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裸体真的那么可怕吗?——兼谈我的摄影观  
回复帖子 总页数 (8):    1  2  3  4  5  >>   8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人海飘过 于 2007-04-28 08:41 解除推荐
2007-04-18 00:27  #1
会员
滨海闲人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342
发帖数: 225
注册日期: 2007-04
来自: 中国, 河北, 秦皇岛市
裸体真的那么可怕吗?——兼谈我的摄影观
    裸体真的那么可怕吗?
        ——兼谈我的摄影观
前言
在文章开始之前,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工作在一线的产业工人,平时喜欢摄像,帮助人家搞个婚礼摄像什么的,兼顾爱好摄影、书法、气功;早年还爱好过文学。总之,杂七杂八学了一大堆,没有一个能在单位用得上,因此,一直也没有干过遂心如意的工作。在摄像行业里,我是照相说得过去的;在照相行业里,我摄像还算内行;在这两样都好的人群里,我的影视编辑软件使用得比他们好一些;在真正的专业人士的眼中,我的水平绝对是一个门外汉......总之,什么都不行,什么又都会一点的无用之人。
初次来到咱们这个网站,我的心中充满了畏惧:在这个网站里一定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摄影知识老道、专家学者林立的地方。所以,在上网站的第二天,就发现了“疯狂色彩”的帖子,这真的印证了我的猜想,我感到了咱们这个网站真的是藏龙卧虎,人物大大的有!于是,我急忙发贴,表示了我的看法。谁知,由于我的言语犀利,引起了一些人的误会,被人骂为“疯子”,还连累了所有秦皇岛人。
被挨了骂以后,我没有感到生气,或者情感上的不舒服,倒是把我原先对网站的畏惧感一下子打消了:原来,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活动在网络上的人却都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绝活、活活泼泼、灵动的群体,与平常生活中没有什么两样!
我陷入了沉思,紧接着,一大堆问题接踵而至。如:为什么大家对裸体的看法不一?是什么产生了大家认识上的不同?摄影的艺术观是什么样的?等等,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向大家阐述一下我的观点,这里面肯定有谬误,也肯定有与世俗观念格格不入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是多彩的,允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我要说的是:您看完了我的文章,千万不要断章取义,揪住某一个词句不放,以为这就是我的小辫子。我想说,如果您这样做了,我很鄙视您,因为您很无能!
闲话说这么多,该言归正传了,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给我指出来,这是对我的爱护,打棍子、拍砖,都可以,绝无二话!
一、风口浪尖上的裸体
1、西方有关裸体的争论
裸体艺术一直遭到大家的的非议,不仅东方是这样,西方也是如此。林达•尼德(Lynda Nead)( 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在他的《女性的裸体:艺术、淫秽和性》一书中认为:“在就如何看待一件艺术作品的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期待,这就导致了文化差异的形成。违禁的文化所以违法,是因为它偏离了文化征用的规范。历史地看,高雅艺术与对物质世界和感官世界的否定相结合,从启蒙运动的美学背景中浮现出来。但更早一些时候,就存在着公众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两种文化消费形式的分野,这种区分关系到当时特定的性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因而,也许更确切的一种说法是,在启蒙运动时期,这些文化规范被内在化,在公共领域中高尚纯洁的注视已被扩展到在私人情境和公共情境中个体对高雅艺术的响应。
如今,流传着许多关于男性在观察裸体女性的雕塑和绘画时所产生的刺激性反应的故事。在普林尼(Pliny)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一书中,作者描述了一起对普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四世纪时古希腊雅典的著名雕塑家--译者注)的作品《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的攻击事件。故事大概是讲,有一位年轻小伙子深深地迷恋上了那座阿佛洛狄忒像,于是他在神殿里藏了一夜,对着雕像手淫,秽物溅到了雕像的大腿上--这就证明了那座雕像的逼真性,也暗示出它能产生激发男性兴奋特有的性幻想。当然,我们可以认为那座独立的雕像的身体维度加大了促使男性兴奋的可能性。因为它不仅能被抚摸,而且也能被托起、被拥抱,至少在幻想中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延伸这种能动体验,我们必然要谈到皮格马利翁神话。