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奶昔兄、之光兄的言语,突然间许多感慨。摘引一篇旧文字。这篇因影友惑于莫毅《小区》在平遥获大奖,相问以答。
摄影与其它艺术一样,并不会异样的独特。但是,摄影似真还假的复制属性,以及我们时下对摄影的固执认识与理解,却使我们的摄影明显区别于它类艺术,具有了更浅薄的复杂性,由此带来了种种荒谬,也使摄影界成为“赌博”与混迹的最好场所。在人数上,在器材上,中国现在无疑是世界上第一摄影大国,但是,在思想上、理念上、成就上,就未必是影像大国。我们的摄影资源,大量的空耗在苍白的艺术精神和空洞的功利模式之中。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摄影,并不是那个客观的工具,也不是主观的权力,它是一个由历史与摄影人的幻想共同制造的“摄影形式”,一个由光与影编织出来的迷惑感官和心灵的狭窄温柔乡。摄影,本是人类科技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机械复制的基本属性与被广泛运用的事实,构成了摄影的复杂与矛盾,而这种复杂与矛盾正是摄影的魅力与深度所在。正因为如此,摄影才具有丰富的渗透性、拓展性、交互性、前卫性。所有面对摄影的人,都具有比其它艺术人群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和方向。在功利与心灵之间,摄影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但是,当这种自由的选择被贬为盲目的随流行为的时候,那么这种自由便失去了自由的价值,相反成为庸俗的根源。而当这种盲从发展成为一股大势,遮蔽了其他选择和方向的时候,那将是一种致命的恶俗。本来,摄影可以有更开放的角度和态度,有更开放的平台和形式,有更开放的价值认证与实现渠道,如此种种的可能,都会因一叶遮目而消失踪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对《小区》的十万元愤愤不平。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平遥摄影艺术节的高位切入会令更多的摄影人看后昏然迷惑或“邯郸学步”。也许,我们从这里还可以推导出更多的也许。但推导并没有多少意义,重要的是看破推导背后的机制。摄影并无什么神秘可言。摄影只是一种工具,摄影只是一种语言,摄影只是一种手段,摄影只是一种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如选择钓鱼一样选择摄影,也可以如选择职业一样选择摄影,还可以如战士选择战场一样选择摄影,当然可以如商人选择利润一样选择摄影,摄影绝对可以给予不同层次不同的满足,使人人各得其所。但是,千万别轻易以文化与艺术的名义选择摄影,因为这是心灵的选择,是自由和忠诚的选择。自由与忠诚,意味着独一无二,意味着良心良知,意味着寂寞清远。摄影是大众化的话语工具,而艺术永远都不会是大众化的。真正的摄影无界无圈、无门无派。摄影就是摄影。摄影就是你的心。开放的心灵不会为外物所迷所惑。坚持自己,欣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