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冠盖五岳”题刻 作者 丁达意 吴筠孙 李于锴
此题刻在五松亭西约70米盘路北侧石壁上,刻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落款为“光绪三十一年清和中浣,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暨泰安府知府吴筠孙、泰安县知县李于锴游此泐石”。
这通石刻提到了三个人,即丁达意、吴筠孙、李于锴。他们官职一个比一个小,名气却一个比一个大。 先说丁达意,他是道台,从三品官,但偶却寻不到他的具体生平。只知其曾监造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光绪十一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北创办一所火器制造厂,请丁达意去主持。此人属洋务派。
吴筠孙:字竹楼,号叔坚。江苏仪征人。时任泰安知府,从四品官。 吴系光绪二十年进士,散馆授编修,后官至湖北荆南道尹、江西浔阳道尹。民国时任江西赣北观察使。
李于锴(1863—1923年 ),宇叔坚,甘肃武威人。史学家李铭汉次子。近代文学家。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初任山东蓬莱知县。其后代理武城、泰安知县, 正七品官。 后复任蓬莱知县, 升沂州府知府。辛亥革命后返里。民国二年(1913年)任命为甘肃警察厅长, 坚辞不就。晚年闭户读书, 终老乡里。
李于锴是个爱国志士,曾参加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光绪二十年,安维峻因上《请诛李鸿章疏》受发配之刑,李于锴竭力支持安维峻。他曾两次任蓬莱知县, 兴办新式学校, 创建了蓬莱学堂。在沂州知府任内, 开采凤凰蛋老屯煤矿, 先后投公私资金白银二万余两, 解决了沂州几十万户百姓的燃料之难。民国二年, 李于锴由山东返里, 袁世凯政府任命他为甘肃警察厅长,因深恶袁世凯,他拒绝出仕。
顺便解释一下“道台”这个职务。 道台,亦称道员。明代时,设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衔,作为布政使佐官(分管各承宣布政司辖区内部分事务),称分守道;作为按察使佐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事务),称分巡道。 清乾隆十八年(1753)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衔,专置分守道主管一省内若干府县政务,分巡道主管全省提学、屯田等专门事务,守、巡诸道多加兵备衔,长官皆称道员,俗称道台,尊称观察,为三品或四品。 民国初年曾分一省为数道,以道尹为长官。道员(道台、道尹)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 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太迟散人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太迟散人 最后编辑于: 2011-10-22 23:46 ]
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力不竭, 驴行不辍; 生命不息, 好色不止! ——太迟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