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城市·活动 > 陕西 > “转身与分形”摄影展会谈纪要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    1  2      < 上一页 |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cscscs 于 2011-01-04 22:51 设置高亮
2011-01-04 22:22  #16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而年长者们则很容易求助于历史,在历史中,人可以被安放,可以有一种自洽的整全的感觉。但我们面临的真正困难不仅是如何理解历史,更是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如何延伸到现在,它如何从过去驶入了现实的、茫然的生活沼泽。我们要在沼泽中想象和探索一条延伸下去的路。多数年长者还得解放思想,他们需要一点对这个世界的纯真和热情,现在,他们太老于世故,他们已没有能力在一派零散驳杂的经验中创造自己的形式。每当拿镜头面对现实生活,他们就变成了犁地的农夫,从这头推到那头,他们本应是建筑师,以零散的砖瓦建造出一幢楼阁。他们所拍的基本上都是已知的照片、过去的照片,很少现在的、未知的照片。
最近十多年以来,中国摄影的传统模式遭到了挑战。一些年轻的摄影师,他们不太在意社会和历史结构,而更在意孤独的、物化的、不确定的、平庸而渺小的个人,他们的作品视角,侧重直觉和感性,通常以个体为本位。个人——而不是某一个群体或者阶级——的存在是最后的解释,他们力图理解在个人身上、在个人内心、在个人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摄影由此进入了新的领域,新的主题、风格和语言被呈现出来。
这些个人的、感性的影像如此复杂或鲜明,以至于不可能消融到千人一面的芸芸众生之中。某些时候,摄影之中个人的见识、筛选、甄别、勘探恰如其分地证明了纪实摄影描述的社会和历史面貌;另一些时候,摄影可能与通常的结论或者普遍性的立场出现了分歧,甚至是相互矛盾,这种摄影往往具有一种令人不适的性质,摄影之中的形象可能将既定的结论或者普遍性的立场撕开一个缺口,进入到另一种视觉景象,或者提出另一种前所未有的发现——比如,某种内心的领域。
在我看来,这是观察中国当代摄影公共空间结构的一幅重要图景。纪录纪实类摄影与个人、感性的摄影分别提供了考察社会生活的不同视野。这些视野彼此交叉,彼此补充,而且彼此校正。它们相互依赖,同时又相互抗衡。因此,当代摄影公共空间的结构是一种充满了张力的稳定性。每一种类别的摄影的特征均可通过比较显示得更加清晰。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人、感性是历史分配给摄影的任务,甚至要求摄影创造出特殊的叙述或修辞方式,摄影也应该可以在个人、感性之中嗅到时代和历史的气息。或许,摄影之为摄影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内部的某种独一无二的本质,而更是在一系列比较、权衡中逐渐建构起自己的领地。
现在,我要补充的是,这一幅图景与当代性密切相关。之所以认为个人、感性的摄影与当代性密切相关,首先是因为摄影周围的参照物——比如,诸种当代艺术和视觉传播手段,同样诞生于当代性的环境里。社会的变革为此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DV、网络视频有效地分担了“社会”的考察,从而为将“个人”交给摄影创造了条件。
在这样的变化以前,摄影中的个人毋宁说是集体的一部分。具体的、琐细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内心经验——这些内容进入中国摄影确实是最近十多年以来的事情。到了当代社会,无意识、情绪、非理性、不确定、感觉领域——这些内容终于被确认为历史的组成部分。个人如何觉醒以及个人主义如何演变是一个庞杂的话题,但是,这个演变相对的另一面恰恰是社会视野的成熟。毫无疑问,中国摄影曾经出现过战争风云、革命事迹,出现过阶级和阶层,以及他们的种种梦想和命运,他们与生活的苦斗、妥协,这些当然是“社会”、是“历史”,正如恩格斯说他从巴尔扎克小说里面了解的历史和经济细节甚至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还要多一样,中国的纪录纪实类摄影对于理解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代性环境中,我们必须承认,个人、感性的摄影与纪录纪实类摄影,毕竟存在着具体、个别与抽象、综合之间的差异。对于中国摄影的公共空间而言,这些视野已经共同存在,尽管它们的比例以及获得重视的程度并不相同。