在这个神话中,少女的雕像不仅被皮格马利翁所拥抱,而且她还回应了后者的拥抱。还有一起事例,说明了另一种引起男性兴奋的幻想置换。16世纪意大利的阿瑞提诺(Aretino)高度赞赏Sansorino的作品--着色的裸体维纳斯像--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他宣称:"它将使所有观看它的人都充满欲望。"两个多世纪之后,又有一个关于藏书家亨利•乔治•奎因(Henry George Quin)的故事。他极其爱慕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里的梅迪西维纳斯像,就趁着乌菲齐美术馆空无一人的时候偷偷爬了进去。后来他坦言他还"炽烈地吻了女像神圣身体的几个部分"。这三个例子都值得我们依照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详尽地进行研究。只是,在这个讨论文化差异构成的语境里,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些不同的观察结果。因为,虽然所有的例子看起来都像是展现了一种对男性的兴奋持开放态度的艺术欣赏观,但三个例子都表明,只有在特定情境下,这种观念才有可能产生。对阿瑞提诺来说,塑像的写实主义似乎直接使观看者联想到了女性性感的身体,而不是让他们在艺术内部或将其作为一门艺术进行反思。尤其是在普林尼和奎因的故事里,兴奋导致了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男性观看者秘密地爬进特定的雕塑场所(神殿和画廊),就是为了能在不被他者看到的情况下对对象作出性反应。兴奋(更确切地,性满足)对观看一件艺术客体而言或许是一种可能的反应,但它并不是一种恰当的反应。兴奋至少部分地产生自对公认规则的侵越和违反,以及对艺术作品在禁区里的重新定位。由此可见,在这三个事例中,观看者的注视都缺乏高雅文化所要求的高尚意图,他们只根据雕像的内容而非形式特征来对它作出回应。
不论历史怎样变迁,高雅的公众艺术和纯洁的愉悦与遭禁的个体文化和肉欲快感之间的基本区分,是很有用的。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区分就是一个界定和控制形象或客体对观看者所产生的效应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区分行家和文化破坏者对艺术品分别所持的纯洁的注视和有所企图的注视的问题。从一开始,艺术品感动观者的再现力量就是西方文化关注的主题。柏拉图贬低所有艺术品的价值,因为它们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现实世界引离开来,而现实世界自身也不过是理念的一个影子而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观者观看一件艺术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观者独立的净化体验。悲剧可以使观众产生怜悯和恐惧的感情,但这些感情在戏剧演出的过程中就会被耗尽,而不会延续到戏剧结束之后。因此,支配20世纪色情观的一个问题,也即色情图像是否会对其观者产生有害影响的问题,就是有关一般艺术品影响力问题争论的一部分,这一争论较前者更为古老和宽泛。艺术品潜在的感染力在本质上并没有危害,毕竟有些时候,艺术作品还被当作道德样本用于指导和完善在其领域内的人。然而涉及到图像的影响实质和观者易于产生的行为类型,问题还是出现了。对此,一些作者认为色情再现的惟一目的就是带给观者一种性的宣泄;正是这个奇特的目的将色情作品和所有别的再现品区分开来。在斯蒂文•马尔库塞(Steven Marcus)研究维多利亚时代的色情作品的论文《另类维多利亚人》(The Other Victorians)中,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色情作品的结论:
文学作品具有……多种意图,但色情作品只有一种……(色情作品的)成功是有形的,可估量的,可计数的;而其中对真实判断的普遍追求却完全停滞了。因此在这方面,色情作品已经沦落到与像宣传、广告这样简单得多的文学形式同属一类的地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我们产生行动。色情作品被快感、无穷快感的念头和满足的思想缠住了。
马尔库塞认为,色情作品的特点就在于其可衡量性和不可衡量性的并存。由于色情作品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男性观看者达到性满足,因此这种身体反应就很容易被计量。然而,它的真正特点还在于过度,在于它超量地提供了快感和欲望。1966年,马尔库塞极有影响的研究论文首次发表。六年之后,郎福德议员用同样的摘录来支持他自己关于色情作品的破坏作用的观点。但郎福德认为,色情作品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杂乱的、无差别的性驱动力,而且还表现在它的影响能一直持续到不见图像之后。对郎福德来说,色情作品导致我们的社会成了一个毫无分别的、受性欲所驱动的社会。
