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评图论图 > 谈谈你对他人作品的体会,也请作者介绍拍摄经验。  
回复帖子 总页数 (13):    1  2  3  4  5  >>   1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2004-08-31 15:51  #16
版主
林中响箭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3
积分: 8156
发帖数: 7719
注册日期: 2003-05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冬天的田野》看似平淡,但颇为耐看。
摄界中有人说:一二三构图导则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导则之一。有时亦解释为奇数导则。既画面中的主体或兴趣中心应为单数,避免偶数。
吴兄这片,1为树林;2为雪地;3为高粱茬,活脱脱是运用一二三构图导则成功的例子。
当然,导则也不是一成不变。创新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倡导互相点评,交流互动!

偶有点评,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摄中有道,像由心生
欢迎浏览林中响箭摄影网:
http://hlishg.southpp.com/
个人摄影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uangying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1 09:51  #17
xxx
会员
xxx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867
发帖数: 1543
注册日期: 2003-03
来自: 中国, 北京, 北京
两幅图很棒,评论也很精彩.
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内心的宁静,别无所求。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1 10:53  #18
会员
村夫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3047
发帖数: 2768
注册日期: 2004-01
来自: 中国, 安徽, 宣城
顶!!!!
囿于专业知识匮乏加之口拙,俺只有潜水学习的份哦。。。
非常感谢楼主给了俺们这个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村人村语村PP~~~

《车坛影协》村夫个人摄影作品专辑——
http://www.ctphotos.net/photonet/userpage.asp?userid=%B4%E5%B7%F2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1 17:34  #19
会员
wq699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48
发帖数: 144
注册日期: 2003-12
来自: 中国, 山东, 淄博
草原之子之贴真是个好贴,我打心眼里喜欢。
来新摄影是为了欣赏作品,了解作者的创艺,听听高手的建议。
对于初学者我来说,希望看到更多的作品、创艺、建议......
谢谢楼主!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3 14:08  #20
会员
草原之子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320
发帖数: 1204
注册日期: 2004-04
来自:
面对《相伴人生》我看了很久很久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其为好作品?我以为:那些能留住观赏者的目光,使其在作品前久久伫立的作品;那些能让观赏者在久久的品味中产生联想、引发思考、使之动情的作品;那些能让观赏者愉悦心灵、形成很高的审美价值的作品才能称其为好作品。按照摄影三大要素的标准去衡量,尽管它还有不少缺憾。
  “西北的海”的作品《相伴人生》(作品见原图)按我以上的标准衡量,就能称其为好作品。因为它留住了我的目光,让我不止一次地在作品前伫留了很久很久。它让我心潮跌宕,为之动情。
  中国的农民是十几亿中国人的衣食父母,全国人民对中国的农民有报答不尽的养育之恩。千百年来,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终生世世代代都献给了养育全国人民的那片贫瘠的土地。农民是伟大的,农民是值得表现和歌颂的。“西北的海”的作品《相伴人生》就是一幅以农民为表现对象的作品。
  “相伴人生”的作品标题拟的真好。细细品味你会看到它所具有的多重“相伴”的深刻含义——它是土地与农民的相伴、辛勤劳作与收获的相伴、人与提供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农作物的相伴、老夫老妻在人生路上的相携相伴……所有这些,都至始至终“相伴着人生”。
  面对《相伴人生》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视觉所及的所有墙上(可能还有房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看到了墙根下那一堆脱去粒后的玉米棒,看到了院中晾在彩条布上的那层厚厚的玉米粒,看到了一对老夫妻身上那素得不能再素而且不知穿了多少年的布衣裳,看到了老汉盼望玉米快快晾干好换回钱来度日的凝重、期待的眼神,看到了大娘那双带着封建主义压迫深深印痕的小脚,她手中端给老汉的那只饭碗和她那弓腰凝望老汉的疼爱的目光……
  我们还能不为之感慨吗?千百年来,对我们有着养育之恩的中国农民,依旧象画面中那对如此年迈的老人那样,依旧是这样的辛劳,这样的清苦,这样的默默奉献。我们还能不为之动情吗?看画面中那对老夫妻的形象足以近古稀之年,七十年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中,你可以想象他们会遇到多少坎坎坷坷,会历经多少艰辛和苦难,但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那么恩爱,那么贴心。难得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身外之物、过眼烟云比比皆是,唯有相扶相携的夫妻共度艰辛所换来的大爱才是彼此的唯一。
  说到作品本身,它的确还存在不足之处,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为:构图时应把房门上方挂着的玉米纳入画面,形成玉米的∏型结构,画面下部的地面应稍许裁剪些,镜头应适当右移把右面的空间多留一些,如若条件允许还应选择傍晚的暖调光线为拍摄时机。如果这样,画面就比现在耐看了。但摄影与其它艺术一样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者恐怕不会再有当时的条件和机会,即便把上面的缺憾弥补上,恐怕仍会留下新的不足。
  在起草这篇体会前,我查阅了作者的有关资料。但在“新摄影”为我们提供的所有资料中,我仅仅得知了作者的用户名为“西北的海”,注册于2003.11.25,在作品区仅上传了两幅作品,其中一幅发表于今年的8.29,作品的题目是《黄河佳县香炉寺》,另一幅就是发表于今年9.1的《相伴人生》,仅此而已。至于作者其他方面的情况,我们无从查询,不得而知。
  以上是我面对“西北的海”的作品《相伴人生》的有感而发。尽管它还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它与作品区的许多名家作品比起来称不起“优秀”,但它仍不失为“好作品”。
  在此,我也诚挚的邀请此幅作品的作者“西北的海”选择适当时机将自己创作这幅作品的体会介绍给广大影友。(联系到他注册后近一年来始终潜水的情况,很可能他连这幅贴子都看不到,如果这样,那只能表示遗憾了。)同时垦请诸位影友对此作品发表各自见解。
    