这些年轻摄影师照片的价值有必要放在上述背景之中被评估,他们的照片绝不是得益于对某种现象进行简单地解读或象征,而是为了感知镜头能够看见的事物与能够表现出的事物之间的轨迹;照片也不是匆忙的再现生活、试图囊括世界的真理,而是穿过丰盛的浮辞和喧闹的表象,穿过所有宏大总体之物,尽可能去直觉和感受生活的对等物,为此,摄影师有必要建构一种个人化的持续观察的技能,摄影语言的灵性,足以与时代的“游移感”相周旋。正因为如此,摄影才可能是自由、宽阔、灵动和有趣的。
摄影师最重要的禀赋之一就是感受复杂性。任何一种普遍性立场都会伤害人类生活的个别、殊异,都可能删减和忽略我们意义世界里的精细复杂之处。很多具有“社会情怀” 的作品,很多具有“批判精神”的摄影师正是因此而丧失了影像信誉。因为他们不清楚摄影的局限,不清楚摄影的限制和边界,他们太过于膨胀,以为用镜头可以“看见”一切,继而“见证”一切。

小寒风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4 22:23  #17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王西野(谷仓当代影像馆理事长):没想到姜纬老师对这个展览有这样的认可。我说一下刚才谈到的原作问题。有一次张晓明到兰州做了一次照片,也是印无酸的,我突然感觉到,印手工纸的那一种感觉。那种质感,平面是看不出来的,退一米以外,当你拿到手上的照片的质感完全就不一样了,这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这一次在北京看了一些原作以后,没有看到原作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精细,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原作的作品绝妙之处在哪里,这是非常关键的,而且一定要通过这样的一种制作方式,可能摄影师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第二次的制作,留在这个影像当中,如果通过打印可能会失去一部分东西,这是对影像符号留存下来的一个特殊的条件。目前,只有摄影现在可以通过电脑输出使用标准的墨,而其他的艺术形态,比如绘画、书法还是相对比较传统,虽然那个墨已经不用磨了,但是相对来说原则性、个人情感的流入在直接接触上面会更加到位一些。
我觉得现在摄影师的压力太大,他们拍东西的时候肩背着非常大的使命,其实艺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露,是很轻松的状态。我们所看到的摄影史上的一些大师,甚至有的大师,像阿杰特,他就没有想到要当大师,他挂出的招牌就是为摄影师卖素材的,他就是这样最后成为历史一百年以后当之无愧的大师。我觉得摄影师们应该更加轻松一点,应该更加自我一点,就像今天蔡萌说的一句话,“其实摄影真的不重要,生活态度非常重要”。
彭祥杰:我透露点情况,昨天晚上我的那个房间变成了一个“地下交易”市场,但是我非常高兴,涉及这些交易也好,洽谈也好,都是这个展览的照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如果想到的话,我会要求他们,当然我们的费用是有限的,我们最终的理想,还是希望像摄影的最终意义,包括它的手段、包括向它的材料靠拢。但是陕西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也是不允许我们这样的,包括这次活动费用的落实。
毛卫东是我特别请来的一个朋友,作为三影堂影像艺术中心出版总监,他有很多新的东西,包括他在三影堂所整合的资源、所接触的资源,我觉得这个方面应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4 22:24  #18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毛卫东:今天说的都特别好,从技术上和表现方式上,我觉得摄影这个东西从历史上,也可能是机缘巧合,在北京那个地方每天能看到那么多的原作,看到很多过去历史上的东西,我觉得摄影的东西永远是由内而外的东西,真的是要有自己的体悟,我们看过很多大师的作品,就是一张定论,这个真的是由内而外的,摄影是他最好的表现手法,这是一个方面。
我再讲一个例子,说到原作的问题,其实我跟蔡萌也说原作,摄影和绘画其实是一样的,真的需要看到原始的东西。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虽然是外国人但从来没有去过法国,他打电话问我去法国应该看什么地方,因为他是比较有现代性意识的,有近现代绘画的情调,我说你应该一定要去看巴黎奥赛美术馆,他说那也没有可看的,他又说卢浮宫,我说卢浮宫你肯定不喜欢。后来去看完以后,他从美术馆出来以后第一个给我打了电话,他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印象派是立体的,因为看到了旋转的油画颜色,形成了立体的东西,他说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画册被骗了。