马尔库塞拿广告和色情作品的激发力量作类比,这种研究方法是极有意义的。因为它引出了经济的和性的隐喻之间的联系:即这两种文化生产的形式都集中在促销和劝服"消费"这两点上。在它们的用词造句上,在它们希望利用形象尽可能广泛地吸引和刺激公众上,这两种形式都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如果我们用刺激性、混乱性和商品性的概念来界定色情作品所能提供的乐趣,那艺术的愉悦就存在于相反的价值,在于它的静观、精致和超验价值。自19世纪以来,这些差异就一直体现在对淫秽的法律界定上。在那场发生在1857年,最终使坎贝尔议员(Lord Campbell)提出的《淫秽出版物法》(Obscence Publications Act)得以通过的争论中,人们普遍担心那些明确表现性爱的私人藏画可能也被包括在法案允许的范围内。坎贝尔向议会保证不是这样:
这类藏画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保存,以使收藏家便于静观……这项法案也不是针对科勒乔的名作,而是要反对所有的不洁出版物,这些不洁出版物在伦敦到处泛滥,严重损害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
这样一来,根据其特性、所属关系和产生途径三方面的不同,艺术和色情作品就被明确区分了。艺术不是待售的,它被单独一个物主保留下来,供其静观。相反,色情作品被当作一个无差别的、不洁的整体,在公共领域内被买来卖去,搞得一团糟。在坎贝尔试图区分艺术和色情作品的过程中,他的言论又引出了身体边界这个问题。艺术的基础是节欲,它被保留和控制在身体的内部,不像色情作品那样不仅溢出身体之外,还泛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英国的法律制度中,色情作品本身不违法,是淫秽触犯了法律。第一次对淫秽做出法律界定的是首席法官议员亚历山大•科克伯恩爵士(Sir Alexander Cockburn)。在1868 年一个关于希克林的案例中,淫秽这个词被定义为一种腐化堕落的倾向。但是……它的词源学本质又意为无法表征和说明之物。因此可以这样说,淫秽就意味着激发有害的性行为,并且超出了公开场合得到认可的礼教习俗的范围。 ”.......详情请见http://www.ptext.cn/home4.php?id=1134
当然,仅从这一本书还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它至少能告诉我们:西方的伦理道德体系同样严谨,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2、国内情况
说起国内的情况,年纪大一点的人都比较了解,有关这方面的争论更是热火朝天。“ 1912年11月,刘海粟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后改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一开始它就做了几件开风气之先的事,用裸体模特儿即为其一。
  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举,找人体模特儿更是难比登天,别说女性,就是男人也不好找,重金邀请之下,很多人来应聘,但一进画室要脱衣服时,纷纷走掉。美专的第一个人体模特是一个名叫和尚的男孩,他也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人体模特。直到两年之后,美专才有了第一个成年男性模特儿。
  上世纪初那场著名的人体艺术风波就此展开,触发点是1917年夏美专在上海举办的成绩展览,其中有几幅人体素描习作。
  展会当场,便有人大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的蟊贼”“大逆不道,伤风败俗”。
  各种讨伐文章铺天袭来,美专的教师们遭受着巨大压力,直到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对此事表示支持并致信江苏教育会沈恩孚之后,风波才暂时平息。
  美专的第一位女性模特儿出现在1920年,刘海粟几经周折终于聘请到一位白俄姑娘,此后,上海、北京的美术机构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
这使得刘海粟欣喜地以为人们已经接受了人体艺术,但他显然过于乐观了。不久他的学生的展览便遭到查封,类似事件不断发生,报刊上连篇声讨、展览馆外人们的指指点点、在人体作品前观众的快步走过,再加上当时上海流氓搅起的一股淫秽浊流,使人体艺术在普通民众眼里完全扭曲,刘海粟和他的美专被置于一片骂声中。人体艺术在中国的“合法”空间的探索,既包含着社会的宽容度也依赖于艺术家个体意识的独立。在文革及文革前的一段时间,这种空间是不存在的。尽管毛泽东曾经两次批示人体模特对于艺术的必要,但在1978年之前,人体艺术基本没有其存在空间。”......详情请见这个网址:
http://www.artjl.com/index_3.asp?xxpxddd=0099927&xxpxccc=356307
具体详情,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去到百度搜一下,答案很快就会出来。
滨海闲人 上传了这个图片:
本帖评分记录
人海飘过   2007-04-28 08:40   +50   精华主题
人海飘过   2007-04-19 11:10   +20   推荐主题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0:31  #2
会员
滨海闲人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342
发帖数: 225
注册日期: 2007-04
来自: 中国, 河北, 秦皇岛市
裸体真的那么可怕吗?
