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理然 发布 当时我揣着顶他们流几年臭汗所挣的相机,怀着点小布尔乔亚的喜悦,从空调流溢的都市办公室,来到黑夜般的井底,带着微笑和他们搭讪,套着近乎,晚上,衣食无忧的我掏出腰包,请他们海吃和海聊。为了彻底实施我的人文关怀,和他们同睡一个工棚。心里想着尤金,想着萨尔加多,想着兰格,人文的理想似乎就在面对着同床睡着的矿友那双蜗爬在坑道里的臭脚时得到了升华. 在矿上那些听着青蛙喧嚷,矿友鼾声的夜晚,我盘算着拍摄是否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有的话,需要怎样去切近我的对象呢?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呢?视角的冲击有了吗?是否达到了我在办公室里所做题案的目的呢?我用计算机打了一份带在身上,那上面是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参照着尤金,萨尔加多的模式安排。回来后不久,小煤窑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是因井下送电时,井下开关比井上开关慢合上,电荷放电所致,和我同睡的那位朋友,也在遇难者其中,爆炸的当时时他并没有死,而是被活埋了,到第七天才气绝而亡,这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下井的埋了没死,下船的死了没埋。说的正是他们自己,望着他们的影像,我感受着人文关怀的虚伪. |
不用过于自责,那是你的工作;也不要过于自负,摄影只是记录。既要摆正位置,也要调整心态,我们的拍摄才有理性。 引用: 最初由 阿斗 发布
中国依旧需要这样拍摄,但不仅仅是汗和泥土。
支持楼主但不赞同楼主而已。 |
阿斗说的我同意 ,表现特定时代特定人群,不仅仅中国摄影需要,但需要新的发现,而不是复制。
____________________
摄影资源与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