草原之子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学众摄影作品网
《新摄影》个人主页
《车坛影协》个人主页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4 14:22  #21
会员
叶榆人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607
发帖数: 565
注册日期: 2001-12
来自: 中国, 云南, 大理
从片片看,是在递碗与接碗将发生时拍的,刚好是一正要递碗,一个正准备接碗,如在正欲接碗的老人与递碗的老人传递碗,两人的手接触着碗,手接触着手,两人的目光相对着时,才按下快门,也许更好,更合乎《相伴人生》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有好眼力,看天看地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4 22:36  #22
会员
糊涂315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792
发帖数: 1635
注册日期: 2004-03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草原之子点评到位,用心看图,下了一番工夫。真是佩服,强烈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糊涂31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5 18:15  #23
会员
黑眼睛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923
发帖数: 822
注册日期: 2003-03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草原之子点评非常到位,在这里,我只想补充一点,感觉曝光有点过。当然,时机也不太好,没有侧逆光,玉米的质感没有出来。另外,图片也太小了,观赏起来比较费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6 22:37  #24
会员
黑眼睛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923
发帖数: 822
注册日期: 2003-03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应草原之子的邀请,也来做一下作品的评论。不是我谦虚,按照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是不敢对大虾们的作品枉加评论的。可是,既然草原之子向我发出了邀请,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我的实际行动请出更多热爱摄影,渴望进步的人们参与进来,要不然,大家老是眼巴巴地等着看草原之子一个人白话,人家也挺累的啊:P
好了,下面就我熟悉的鸿福阁老师的作品《娇媚》发表一点儿个人的看法,因为我知道,就是我说错了,鸿福阁老师也不会怪我的:P
初看这张作品,就有一种脱俗的感觉,最打眼的主体并不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或者九宫格的交叉点上,而处于画面的左下角。要是我的话,断然不会想到这样的位置。
含苞待放的荷花上面有点点水珠,给画面平添不少生气。荷花的片子人人都在拍,有的花瓣繁多,已经怒放;有的只是花骨朵儿,还显稚嫩;有的只剩下几片花瓣,几近凋谢。各有各的味道,但是我觉得,最有韵味的还是这种似开非开的时候,最能体现荷花的妩媚和娇羞。因此,片名叫“娇媚”非常帖切,这让我想起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不胜凉风的娇羞”。
这张片子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荷叶的运用。我凝神屏息地观看品味了好久,看着看着,我的眼前开始模糊了。好象面前有一双玉手,捧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那是对美的献礼;继而,又好象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婀娜多姿的女主角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从徐徐拉开的帷幕中走出来,弯腰谢幕;绿波荡漾,仿佛有一只美丽的贝壳,正缓缓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示着蕴育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珍珠,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
这就是我看了这张作品的一些感触,不想说太多用光和构图方面知识,我想,大家都已经心领神会了吧。
还请鸿福阁老师有空来说说自己的拍摄意图和拍摄经过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6 23:08  #25
会员
康定户口

