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行摄天下 > 走遍中国二------我的进藏之路(目前行程已到:拉萨--林芝--定日县)  
回复帖子 总页数 (33):    1   <<  6  7  8  9  10  >>   3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阿原 于 2009-07-15 07:49 加入推荐
2009-05-19 11:24  #106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引用:
最初由 龙行天下99 发表
进来顶一下。我昨晚才从西藏回来。14日拉萨竟然下雪了。

行啊,珠海的朋友,您也进“宫”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11:25  #107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引用:
最初由 bluecane 发表
好行程,好拍摄,好介绍,跟随楼主的镜头挺进西藏


我会一路尽量详细介绍的,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11:35  #108
会员
老阿土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13
积分: 27309
发帖数: 24533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四川, 四川
引用:
最初由 山中岁月 发表


土兄到了!等你等得好辛苦。
哦哦,大侠,对不起了.送您雅拉神山下的木雅金塔------扎西德勒!
老阿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30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09  #109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1
从鸣沙山出来,的士已在路边等我,我们立马赶到了莫高窟。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15  #110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2
莫高窟 Dunhuang Caves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编辑本段]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17  #111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3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21  #112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4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编辑本段]风格演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24  #113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5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编辑本段]破坏情况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编辑本段]历史现状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掠夺史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注:王道士的功过与是非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士,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是把责任一推了之。王圆箓无法可想,又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后来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
  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王圆箓,他在那个时代其实真的很平凡。或许只有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藏经洞前聚满了游人,在黑暗的洞中回响着各种不同国籍的声音,我随着匆匆人流,对王圆箓投去深情的一瞥。
  去敦煌之前,我就有个心愿要找到余秋雨所说的“道士塔”。我问导游:王圆箓葬在何处?他说在莫高窟售票处前面。我从洞窟中一路下来,果然看到了一座淡黄色的塔伫立在莫高窟陈列馆前。在我所驻留的数分钟内,我没有看到还有其他人在注意到它。细细看了一下塔上的文字,原来是王的徒子徒孙们用来纪念王圆箓的,墓志上记录了他的功德。他们建造了莫高窟众多塔中最大最高的一座,将一个道士以及他的所有功过归还给了大地。
  关于王圆箓我说了许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应该向他致敬,也向我心中最大和最迷人的文化致敬。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27  #114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6
这是王道士的墓塔。发现藏经洞的是他,卖文物给老外的也是他,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31  #115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67,68,69,70
里面不给拍照,我只好转到玫瑰花园,拍了一些玫瑰花。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38  #116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挺进西藏---进藏图片71
6月1日

凌晨5点,巴士开进了格尔木,停在火车站广场。

我一下车,就冲进售票厅,一问,有一班6:45的T265从广州开拉萨。我用380元买了一张卧铺,开心得手舞足蹈出来,即奔水电宾馆,取了所有行李,杀回火车站。

从格尔木到拉萨1150公里,这段路上火车开始全程加氧。因要爬近3000米的海拔,更换了三个美国进口的车头。可想而知前方道路的艰险!上车后才从也是格尔木上车的邻座那位先生得知,格尔木到拉萨现在只有客运,所有的重物到了格尔木都由汽车转运。我想也是火车头不够力的原因吧,或者说,火车头也缺氧拉不动?

火车线和青藏公路线基本并行。这让我除了可领略一路风光外,还可了解整个青藏公路。只见公路上来往的都是大货车比较多,可见邻座说的没错。火车越爬越高,到唐古拉山时我看了一眼车内的海拔计:4880米,我的天!

车内有空调,不觉得冷,车外的山白雪皑皑!不时的听到车厢内人群一阵又一阵轰动,赶紧跑到车窗向外一看,原来是藏羚羊。有时一群二十几只,有时三五成群,正悠哉游哉地在荒野地里溜达,冷冷地看着我们,仿佛我们倒变成了“不速之客”。还有野驴,野牦牛,野马,野兔子等等。我想要是我们人类不去捕杀他们,好好保护他们,就像加拿大一样人畜相安,人鸟共存,不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吗?

突然发现相机的电池没电了,翻箱倒柜的将我的行李全翻了个遍,也没找到充电器。我的妈呀!还没进藏呢,就碰到第一个大问题!连六节AA备用电池的电池匣都没带。感情我把那一堆劳杂子连说明书光盘都塞在买机时带来的纸盒里了,怎么办?