这个当然有点夸张了,因为有一个什么原因呢?所有的艺术形式最终看到原作的人还是有限的,毕竟有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张。一进入美术馆如果不展览你永远看不到,大量的形式还是通过印刷的形式,这个纸媒永远是一个传播艺术的手段。但是有可能有机会的时候,多去看这样的原作展览,我觉得这个对不管是摄影也好,还是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从业者,这都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
昨天晚上我们也在说这个事,像我第一次在798看到珂勒惠支原作展的时候,我也觉得我受骗了,看了这么多年的印刷品,原来不是那么回事,是那么丰富的版画。因为现在的经济条件下,这种机会越来越多了,像在北京基本上每次都会组织大量的原作展过来,原作要丰富很多。尤其是还在学习阶段的同学,这种机会一定不要放过,我觉得艺术也好,美术也好,版画也好,摄影也好,光看和学习,学习当然是不一定是天天去学技法和摄影理论,我觉得人类文化的任何一个分支其实对你提高拍摄也好,提高你作品的认识也好,都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促进。也许我可能对哲学感兴趣,也许我可能对佛教感兴趣,任何一个门类都是在促进一个人更加完善自己的观看方式,不光对作品,也是完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刚才大家也说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后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4 22:24  #19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柏雨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我就说两句,我在西方生活过不短的时间,在欧洲经常去,我觉得我们和欧洲的一些,比如意大利、法国的艺术教育、摄影教育,就摄影教育来讲确实差距比较大。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教了14年的摄影,自己还办了一所摄影学院,我的学生也在全国各种行当里面拿着照相机在吃饭、过日子,但是我个人来讲,我越来越不知道摄影理论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我最近很困惑,这种困惑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理论。就现有的理论很难解释我们现有的创作,这和电影不一样的,像原来我长期供职于电影制片厂,在那个年代,电影是分得很清楚,比如电影研究理论的人,早一代的一些从苏联回来的专家,包括后来的电影理论家,向来不会摸摄影机的,不会到现场去的,纯粹作为一个电影理论者来研究,指导像张艺谋他们一大批中青年摄影创作者,这一点在中国摄影创作界是脱节的。研究摄影人的文章我武断地讲,拿照相机的人不是非常自觉的去接受理论对他的熏陶和影响,都是在自己主观的一种经验或者是受了各种各样的影响的基础上来拍自己的照片,至于这个照片出来以后要表现什么东西,到底想说明什么东西,还是想表达自己内心哪一方面的艺术感悟和诉求,他有时候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所以就形成了中国摄影界在摄影创作上很有成绩的一批人,他在分析自己的作品上仅仅是停留在创作感性的感受上,他感性参与这个活动的感受上。
所以这一点来讲,我作为一个摄影的教书匠也罢,教育工作者也罢,包括我曾经还拍过片子,也还做过电影,我觉得现在的摄影一方面是大踏步的在前进。我看了一个作品我非常有感触的是,他把断代弥补的非常多种多样,摄影我向来反对说一提摄影就是唯某一种摄影时尚,好象一提摄影就是纪实,一提纪实就是那种纪实,就是他们已经形成了风格化的纪实。作为摄影来讲,因为教书这么多年,也看了很多国外的方方面面的纪实作品,中国摄影纪实作品往往受到西方教科书的影响,在某一些方面我觉得在中国纪实摄影人身上并不是特别大。我们虽然看了报道摄影或者战争摄影等方方面面一大批的摄影,但是那些作品对中国纪实摄影拿相机的人本质上的影响我觉得并不明显,很多是靠自己对他眼前影像的一种理解,感性理解,用照相机记录,这里面当然也有非常精彩的。
这个怎么说呢?我们国家实际上拍纪实摄影我认为拍的很好的摄影家,他并没有系统的在大学读过影像理论方面的教育,他没有接受过教育过程,当然也包括陕西的路泞。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摄影这个创作要不要一定的理论来支撑它?这个理论支撑在什么状态下对摄影人会起到作用,这个和电影是不一样的。在某一些行当,像学画画不到美院去很困难的,不管是绘画的各个门类,但中国的很多国画都是处于感性的画画,一是不要求写生,不要求学素描,不像西方的油画,像西方的油画把人分成几等分,整天画人体,这个不需要,从一个感性的还有一种才华的,他也可以画的很好。陕西就出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贾平凹,贾平凹画画非常好,香港那些收藏家高价要买他的画。他画的文革故事,就是一个毛泽东和林彪拿着小红书出神入化,前提是贾平凹并没有学过美术,他一系列的构想包括他的书法、他的文学搅合在一块儿了,所以这一点也是中国普遍的文化现象。
