾村的地里,进行自然的灌溉,连年的丰收更显示了贾村碧霞元君及土地神的恩赐和灵验。所以四周的村落都羡慕贾村一带的丰收,也特别敬仰碧霞元君神,为求得每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四季平安,从感恩的角度出发,定于每年四月四在贾村敬奉碧霞元君,并恭请四邻神仙到碧霞宫,村里搭台唱戏,酬谢神灵,举办迎神赛社活动。 贾村赛神活动场面宏大,仪节繁缛冗沓,上百人的队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逢赛社,主神庆寿,百神共祀,邀请诸神前来赴宴,先要举行“下请”、“迎神”仪式。迎神这一天最为热闹,村民抬着銮驾仪仗、神楼神马,举行各种社火表演游街转村。迎神回庙后,举行安神升殿仪式。之后三日赛社,分别称为头赛、正赛、末赛,最后以送神结束 。 1937年日军侵略,1938年潞城失陷后迎神赛社停止。解放后村民们为活跃文化生活举办小规模的赛社,唱台大戏以至酬神,文革期间停止。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把先民留下的民俗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在贾村杜同海先生的申请和奔波下,赛社活动正在恢复和传延。 贾村赛社曾于1985年、1997年、1999年、2004年、2006年举办过5次“仿古大赛”。其间,一批老艺人包括赛社主礼先生、神厨制作等相继去世。由于赛社活动涉及人员众多,费用支出较大,远非一村或多村之力所能及,古老的赛社活动处于失传的险境。2005年,贾村的民间赛社活动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上党赛社,在新时代得到了尊重和理解,也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2014年5月2日,正值农历四月初四,贾村迎神赛社如期举办,十里八乡的人们汇集贾村村碧霞宫,迎神进香,祈福许愿,与在贾村街道上赛社活动衍生出来的集市交易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文化底蕴丰厚,多姿多彩的民俗庙会画卷。
山汉进城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镜头思考,让画面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