二、裸体,宗教的表达方式之一
我们的原始先民茹毛饮血,身上的兽皮衣服仅仅是为了取暖,几乎是裸体。在史记当中,记载着炎、黄二帝的母亲经过什么神人的光顾,从而受孕。这种说法您能相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我猜想:那个时候是母系社会时代,男人处于游荡之中,男女滥交不可避免,故此,孩子没有爸爸。因为,他自己的母亲也想不起来到底跟哪个男人发生过关系。我们现在存在的姜、姬等原始姓氏,旁边都带个女字旁,这充分说明了母系时代的印记。
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对一些大自然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会自然产生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企图通过某种仪式与所谓的神灵沟通,避免或逃避某些大自然的惩罚。这些,在世界各地原始的岩画当中都有展示,其中很多裸体男女在舞蹈的场面不约而同在世界各地出现。
1、西方现代宗教裸体画
学过画画的人都知道米开朗基罗,他是一个意大利画家。他生前在欧洲教堂里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有圣经所描绘的上帝创世纪时的场景,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还留下了《大卫》的裸体雕塑。其中,他画的《最后的晚餐》更是脍炙人口,至今奉为经典。当然,这幅画没有裸体。
2、佛教的诞生地——印度的裸体艺术
“印度的卡朱拉霍石窟群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栩栩如生的裸体男女雕像可能会让人觉得,印度是一个性观念开放的社会,但置身印度,记者发现,性爱在印度是一个必须小心对待的话题,公开讨论性的问题就更不行了。
  印度教认为性爱是自然的、神圣的
  现实生活中的禁锢,不代表印度没有性爱文化。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印度教大神湿婆与妻子乌玛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从此,印度教徒都非常崇拜湿婆的生殖器?
记者发现,印度许多神庙都供奉着湿婆神像,生殖器的部位处理得很是突出,有的干脆就在平滑的石座上耸立一个林伽(即男性生殖器)受人朝拜。印度妇女会在它面前献上一把花瓣,合一下掌,然后再在它的圆顶上摸一摸,可能是因为摸的人多吧,很多林伽竟变黑了。
生殖崇拜导致了性爱的崇高和神圣。按照印度传统的说法,人的一生有三大奋斗目标,其中性爱是人孜孜以求努力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所有合法的享乐中,性爱是最富于激情也是最为完美的人生享受。印度教徒认为,“爱”是与生俱来,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必须经由学习方可掌握。”......详情请见:http://news.sina.com.cn/w/2005-04-12/11295627302s.shtml
3、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裸体艺术
 请看一则报道:“冯斐与古代裸体艺术 中新社乌鲁木齐一月二十日电题:冯斐与古代裸体艺术 作者石风 “裸并不都是黄色,龟兹壁画中的裸体大多表现人体的美好,述说美丽的佛教故事”,新疆博物馆冯斐教授最近在研究新疆龟兹壁画时说。
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大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传入西域后,各地纷纷凿石窟,绘佛像,建寺院,佛事大兴,龟兹石窟的开凿和画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冯斐是新疆博物馆研究员,国家一级摄影师,他相信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国就存在裸体艺术。二十多年来,他背着照相机不倦地在西域的洞窟与壁画中穿行,无数次地把镜头聚焦在壁画上,终于发现了龟兹壁画中裸体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冯斐说,龟兹壁画之所以罕见是由于其融入了东方、西方、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因素,形成龟兹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壁画中的裸体人物画也证明着在中国古代就有裸体艺术。
冯斐发现在龟兹人体壁画中有全裸和半裸两类。在克孜尔的佛窟中,沉迷于佛教的信徒们深信佛陀是先知先觉的圣哲,而生育这位圣哲的摩耶夫人,除了有高尚的德性之外,还在于她集中了人世间女性最美好的体态,克孜尔七十六、九十九、一百七十五窟中,摩耶夫人都是以全裸形式出现。
冯斐教授说,在九十九窟中,无忧树下,摩耶夫人裸体扶在待女肩上,上身微微前倾,右臂扬起,太子从她臂下肋间诞生。整体姿容高雅,稍有倦意,似一个舞蹈动作。石窟中的壁画中还有一幅降魔女图,描绘的是魔女在释迦牟尼教诲下皈依佛门的故事。由此可见,佛窟中的女性并不是像一些所想--裸即是黄色。
于是,裸体的月光王后出现了,魔女皈佛图还原了,娇媚的长寿女听法尽显丰满的双乳……这一系列充满人间女性纯洁美感的人体艺术,融合在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中。
冯斐教授把二十年来所拍摄的一些精彩壁画汇聚为一本《龟兹佛窟人体艺术》画册,这部专著曾赢得瑞典颁发的哈佛大学优秀论文奖,被有关权威人士认为是填补了中国古代裸体艺术的研究空白。”详情请见:http://arts.tom.com/Archive/1002/2003/1/21-10002.html
