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冰雪世界的抒情诗 ——“枚子宣言”作品《毕棚沟》(组照)赏析 近日,“枚子宣言”在“新摄影老色茶馆”中发表了她题为《毕棚沟》的一组作品,(见“新摄影老色茶馆”第52页)浏览后让人眼前一亮。整组作品色调统一、素雅单纯,恰似一幅幅淡彩水墨画。屏息静赏,一种置身于冰雪世界的清爽、惬意之感油然而生。读她的作品就如读国画大家于志学的“冰雪画”,两人之间虽所用工具不同,但其效果如出一辙。读她的作品又象读一首诗,一首对冰雪世界充满热爱、充满憧憬的抒情诗篇。 “枚子宣言”系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今年四月,我在初入“新摄影”时就在“艺术自由坛”中浏览了她发表的“写意油画人物”、“刮刀静物”、“鱼”、“国画人物练习”、“永远的月牙泉”、“人物速写”等美术作品。从中可见她深厚的美术功底、泼辣的手法运用、并可从中大致揣测出她的个性。我以为:《毕棚沟》组照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枚子宣言”美术学识在摄影创作中的灵活运用,欣赏这组作品,我们或许会多多少少感悟到一位美术专业出身的摄影人如何利用所学专业进行摄影创作的点滴经验。 一、组照的作品选择 组照的作品选择应服从主题、突出主题,各作品间既独立又统一,从而达到通览一组作品后能对主题产生深刻印象的目的。纵观《毕棚沟》组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枚子宣言”选择组照的严谨。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毕棚沟的面积肯定很大。而且,毕棚沟有四季之分,风光、人物、动物之分,所有这些,绝不是寥寥几幅照片所能包容的。“枚子宣言”的《毕棚沟》组照由五幅作品组成,均选择了秋季瑞雪初降时节所摄的作品。这五幅作品,分别由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组合而成,但所有的作品均为表现毕棚沟秋雪这一主题服务。组照浏览后,观者定会对此留下极深的印象。倘若此组照面面俱到,既有风光、又有人物,既有植物、又有动物,虽不能简单地否定这样的选择,但如此以来,观者对主题的印象肯定不会深刻。 谈及主题的准确性,我以为:此组照的标题改为“毕棚沟秋雪”更为贴切。 二、作品的色彩表现 《毕棚沟》组照各作品间的色调比较统一。可以肯定:作者在进行此组作品的创作时既有“天赐良机”的喜悦,也有“天公不作美”的遗憾。所谓“天赐良机”的喜悦是她遇到了秋日中难得的初雪,所谓“天公不作美”的遗憾是她因遇到阴天缺乏光线而丧失了更好的创作机会。但阴天也有阴天的好处,那就是:没有光线反而使色彩更集中、更突出。 “枚子宣言”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变被动为主动,突出组照中作品的色彩表现,给观者以浓重的色彩感观。此组照作品除最后一幅外,其基调是黑、白、灰的组合,辅以雪景高色温而形成的蓝,色彩单纯而浓烈,为形成“淡彩水墨国画”的效果提供了条件。中国画讲究以墨为主,以色辅之。许多作品更是一墨到底,浓淡结合,丝毫不用色。“枚子宣言”的这组作品,就是运用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辅之原则进行摄影创作的成功范例。 三、作品的构图 摄影构图的要点很多,运用各要点进行构图是摄影创作的手段,而画面的均衡、和谐和最终形成美感才是摄影创作的目的。摄影构图的要点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灵活把握。 观赏“枚子宣言”的《毕棚沟》组照,我们能从中学习到她灵活运用构图要点进行摄影创作的许多方法。 图1近景中的浮冰块、中景中的山脊和远景中的雪山所形成的曲线与水平面、树的直线相互结合,从而打破了单调、增添了灵活。加上左下角浮冰白色与右上角雪山白色的相呼应,又使整幅画面得以均衡。图2中除了曲线、直线的运用外,作者对右下角的灌木丛的运用也很到位。倘若把这棵灌木丛排除在画面之外,整幅作品就会失衡。通过图4我们可以学习到作者对构图中点与线的运用方法,溪流中石块上的雪所形成的点与倾斜的两枝树杈所形成的线在画面中十分重要。面对画面我们可以想象:丢了任何一方,画面均不能完整。而且如若把那倾斜的两枝树杈的斜线变成直线,画面会立刻变得很呆板。可以肯定:作者把倾斜的两枝树杈安排在画面之中,是打破画面呆板的故意选择。 “枚子宣言”的《毕棚沟》组照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对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我对摄影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样知之甚少。但面对“枚子宣言”的《毕棚沟》组照我感受颇多,心中有了感受又总想说出来,于是便产生了如上文字。 在此邀请组照的作者“枚子宣言”对创作中的体会作以介绍,并将有关“组照在作品选择、色彩表现、构图等方面应提醒影友注意的要点”介绍给大家。也欢迎影友就我的体会和此组照发表各自看法。 附:“枚子宣言”作品《毕棚沟》(组照) 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学众摄影作品网 《新摄影》个人主页 《车坛影协》个人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