我今天说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中国的摄影教育怎么办?中国现在有230多所大学开了摄影专业,西安有五所大学,包括民办的学院也有上千的学生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包括各种报社。但问题在哪里呢?问题是大学教育摄影怎么样才是符合摄影影像教育的规律。我去年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司开了一个关于大学摄影教育教材讨论会,我们发出悲叹,说这么大的国家,238所大学开展摄影专业,西安有5所,西安理工大学、美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工程大学,这些学校里面开的,包括全国200多所大学,还有500多所大学把摄影教育作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没有一本部办摄影教材,教育部压根儿没有通过一套教材审定的部颁教材,这是中国摄影目前高等摄影教育的悲剧,全世界没有的。
摄影更悲的是你拿了高学位,你没有摄影名录,咱们的硕士、博士都是借其他的教学名录挂你头上的,有些挂传播,挂传播的比较多,有一些挂视觉传达,这都是翻译上语言的问题,没有一个是摄影的硕士和摄影的博士。我在美院参与了五届研究生的论文评委,都分别是传播、文学硕士,文学硕士在做着摄影的工作,我们学校拿的是艺术硕士,还有一部分是传播学,这一点和中国这么大的摄影创作队伍根本就脱节了。一个国家落后在教育上,教育又直接影响着这个行业,在摄影上中国是一个非常明显又刻不容缓要提到议事日程上的问题。我现在就纳闷,我的研究生照样不能叫摄影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我要借助于传播、视觉传达、文学、艺术学的硕士,所以这一点来讲,我今天最大的希望是在座的很多专家,像北京专门做理论的,你们可以来打造和参与摄影教育的一些比较科学的、比较实用的教材审定和写作。
所以我认为今天在座的,虽然我们探讨的是这八人展,但是我认为这些有水平的专家们应该去参与中国高校摄影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审定,我们几次都呼吁,全国有五万多在校的大学学生,但是我认为借这个机会,借北京来的教授们,包括陕西理论方面的精英们,这个工作是功德无量,这个做了以后是共和国摄影教育很好的基础,这是千秋万代的事情,我作为一个摄影教师我呼吁这个觉得意义很重大。
小寒风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4 22:25  #20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下面我来说展览的事,我只说一句,这里面四个学生是大学生,这就看出了高校摄影教育的一线曙光,为什么?这四个学生里面有几个我都比较熟悉,问题在哪里呢?这是摄影的希望之光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也并不排斥从实践里面、感性里面成长起来的一批像秦岭、黄新力这些人,他们的感悟显然和艺术感觉,显然和学院出来的作品天上地下,非常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也印证了每一个艺术的行当里面语言的多元化,这也是摄影的希望。不能一说摄影都是布列松的摄影,都是谁谁谁的摄影,还有现代西方的一些摄影。摄影也是一个大家庭,从咱们这一次的展览里面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最后结论是10年前20年前的陕西群体,七八个人形成了他们新技术风格就是反叛传统,针对人性尊重人性,对原来宣传报道是一种艺术上的反动,从这个脱离出来创造了一个辉煌,今天这批人我要再说一点,作品虽然显得稚嫩不成熟,但毕竟是个年轻人,对形式感是朦胧的,也是成熟的,影像语言也是自我的,但这是令人振奋的,因为有了他们,才给前一个陕西群体做了很光彩的一个补充,这也是未来陕西发展很重要的曙光。
所以我同意姜纬老师的话,还有刚才好几个老师的话,这个展览在这个时候办,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的意义,我非常支持。
彭祥杰:参与今天研讨会的朋友、嘉宾充满着支持和关怀,也带着一些问题,关于潘科的这封信,不知大家看了之后有没有什么表达的?