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我不再引述了,引述多了也没有意义,请大家充分运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功能。
这张图片是被人们称为欢喜佛的造型
滨海闲人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滨海闲人 最后编辑于: 2007-04-18 08:42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1:08  #3
会员
久摄之图

级别: 高中三年级
精华: 6
积分: 12133
发帖数: 11288
注册日期: 2002-02
来自: 中国, 四川, CHENGDU
裸体本身没啥好可怕的,不管男女老少谁都有个裸体(俺们那噶嗒叫光腚 ),血肉之躯,受之父母,这谁都明白(说不明白的不是傻瓜就是装糊涂 )。可怕的是:目前很多人为了不一而足的各种目的或者爱好,非要把人人都有的光腚(裸体)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前一段不是有个家伙脱了裤子念诗吗 ),唉~~~~~最可怕的是:只要脱光衣服(光腚了)就是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酒常灌 善饮好摄 呼吸吐纳 生生不息 职业闲人 活着真好 好好学习 天天照相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4:51  #4
会员
摄缘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32
发帖数: 132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加拿大, ON, Toronto
裸体.说白了.需要说它是艺术时就是艺术,需要说它是色情是它就是色情.全凭人一张嘴.也全看个人的心态.


[ 此帖由 摄缘 最后编辑于: 2007-04-18 05:15 ]

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图个大家乐呵!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7:00  #5
NNN
会员
NNN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343
发帖数: 1077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上海, 跑了半个地球,现在混在上海……
对于人体或者我们说裸体本身,其实我想争议并不大,争议最大的是如何去表现以及表现尺度……在这方面,我觉得楼主提供的资料非常能够说明这些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表现男欢女爱的电影很多,在某些电影里有些镜头尽管火爆或者大胆,但是看的时候觉得很和谐,放在电影里也很美;而在有些电影,这些镜头就会觉得很恶心,或者很色情的感觉(色情不等于恶心);最终是个目的、尺度、和表现方法的问题……

当然,目的,尺度,和表现方法都还是比较主观的,很难具体的去衡量。我个人的观点是三者是否达到一致和协调的为主题服务。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人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同时楼主一个观点我很赞同,色情作品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在观看时激发人的性兴奋,并且还有可能在观看后长时间的对人的持续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者在创作人体作品时还是有必要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我觉得人体是不是艺术不是争论的焦点,焦点在于如何表现……光屁股念诗,从俺个人的愚钝的角度来说,实在是无法理解这样的“艺术”……


[ 此帖由 NNN 最后编辑于: 2007-04-18 07:09 ]

____________________
Life sucks, so suck it up and shut your mouth just work your tail off!!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7:22  #6
会员
日光之下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6
积分: 16255
发帖数: 15541
注册日期: 2004-06
来自: 加拿大, ON., Gloucester
怕什広?
從艺朮角度來看裸体有什広值得可怕?或是大驚小怪!
而是那貼 " 行為艺朮 " 所表达的非驢非馬所謂 " 艺朮 " 令人難以接受和莫名其妙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光之下
並無新事

https://www.facebook.com/yim.chan2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8:40  #7
会员
滨海闲人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342
发帖数: 225
注册日期: 2007-04
来自: 中国, 河北, 秦皇岛市
裸体真的那么可怕吗?
