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hsuchien 发表 这个问题越说越深了。 我最开始的图是简化化的比喻,那个图是错误的。上楼的朋友估计是学数学的,仍然不明白镜头的分辨率概念和测试方法。而且CCD也不是简单的3原色抽样,现在一般用的CCD是4个感光单元构成一个像素,每相连的4个感光单元购成一个像素,每个感光单元复用计算,复用4次。排列为以G-R-G-B(为什么选G绿色的单元要用2个,这个又和生物学有关系了,人对绿色的敏感度), G-R-G-B-G-R-G-B G-B-G-R-G-B-G-R 任何相连的4个是构成一个像素,每个单元都被重复计算。在所谓的超级CCD上,感光单元的排列才是交叉的,即每三个感光单元的中心构成一个“像素点”。这种计算方法,每个感光单元的光值复用了6次.
镜头分辨率是按标准距离对标准测试板拍摄得到的结果。
而且镜头的分辨率并不是孔径越小越高。首先对于镜头的口径,口径,学过应用光学的都知道“夫琅和费衍射”这一个概念,我们设计镜头分辨的时候首先就要通过这个计算,这是抛开工艺色散、畸变等计算的理论值,是光的波动属性决定的光线干涉、衍射对成像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而对于同一款镜头,由于镜头材质属性和工艺,色散等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测试分辨率一般选则最大光圈到F10,大光圈时候色散等明显,而再高的测试又由于衍射越来越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分辨率急剧下降。所以有个最佳光圈之说。
还有就是像素是没有单位长度,CCD的分辨率只是一个数字概念,而CCD的感光单元才是有面积尺寸单位的,news说的也应该是指CCD有多少个感光单元的这个"分辨率"概念,但是即使感光单元,news朋友的对比也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想news朋友只是把黑白对这个特殊类似脉冲数字信号的特殊情况误解了。认为相应的CCD感光元件记录的像就能反映出原图。其实我们很好理解,拍摄的画面都是有光强弱之分,轮廓情况也是复杂的,像是多样化的。对于同一个镜头,像的尺寸是固定的,我们来考虑一下以下两个情况:1,物是一根超细的头发,像是一条曲线,虽然存在一定的色散和模糊等,但是肯定是该像尺寸大小上的CCD感光元件越小越密集,记录的曲线平滑度越好,在扩大后同样也是越细腻。2,我们拍摄的物都有光强弱变化而且是连续的,强弱不是均匀变化,和测试板是完全不同的,虽然镜头有影响,但像的明暗变化能还是能和物很好对应的,比如像是一条由明到暗的光带,该大小像的尺寸上你要多少个ccd单元来记录在好呢?很定是越多越好,越能记录好该变化情况。
所以这两者分辨率并不时直接联系的,谁的提高都有助于成像。性价比的合理搭配才是正道。 不过这里要走出一个误区,买机器选高分辨率的,越高越好的误区。这里CCD工艺又影响,有限的面积上部部可能划分的太多。划分太小面积的单元,接收到的光就少,相对灵敏度不高,CCD上的残留能量以致于机身零件本身,甚至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干扰、电流放大噪声都会导致画面上形成杂色的斑点(噪点),画质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