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伤逝篇》《冷暖篇》《扫街篇》尽力更新中,请大家赐教。  
回复帖子 总页数 (43):    1   <<  16  17  18  19  20  >>   4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人海飘过 于 2010-05-16 09:20 解除高亮
2010-04-26 20:35  #256
会员
暗房小工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5580
发帖数: 15117
注册日期: 2004-05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引用:
最初由 晚殇 发表
片子比较多,但愿不要是王老太的裹脚布,待续。


淡淡的幽静,朴素的色调,朴素的景物,虽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让人回味。

我一直就非常喜欢这类题材,细细品味老先生的这组图片,我领悟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禅何须山水地,摄影无非天地间”。

http://xulaoshi63.lofter.com/
Email:xulaoshi63@163.com
QQ:120471083
http://jnphoto.yupoo.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17  #257
会员
晚殇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805
发帖数: 622
注册日期: 2009-04
来自: 中国, 北京, 南京
引用:
最初由 暗房小工 发表


淡淡的幽静,朴素的色调,朴素的景物,虽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让人回味。

我一直就非常喜欢这类题材,细细品味老先生的这组图片,我领悟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极了,这些都是“伤”的内容,不敢展开说,怕别人说我硬把普通的照片往“内涵”上靠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18  #258
会员
晚殇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805
发帖数: 622
注册日期: 2009-04
来自: 中国, 北京, 南京
这就是这个本地人都不叫好,据说去看了的人都叫好的地方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就不一一命名了。
晚殇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20  #259
会员
晚殇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805
发帖数: 622
注册日期: 2009-04
来自: 中国, 北京, 南京
这就是这个本地人都不叫好,据说去看了的人都叫好的地方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就不一一命名了。
晚殇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24  #260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自己不说,内涵还是包含在其中的。
221#、234#里,人物和对联之间的关系、近处人物与远处人物间的关系等,均可读出非常丰富的内容来,观察力之深遂不是一般所能企及的。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50  #261
会员
暗房小工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5580
发帖数: 15117
注册日期: 2004-05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特别喜欢这张。 能够领悟其中的语言,但是我嘴拙,说不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禅何须山水地,摄影无非天地间”。

http://xulaoshi63.lofter.com/
Email:xulaoshi63@163.com
QQ:120471083
http://jnphoto.yupoo.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52  #262
会员
晚殇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805
发帖数: 622
注册日期: 2009-04
来自: 中国, 北京, 南京
引用:
最初由 暗房小工 发表



特别喜欢这张。 能够领悟其中的语言,但是我嘴拙,说不出来。
记不得网络中是谁说的了“心里有眼睛里才有” 是不是这样呢?
晚殇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55  #263
会员
晚殇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805
发帖数: 622
注册日期: 2009-04
来自: 中国, 北京, 南京
引用:
最初由 太白遗风 发表
自己不说,内涵还是包含在其中的。
221#、234#里,人物和对联之间的关系、近处人物与远处人物间的关系等,均可读出非常丰富的内容来,观察力之深遂不是一般所能企及的。
老师很能善解人意,这张确实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才贴到了第一张。谢谢版主。
晚殇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1:56  #264
会员
晚殇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805
发帖数: 622
注册日期: 2009-04
来自: 中国, 北京, 南京
后面墙上还有一排字,由于太暗所以看不太清楚,其实是广告,丧葬的广告。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2:37  #265
会员
婉铱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452
发帖数: 1275
注册日期: 2010-03
来自: 中国, 宁夏, 银川市
引用:
最初由 晚殇 发表
这就是这个本地人都不叫好,据说去看了的人都叫好的地方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就不一一命名了。


一种心伤油然而生·····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2:47  #266
会员
婉铱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452
发帖数: 1275
注册日期: 2010-03
来自: 中国, 宁夏, 银川市
引用:
最初由 晚殇 发表
这就是这个本地人都不叫好,据说去看了的人都叫好的地方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就不一一命名了。


您的眼睛里揉进的这一片片瓦砾让人有种心痛。。。。。。终归要逝去的残缺!!!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2:49  #267
会员
婉铱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452
发帖数: 1275
注册日期: 2010-03
来自: 中国, 宁夏, 银川市
引用:
最初由 晚殇 发表
这就是这个本地人都不叫好,据说去看了的人都叫好的地方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就不一一命名了。


231楼,感觉到了您心的温暖。。。。。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2:58  #268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引用:
最初由 晚殇 发表
后面墙上还有一排字,由于太暗所以看不太清楚,其实是广告,丧葬的广告。

观察之细致,真的很佩服的。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3:17  #269
会员
onlysun119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5
积分: 9203
发帖数: 8112
注册日期: 2008-01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引用:
最初由 太白遗风 发表
自己不说,内涵还是包含在其中的。
221#、234#里,人物和对联之间的关系、近处人物与远处人物间的关系等,均可读出非常丰富的内容来,观察力之深遂不是一般所能企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什么比影像清晰但概念模糊更糟糕。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0-04-26 23:20  #270
会员
onlysun119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5
积分: 9203
发帖数: 8112
注册日期: 2008-01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我失骄杨君失柳”大家都知道这是毛主席的作品,毛主席为何要写《蝶恋花》这首诗词呢?1933年李淑一听说她的丈夫柳直荀离世了,就写了诗词,其中有一句是“底事太难堪?惊依晓梦残”以怀念她的丈夫。1957年她把这词寄给毛泽东(她与杨开慧是好友,柳是毛的老战友),毛作为回信写了这诗词。

以前读这诗词,估计许多人是和我一样理解的:骄杨是杨开慧,柳是柳直荀,这两人都是为了革命而牺牲了的烈士。那李淑一为何又说“底事太难堪”呢?以下参阅了《毛泽东大词典》、《毛泽东家世》及《中国“左”祸》等书。

难堪一:《毛泽东诗词赏析》长春出版社94年版,关于柳直荀的死是这样说的:“柳直荀1923年加入中国***,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但事实是:1932年“肃反”时,柳被一个叫夏曦的人(其人是中央特派员)投入到自己人的狱中,同年国民党攻到洪湖地区,我军在突围前将所有监禁的人(基本上都是红军官兵)全部杀害,其中就有柳直荀,年仅34岁。

另外在夏特派员的“英明“领导下,1932年到1934年,红三军连以上干部被杀了百分之六十,营以干部被杀了百分之九十,两万人的军队减到3000人,全军只有三个半党员:夏曦、关向应、贺龙、卢冬生(卢保留党籍算半个)。夏的四个警卫被他杀了三个。

难堪二:以下仅摘历史,是非自由君判:
1、1927年毛在长沙,8月要去指挥秋收起义,让杨开慧留在长沙参与农民运动。

2、1927年十月毛在袁文才处认识了贺之珍,对18岁年轻貌美的贺连称“看不出、看不出”。

3、1928年五月毛与贺在我们小时候就读过的八角楼举办婚礼。

4、1930年十月杨开慧在进行了三年的农民运动后被军阀何键抓住,十一月被杀害。杨在狱中曾说:“:“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摘自《凤凰博报》百夫长先生的博客。
老师所指的“伤”其实是说不出来的“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什么比影像清晰但概念模糊更糟糕。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43):    1   <<  16  17  18  19  20  >>   4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8:16.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