邻座说,这车的客人基本都是去拉萨旅游的,他们肯定有尼康机。于是我抱着我的D80,一路走过去。刚到3号车厢,走廊窗边站着十几个人,个个如临大敌端着长枪大炮在拍窗外,里面就有好几台尼康。这下我乐坏了,好声细语地求叔叔阿姨,最后同意我就在他们车厢充电。于是我就呆在那里和他们聊。原来他们是摄影协会的,一起到西藏采风。交流中我请教了一些尼康机的问题,他们都一一帮我解答,使我收获不小。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吧。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出门在外,您除了观看风景,了解历史文化,还可从旅伴中学到你想要的东西!

等车到了措那湖,停下交会车,我的第一个电池已充满了。见窗边站满了人在拍照,我也挤过去按照他们告诉我的速度优先的方法学拍。只见措那湖湖水在近处是青色,中间是黄色,远处又变成蓝!看来是盐湖含卤量不同颜色也跟着不同,还是光线的缘故,我不知,只知神奇。湖边小山光秃秃的呈五颜六色,远处雪山相映成趣,蓝天白云,清澈通透,美不可言!
晚上九点50分,火车开进了拉萨车站。可天还没完全黑,一抹残阳挂在天边,把拉萨笼罩在一片扑塑迷离之中 ……

按照火车邻座黄智民的举荐,我住进了西藏大厦右边的万安商务会所。会所装修很豪华,房间很大,卫生间很漂亮,不像是人们传说中的荒蛮之地,倒像是来到低陆大城市出差。只是电视是50寸的背投大电视,这在我们深圳早已是淘汰产品,但依稀可看出当时的大气。在火车上时个个都告诫我一个礼拜不能洗澡。理由是洗澡时血液流动加速,氧气供应不上,人会晕倒。他们还列举了许许多多例子,说某某从南方来的第一个晚上就是因为洗澡而进医院,某某又是一下火车就上了救护车,等等等等。我这个广东来的哪里受得了一天没冲凉!况且一路的劳累,一路的风尘,没洗澡怎么睡?不过还是有小心,把水调得不冷不热,先用干毛巾搓搓皮肤,喝杯水,再冲凉。倒没什么大感觉,就是水冲到身上时气喘得厉害。

休停妥当,按照黄说的位置,我打一的,来到八朗学旅馆对面的【罗布泊】酒吧。这酒吧不得不说一说,还在火车上时,黄告诉我这酒吧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上次他来拉萨出差,西宁的赵朋友带他来过一次,“只见里面都是游客,桌上摆放着啤酒任吃,到头了你把钱扔在桌上就可。有一客人带一内地来的小妹,上台唱歌,美妙的歌声迎得了阵阵掌声!有人拿了一百小费给这女孩,把她吓得脸都红了!墙上挂着冬不拉,另一中年女子拿起这乐器自弹自唱,气氛到了顶点,某位客人拿钱把桌上所有的啤酒都买了让大家喝个痛快!您只要一进这个酒吧,就会忘记旅途的寂寞,您就是这里的主人!”。您说,我能不来么?还有就是我看了佟儿的【情断西藏】,那里面不也描写西藏的酒吧就是旅游信息的集中地吗?我的旅游路线,我的旅伴,甚至我的西藏情,都可能在那挖掘出来呢!

可我到了那酒吧,并不是那回事。一个客人都没有! 老板娘李小姐倒是十分的客气,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我问怎么没客人,她说:“老兄,你看几点了!”这下我才发现已经过12点了。再加上这段时间恰逢高考,旅客都在家当小孩的三陪,大学生又还没放假,是旅游的淡季。“过几天就热闹了!”她说。没办法,炒个牦牛饭,开一瓶啤酒,搞掂回家睡大觉去。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41  #117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72
这些灰蒙蒙的图片都是在火车厢里拍的,双层窗玻璃,擦得了里面擦不了外面,加上镜头又不好,片子拍得实在差!
下图看到的就是国宝藏羚羊。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44  #118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73
雪山1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45  #119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74
雪山2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05-19 21:46  #120
会员
山中岁月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569
发帖数: 1515
注册日期: 2007-11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进藏图片75
雪山3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33):    1   <<  6  7  8  9  10  >>   3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9:21.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