级别: 高中三年级
精华: 31
积分: 11653
发帖数: 9634
注册日期: 2002-10
来自: 中国, 四川, 康定
黑MM讲的好哟!晓得为啥子“最打眼的主体并不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或者九宫格的交叉点上,而处于画面的左下角”么?那是画面“起止点”的需要……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而言下者言必非之
不知不言小者行必端之
知无不言上者言必信之
知而不言大者行必果之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7 10:11  #26
会员
黑眼睛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1
积分: 923
发帖数: 822
注册日期: 2003-03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老康,我不晓得,还得请你来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8 08:59  #27
会员
草原之子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320
发帖数: 1204
注册日期: 2004-04
来自:
我与“黑眼睛”有同样的要求。“康定户口”是“新摄影”3133部“会员作品集”浏览量排名第一的佼佼者。您既然谈到了“画面起止点”的话题,那就展开来详细给大家讲讲嘛。我们期待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学众摄影作品网
《新摄影》个人主页
《车坛影协》个人主页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8 09:01  #28
会员
草原之子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2
积分: 1320
发帖数: 1204
注册日期: 2004-04
来自:
作品《追忆》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
(小插曲:在起草这篇体会时,我自始至终认定作者“小静”是一位豪爽、粗犷的男子汉。因为我见到有人在作品评论中称呼她为“兄”,看她在论坛上贴出的那张遮住脸的小照片我还直纳闷:这小伙子怎么长得象女孩?看她的作品,我更找不到娇小、细腻的闺秀表露,反之却处处洋溢着大气、粗犷的大汉豪气。直到九月七日在看到“冰冻三尺”的贴子《祝贺小静上传作品100幅》时,我才得知:“小静”原来是位女同胞。)
  “辽阔、深邃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天空,随风飘逝的白云,温暖惬意的夕阳余光。”组成了作品《追忆》的偌大空间。置身于这样的空间里,你的心会随着大海的涟漪起伏,随着天上的白云跌宕。“小静”的作品《追忆》(作品见原图)就是巧妙地借用大海、天空、白云的视觉要素进行作品情感表达的成功之作。
  “小静”在作品描述中这样写道:“一对老人在海边散步、低声细语,象是在追忆他们当年的美好时光……人生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追忆》所抒发的情感,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珍惜之情。走过漫漫爱情长路的人,会时时记起以往的美好时光,记起岁月长河中的风风雨雨,也会通过追忆对日后的时光倍加追求、向往和珍惜。为了体现和突出“追忆”的主题,作者把画面的主体——那一对在海边散步、低声细语的老人置于了一片泛起涟漪的深蓝色的海面和天空中随风飘动的两条白云的背景之前。这样的景物配置,对作品的主题起到了很强的烘托作用。“岁月如云随风逝,心潮似海永不平”。那片泛起涟漪的深蓝色的海面和天空中随风飘动的两条白云不正是此时那对老人心境的写照吗!此时的观者或许还会生发更多的联想:可能是对他们身世的猜测、对他们此时心境的浮想、也可能是对他们携手终生的种种境遇的揣测,对他们现实状况的臆想……凡是拥有爱情的人,凡是与自己所爱的人携手跨过坎坷的人,谁都会面对此时的空间激起心海的波澜。
  见景生情是具有复杂情感的人类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本能,借景抒情是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人的情感如何利用景物进行表达?使之相容相合、恰如其份?作品《追忆》正是利用了见景生情这一具有复杂情感的人类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本能,进而充分调动现实环境中的视觉要素进行借景抒情的艺术创作的。
  大海是辽阔、深邃的,但它也有着时而平缓舒展,平静安详;时而惊涛骤起、激越翻腾的特性。天空是广博无垠的,但它也同样拥有时而碧蓝如洗,时而乌云密布的秉性。作品《追忆》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大海和天空能够突出作品主题的特征瞬间,并将其大面积地铺展在画面上,从而调动起观者见景生情的本能,使之与画面中的人物共同体验那些复杂的情感,进而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因景物配置的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会大相径庭。可以肯定:同样是那一对老人,我们把背景依次换为鲜花盛开的庭院、落叶飘飘的秋林、大雨磅礴的田野、寒风瑟瑟的雪原,观者所生发的情感肯定会是决然不同的。再试想:假如此时那对老人身处的环境发生些许变化:大海浊浪淘天,天空乌云翻滚,那作品的标题就不是“追忆”,而要改成“心潮激荡”了。我们说作者巧妙地借用大海、天空、白云的视觉要素进行作品情感表达,进而突出主题,巧就巧在作者此时所利用的那只有缓缓波纹的深蓝色海面和天空中被风吹动的两条白云以及夕阳的余光,恰恰吻合了作品“追忆”的主题,恰恰吻合了观者面对画面所激发的情感。
  我在对“西北的海”的作品《相伴人生》发表感想时曾说过:“那些能留住观赏者的目光,使其在作品前久久伫立的作品;那些能让观赏者在久久的品味中产生联想、引发思考、使之动情的作品;那些能让观赏者愉悦心灵、形成很高的审美价值的作品才能称其为好作品。”作品《追忆》是一幅表达人的情感的作品,它在观者欣赏时所引发的联想中产生了让其过目不忘的效果。由此我同样认为它是一幅好作品。
  在此我邀请此幅作品的作者“小静”选择适当时机将自己如何拍摄具有深刻主题内涵的作品,如何在作品中利用景物抒发情感、突出主题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我们期待着。
  