路泞:我说两句吧,我觉得主持人说这封信的时候,他也带出了一些关键词,关怀和支持,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潘老师很多观点说的非常对,而且他们所提出的一些东西我也觉得非常对,类似重振陕西性雄风的做法要保持充分的警惕,这说的也对。还是要我们“去地域化”的一种期待,并不是说这些整个我们的东西是颠覆性的,或者是彻底的相当于拐个弯一样,不是这个意思。而且在这里面我们更好地能看到前十年另外一个词还是传承与超越,我觉得说的非常好,而且并没有带来一些其他的信息,仅从文本上讲,我觉得这些东西,无论是摄影师还是作为理论,我们都应该好好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应该继续去拍摄,把自己能够做的东西做好。
其实摄影师的本分就是拍好照片,在别人的提示下拍好照片,作为理论工作者或者蔡老师、姜老师,他们就是给我们善意的提示,或者督促我们,在他们热爱的前提下,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有可能是好的,什么东西需要修正。当听到批评声音的时候是一种幸运,因为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就是什么都不说你,只说你好,这个时候你被蒙蔽了,这是人被忽视的挺尴尬的状态。更多的时候家有一老就是家有一宝,这是姜老师说的,有老人提醒你的时候,这条路应该是平坦的。年轻的时候都爱往墙头上爬,经常在墙上飞檐走壁过来,30岁你让他往上爬就不敢,跳下来腰疼。所以有时候有这种氛围是可贵的,就是一些老师包括侯老师如果活着的话,那些善意的提醒肯定会更激烈一些,因为私人关系会说的更直白一些。为什么呢?就是私人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大家亲情稍微弱一点的,仅仅是一种行业上同好的时候,这时候他们会很客气,行为上很注意,而我看到这个就觉得特别感动,至少你在排除了陕西再找一个省有这样的前辈写这样语重心长的东西吗?我觉得没有。所以我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应该珍视的东西,而不是仅就这些文本讨论。
我觉得顺应选择的话,表现形式也让拿相机的人自己选择好了,他感觉怎么拍怎么好,纯粹是一个个人行为,他和电影不一样,电影是集体创作,还有一个规范,但是摄影来讲,为什么叫摄影家,他感觉到哪一种形式好也是在摸索,这种有没有规范,这种规范我想也是这样的。
价值是靠时间去认定的,老人是求助于历史的,我们都会成为老人,但是争取要不求助于历史,这才是真正我们应该做的,而且要保持这种心态,毕竟都会老,而且老以后所珍视和抓住的东西都不一样,就是保护好自己对这个的真诚最重要。所以说要不断的接受善意的批评和批评,这是非常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4 22:25  #21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巩志明:我也想说两句关于这个问题,这个事情我觉得现代人应该稍微活的比较简单一些,尤其是人际关系应该简单一些。过去因为生存的环境非常复杂,让所有的人都心很累,现在这环境物质非常丰裕,人的精神生活也非常多元和灵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会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以及别人的感受,我们是自己让自己受累。
关于这一次的活动和既往的陕西群体,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因为过去是一个客观事实,未来又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任何人都无法把握的一个美好,这个中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不必太在意和计较,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我觉得现代人要充分尊重一般和自己不同的选择的任何决定,大家时间都很紧张,都很忙,同样一个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展览,别人有其他的事情可以不来看,我们要充分尊重别人的一种选择,什么是现代人?既尊重自己又充分的尊重别人。
第三,潘兄的这封信,也是我们的前辈对这次展览理论上的一种回答,书面上的一种梳理,我非常尊重这封信。我觉得这封信也让我们今天的研讨显得有了另一个文本的分量和纬度,这种纬度也支撑了今天的研讨起了另外的一层含义。
我的回答就是这样的。
郑浓:蔡萌那个结尾,他对未来的乐观我是很同意的,为什么呢?这种乐观的依据在哪里呢?今天到会的参与研讨会还有旁听的,可能是理工大学的学生,也可能有陕西年轻的摄影从业者,我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叫不上名字。为什么熟悉呢?这两天他们出了很多力为这个展览忙前忙后,再次表示感谢。
所以今天入选的这八位摄影师并不是说他们就是最好的,这个千万不要说有这个想法。我想提醒的是他们之所以在我能搜集到的几十位的陕西摄影师的资料里面最终脱颖而出入选到这个专题里面,我想提醒的一点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他们在某一方面做的都是有自己很显著的特点。比如说陕西是一个古都,这个皇陵可能很多人都拍过,但为什么张辉的影像就有所突破,跟以前的就不一样。
