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大家好!
谢楼上发言评阅,多有启发。
-----------------------------------------
小方块-从像素密度到像素间距
geyin
像素密度不能憋在胡同里,还得往前走,小心地走一小步试一试。不是Armstrong在1969年7月20日的那一小步:)
SONY 这些天可能有些不顺气,隆重推出的新一代旗舰DSC-F828,发售风头正盛时节,竟然被叫劲的网友在【论坛采风】著文配图称为"紫边王",实在是太影响情绪啦,不能等闲视之,立即反击《索尼有话要说》,《让事实说话:索尼新旗舰F828实测结果》,官方样照张张精彩。
这里,借用SONY DSC-F828的2/3"规格的影像感应器尺寸为例,其实际尺寸为8.8mm*6.6mm,面积为58.08mm2。
就是在这一丁点的小块上面,藏龙卧虎有800万个影像感应元件,不吃、不喝、不睡,连续一秒钟数一个,要用92.59天,真是难以想象啊!不然能叫核心技术吗?
楼上帖里提到的像素密度,既是用影像感应元件数量/影像感应器面积得到。
对于SONY DSC-F828的像素密度:8000000/58.08=137741.05P/mm2
像素密度的倒数是每个感应元件占据的实际物理面积区域,可以想象是一个几何小方块,无论你有多大、多小,是什么形状的影像感应元件,方的也好、圆的也好、八角的也好,无论你如何布置,孙悟空只能在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里-小方块的天地里翻跟头。800万个紧密排列的小方块呀!
对于SONY DSC-F828的影像感应元件占据面积( 类似看别人分新房子,是建筑面积,不是使用面积):
58.08/8000000
=0.00000726mm2
=7.26 μm2
对上述正方形面积7.26 μm2开平方,得到正方形边长2.694μm,也就是相邻两个影像感应元件中心之间的距离,通称像素间距,简称像距。
网上
http://www.fei-rui.com/buy_product.php?pid=2814 ,介绍SONY DSC-F828的资料,常取四舍五入值2.7μm。
像距大小与镜头密切相关!
谢天谢地,万里长征到吴起!
像距过小,产生像差(aberration)影响, 像距过大,发生混叠(alias)效应。镜头大光圈受限于像差,镜头小光圈受限于珩射(diffraction)。
最后这段话摘自刚刚到手的《摄影之友》2004.3中的《摄影器材与技术问答》P155
Sunday, March 07, 2004
THE END
----------------------------------------------------
补充说明:
1. 实际的影像感应器定然是极其复杂,这里对其平面尺寸粗略的计算,也就是让自己能够有个大致的、稍微明白些的定量认识和把握。比如用828通称800万像素计算,而实际其总像素是831万,有效像素806万。
2. 但是像距,也就是像素密度,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观察角度,和相机重要的成像质量相关,恐怕是不用怀疑了。
3. 现在,可以再回顾楼上网友的讨论,是不是有新的想法了?
六能猫 泡菜
2004-02-06 09:11
呵呵,像素多少和像素大小是个度的问题。
每平方毫米1个像素DC不是好的DC,每平方毫米100万个像素的,估计也不是好的DC,所以才会有个度。究竟密度是多少才是最好的。从楼主的观点来看,20000以下的是好的,具体数值没有给,由于不是越少越好,那就先算它20000吧,呵呵。我想知道,这个最佳数值,楼主是怎么样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