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柳州石 发表 “研影”友: 浏览你在《新摄影》上的图片,感觉你喜爱花卉摄影。因此就花卉为题进行交流切磋。 擅长花卉摄影的著名摄影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华人摄影家叫王小慧。西方评论人士认为:有两个东西是大家不愿意说,但是不能不想的,一个是性,一个就是死亡。而王小慧的摄影作品即直接,又含蓄地表达了死亡这个主题。用王小慧自已的话表达:“比如花的系列,很多人就是觉得很漂亮的一些花,实际上我说的还是生和死的观念。生、死、爱是我的主题,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它。那么我拍花并不是拍它最漂亮的时候,我也拍它萌芽的时候,拍它最旺盛的时候,或者它衰败以后的样子,甚至它发霉了以后、腐败了以后、甚至是干枯了以后,第二年、第三年再长出来,种子再新的开花结果的样子。” 王小慧从事摄影并非科班出身,但是却得到了许多专业学习摄影的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成就,1998年,王小慧作为全世界60位摄影家之一,入选了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 2002年,王小慧入选世界10位女摄影家作品合集,并获得科隆世界摄影博览会年度摄影大奖; 2005年,王小慧被德国自由摄影家联盟,授予"荣誉会员称号"和"卓越摄影家大奖",成为荣获这一奖项的唯一亚洲摄影家。 有人说王小慧的作品不能以用光、构图等传统的摄影理论去分析,也不能从某一个局部去分析,因为她的作品,不是用眼睛看到的世界,而是用心感觉到的世界。所以要读懂王小慧和她的作品,需要用生命去感悟和体验。 这里还要提到的一位连读三届金像奖得主石广智先生。他并非职业摄影师,摄影是他业余爱好。但他却能以《清风竹影》、《花非花》两个花卉专题连续夺取两届金像奖,众所周知金像奖是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俗话说“小品不登大雅之堂”,但是石广智却以花卉小品连续摘取金像桂冠,实在难能所贵。 我列举这两位著名摄影师,是因为王小慧是以意念拍摄花卉,而石广智是以技法拍摄花卉。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众多摄影爱好者所缺乏的。观你所有花卉图片,前期后期均未进入境界,这里所指境界是摄影的常规。具体说,欲拍一杂花、一束花、甚至一片花,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选择怎样的主体来表达?如何以恰当的构图方式,最佳色彩配置来表现?如何利用光影关系来勾勒主体形象?等等… 这就涉及摄影前期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前期拍摄是关键!切莫将希望寄托于后期。正如世界摄影大师亚当期所言“摄影前期是作曲,后期是演奏”,这句精典名言概括了摄影前期与后期之间的辩证关系。 话又得说回来,在摄影群体中,众多爱好者仅仅是将摄影当作“自娱其乐”而已,不必认真去追求什么构图、光影、透视等玩艺。数码相机一按快门就出影像,可以完全交相机去自动调整,一不小心还可以在某某影展中获个什么奖。所以,“自已觉得快乐就行”这句话概括了多数爱好者的心境。尤其是老年摄影爱好者,由于年龄精力等关系,再去学电脑玩后期就很吃力了,能将图片贴上网来就很不错了,有的不会上网的叫儿女帮忙贴图,这也是精神娱乐的方式之一。加上目前摄影网多以奉承语言,如“欣赏、严重欣赏!”、“向大师学习!”等评语。可使老头儿们天天陶醉于虚荣之中,这样可以长寿。反言之,若老人在晚年仍想体现其社会价值,在摄影上有所创举,那就扎扎实实学习罢。香港著名摄影家黄贵权老先生是位医生,但他现在的摄术高于医术,沙龙摄影作品屡屡获世界大奖,人们已经忘记他以前是位医生。 http://www.nphoto.net/news/2008-04/08/b99ac4e570cf5ab3.shtml初读老师回音,感到这似乎是天方夜谭,拿我与世界摄影名人相比,这标杆确实难如上青天,也使我无所适从,不知今后研影道路在何方?但反复细细品味,深感老师逆耳忠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所摄片子存在无主题无摄技这一众多老年摄影者的通病,“观你所有花卉图片,前期后期均未进入境界,这里所指境界是摄影的常规。”实际上我也深知摄影三要素:鲜明的主题、突出的主体、简洁的背景,但总改变不了随意性摄影的习惯。上帝留给我们花甲摄影者的时间不可能太多了,如果我们仍陶醉在互相奉承的虚荣心之中,那将在摄影道路上一事无成。不过,话又说回来,按照老师的回音去做对研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对自己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过程,要彻底改变自己日益熟悉的摄影习惯、方式、模式,以自己并不熟悉方式去尝试摄影的乐趣,用理智来代替随意,用冷静来代替浮燥,用创新来代替模仿。我也坚信,在当今这千军万马学摄影闯关竞赛中,只要我们这些花甲摄影者永不言老,持续不断地拼搏奋进,定能闯过这一难关,在实现人身摄影自我价值中取得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