草原之子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学众摄影作品网
《新摄影》个人主页
《车坛影协》个人主页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8 20:42  #29
会员
静子

级别: 大学二年级
精华: 12
积分: 21386
发帖数: 20180
注册日期: 2003-07
来自: 中国, 广西, 桂林
非常感谢草原之子对我的这张照片的点评和叙说...
我觉得这样的叙说也已经表达了我想表达的观点.....感谢草原之子对这张照片的理解,让人感动中................

这张照片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北方的一个小渔村,这个小渔村很美,它依海而立,身处其中仿如进入童话世界,这里海拔为--1米,低于海平面,政府在海岸上修建一条蜿蜒的海堤把海水挡在高处...

来到这里,同行人都很快融入热闹.繁华的小街中,领略小镇的风土人情,感受异国乡村的另类的情趣中去了.匆匆的逛了一圈,生性喜欢静的我,离开喧嚣,独自来到开阔幽静的海边,当时正值一场阵雨初晴,蔚蓝的天空白云悠悠,清新的海面海风轻佛,细浪微微.....这时,发现远处一对老人沿着海岸的堤坝缓缓走来,轻声低语,不时的深情凝望...我悄悄的走到他们身后举起了相机...此时我最担心的就是害怕因为我的出现或是我发出的一丝声响惊动了他们,破坏这样的氛围在我看来是罪不容诛,让人心急的是,我还不能立即按下快门,游走着的光线没有打在他们身上,如果这样拍出来的主体可能是俩剪影,那个急啊...(急得连跺脚的动作都不敢做),只有在祈祷上帝... ...终于,老天感动了....一屡阳光悄悄的走近,就在他们同时向远方注视的一瞬间,我果断的"咔嚓",按下了快门.............我有些尴尬的看着他们,象做错事的孩子站在一边等待他们投来不满的眼光的惩罚,可是我庆幸的发现,他们没有发现我.依然沉沁在醇厚的两人世界只中.松了一口气...暗喜....
拍下后,因为是数码相机,,激动的躲在角落里悄悄回放.当时的确兴奋了一阵,觉得这样简练的画面,人物的表情和蓝天的衬托,自己还是挺喜欢的.
回来修整着这张照片的时候,耳边一直不由自主的回荡着那首熟悉而感人的歌《最浪漫的事》......的确,生活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让人们深深的向往并且追崇它一生一世.......
其实,这张照片也不能算是一张优秀的照片,可是就是因为这两位老人,他们让我感动,表达了我想表达的东西,至少我是喜欢的


[ 此帖由 小静 最后编辑于: 2004-09-08 22:06 ]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字----"坚持到底"...........
我的主页:http://my.nphoto.net/jing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4-09-09 01:22  #30
会员
康定户口

级别: 高中三年级
精华: 31
积分: 11653
发帖数: 9634
注册日期: 2002-10
来自: 中国, 四川, 康定
引用:
最初由 草原之子 发布
我与“黑眼睛”有同样的要求。“康定户口”是“新摄影”3133部“会员作品集”浏览量排名第一的佼佼者。您既然谈到了“画面起止点”的话题,那就展开来详细给大家讲讲嘛。我们期待着。

哦~~都将俺的军来了呀~俺自打一大嘴巴先!
要得嘛,俺就不怕丑了嘛,乡亲们都晓的的,俺说不来啥子理论的,缺的就是文化……555555555555555
关于这个嘛……这个……是各人的理解不一样嘛。“起止点”,是俺现起的一个名称,也就是说,看PP,视觉流动有起止点、停留点的……所以,拍PP拍的比较好的人,都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点的,也就是给了一个“视觉导向”,使你顺着他(她)的创作意图看PP。这样一来,就不一定非要追求黄金分割、九宫格什么的了,而是画面的需要或者是主观意图的需要……
哎呀~~这个也是几句话说不伸展的,这意思,俺老师大概是这样子教俺的……
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而言下者言必非之
不知不言小者行必端之
知无不言上者言必信之
知而不言大者行必果之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13):    1  2  3  4  5  >>   1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3:10.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