比如说苏晟的作品,他的内容已经很好了,但是我更看重的是他作为影像完成度,这个在几十位摄影师里面是很高的。韩婷之前我根本跟他没有接触,他只是一个摄影院校的毕业生,而且他也只有这一套房客相对完整的作品,以前这样一个年轻人不可能入选到一个相对规模的专题里,为什么她会入选,我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她照片的内容和她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比如黄新力他十几年从无意识开始拍摄天主教,到他后面有意识,他就会看到他照片很清晰的脉络,而且里面有很人性的东西。比如说刘武的作品以前可能不被大家所知,但是经过这个专题之后入选了姜纬老师策划的《我们的面孔》,在中央美院陈列馆一个很大型的展览。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太重要,而且我还想说一点,我并不同意有一些观点,认为摄影一定要是高度社会责任感,把这个放在一个不可替代过分强调的地位。首先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但是我认为艺术,或者摄影更多的是它的功能,是把真善美潜移默化地传播给这个社会,而不是说去过分的担当一些没有必要的而且摄影也达不到的作用,这个我和毛卫东昨天也探讨过。所以,再次感谢这些志愿者这些天的帮助,我大概就说这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4 22:27  #22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姜纬:不好意思,我现在占用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我希望年轻的摄影师一开始,就像刚刚会开车一样有一种热情,就觉得非常过瘾,镜头所到之处好象无所不能的感觉,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摄影师到最后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越来越会认识到,我相信越拍到最后,他应该越觉得摄影是有限制的,很多事情是拍不到的,别过分迷信照相技术包罗万象的。就像我们写文字,越到最后就越觉得很多话没有办法说清楚,没有办法写出来。我觉得这个对一个摄影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要知道镜头以外的世界比镜头以内的世界要广阔很多,所以我永远比镜头看到的东西要精彩得多、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一个摄影师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能够有这个认识高度的话,我相信他的作品一定不会差的。
彭祥杰: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远道而来的嘉宾。谢谢大家。
小寒风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5 09:44  #23
会员
千里湖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11
积分: 9063
发帖数: 7705
注册日期: 2008-07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很好,收藏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5 10:13  #24
会员
小寒风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525
发帖数: 3090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陕西, 咸阳
西安的朋友最近有时间可以去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观看影展。时间不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抛一腔乱绪在风中,寄一份心静在云间
欢迎你来这里:http://bxzhang.mellnet.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5 11:11  #25
会员
南瓜1973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4774
发帖数: 4317
注册日期: 2010-01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谢谢老师分享。
很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最终都成为过去,保留下的只有痕迹。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5 13:35  #26
会员
紫竹林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020
发帖数: 1907
注册日期: 2007-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市
寒风啥时候去的!来西安也不打声招呼啊!
开头看了几篇,后面就头大了!一句话我还是想拍就跟着自己的感觉拍!自娱自乐不顾及别的!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11-01-05 15:42  #27
版主
laokai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24
积分: 10837
发帖数: 9016
注册日期: 2006-06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好贴!看了对大家还是有帮助滴!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探索、交流、会友!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    1  2      < 上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4:49.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