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1997年去香港科技大参加会议时,好朋友詹必增带着我参观港科大实验室。只见那实验室比日本的还要小、还要挤。每个研究生真的几乎只有一张办公桌那么大的地盘。他们使用的气相色谱仪,就像一个手提箱、而我们的气相色谱仪还像两个大号樟木箱那样“威武雄壮”。 朋友迎着我惊诧的目光,缓缓解释。香港是个“寸土寸金”之处,港科大就是在郊区清水湾用钱堆出来的。那里是陡峭的山坡,校区依山而建。大门在山顶,然后逐级向下、有42层之深。这样的地段,能有多大空间的校区?又能有多大空间的化学系?又有多大空间的实验室?因此,所有的仪器装置必须小型化、微型化,否则一律不购买,因为实在是没有空间存放。 1997年,国内正在消化-仿制国外的气相色谱,恨不得高高大大、威武雄壮的模样,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得”,和香港科技大简直相差一个时代。 27年过去,空间问题也来到了内地高校。再有钱,也买不来时间和空间。实验室被迫扔掉庞大的装置,就像翼龙斗不过鸟类一样。大势所趋,难以逆转。这些高大威武的装置,或许目前还能在边远省份的高校里发挥作用,但是早晚一点他们也会面临着同样的“空间有限”问题。 在这27年的光阴里,那些仪器制造商看透了这个趋势吗?如果不能看清形势、争做“马首”,那就只能担当“马蹄”跟着跑;再不济的,只好落到“马尾”地位。就像电影《决裂》里那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饱受动乱十年期间被嘲笑的地步。 人类发展是个客观的、自发的、固有的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愿意不愿意,别人走过的路,你是躲不过去的。 我经常和学生们讲,我们既不是第一批人类,也不是最后一批人类。在我们前面有亿万先辈走过了漫长的路。要了解先辈、尊重先辈,以史为鉴,虚心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看看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今天会给我们的明天提供经验教训。前车可鉴。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至理名言啊。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IKON CORPORATION , NIKON D810 更多EXIF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