三、关于色情与非色情
1、国外的色情业(日本、欧美等国家)
2、弗洛伊德的观点
3、中国道教的采阴补阳的房中术
4、佛教密宗的“欢喜天佛”
5、宋朝程、朱理学观点
四、名人谈裸体
1、鲁迅
2、国内外政要
3、国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
以上题目不打算写了,请大家使用搜索引擎。
五、关于摄影的裸体
摄影术的出现,打破了绘画对裸体艺术的垄断,“世界艺术史上,在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过人体艺术的辉煌时期,其后诞生的摄影艺术,在经历了初期令人震惊的再现客观现实的艺术表现力后,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摄影家就开始向人体摄影领域的突进。1857年瑞典摄影家、后来留居英国的雷达兰,拍摄了一幅在摄影史上奉为经典之作的《人生的两条道路》,这幅情节丰富,场面浩繁的画面,运用了大量的人体作品,主题是观善惩恶,以白鬓长者为中心,两边两组人物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人生历程。左边表示勤勉、友善、进取,右边则表示贪婪、享乐、堕落。共用30多张底片剪辑拼贴放大而成。这本来是一次非常富有想象力和积极意义的艺术创举,也受到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在曼彻斯特举行的重要造型艺术作品展览会上为新兴的摄影艺术赢得了极高声誉。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数人的攻击,说它动用那么多裸女,姿态粗野淫糜,流于色情等等。可见,古今中外,人体艺术无论它有多么积极的思想意义或高明的艺术处理,都会受到一些人的非难和攻击,这恐怕已成为一种规律性反应了。”.........详情请见:http://wz.nphoto.net/goto/ff808081097222f8010979123d380044.shtml

六、摄影人之修养
1、摄影是什么
2、从事摄影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以上两个问题我也不想多说,因为大家都是摄影人,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干吗的,再说就多余了。
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传统思维)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完整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在这里,我暂且将国外的放一放,来讨论一下我们中国的哲学与宗教发展脉络。
1、中国几千年来哲学发展
“早在先秦以“道为核心的老子哲学体系,汉代董仲舒以“天”为核心的天人感应哲学体系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着一些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论争,表现了中国古代认识运动的辩证进展。比如,先 秦时期的天人之争,魏晋时期的本末有无之辩,宋明时期的理气之 论,等等。这些,都是思想家们用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认识世界、 说明世界的具体表现,是哲学 思 维 的 集 中 反 映 。
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为思维方式的哲学体系;道家老子建立了以“道”为核心、从否定中 求肯定的富于思辨色彩的哲学体系,则更是中国人理论思维的一大 进步。此后,战国末期荀子对天人相分的论证,汉代董仲舒对天人感 应的鼓吹,宋代朱熹对理气关系的标榜,无不围绕着思维与存在、主 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并且建立了独特的系统的哲学体系。怎样评价 他 们 , 人 们 固 然 可 以 见 仁 见 智 , 但 他 们 有 着 反 映 民 族 理 论 思 维 水 平 的 哲 学 特 质 , 则 是 不 可 否 认 的 客 观 事 实 。
著 名 美 籍 华 裔 学 者 陈 荣 捷 指 出 , 近 年 美 国 一 些 名 牌 大 学 如 哈 佛 大 学 等 校 , 开 始 讲 授 儒 家 的 课 程 。 人 们 对 中 国 的 思 想 , 过 去 是 从 宗 教 的 角 度 看 , 而 今 是 从 哲 学 的 角 度 看 , “ 过 去 外 国 人 看 儒 家 、 道 家 , 都 认 为 是 宗 教 , 近 来 则 当 成 哲 学 来 看 ”。
中 国 古 代 哲 学 有 如 下 特 点 :
第 一 , 着 眼 伦 理 本 位 。与 西 方 社 会 不 同 , 中 国 社 会 跨 入 文 明 的 门 槛 时 , 保 留 了 氏 族 制 的 残 余 。 统 治 者 利 用 氏 族 血 缘 观 念 和 亲 情 关 系 , 发 展 了 宗 法 制 。 宗 法 制 在 西 周 已 经 完 备 , 成 为 社 会 结 构 的 稳 定 因 素 之 一 , 影 响 了 此 后 整 个 的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 生 长 于 宗 法 氛 围 中 的 中 国 哲 学 , 必 然 以 孝 悌 的 伦 理 关 系 为 依 托 , 并 着 眼 于 解 决 宗 法 伦 理 问 题 。 历 代 哲 学 家 谈 天 说 地 论 人 , 始 终 带 有 浓 厚 的 伦 理 色 彩 。 无 论 是 汉 代 董 仲 舒 讲 天 有 善 善 恶 恶 之 心 , “ 天 生 五 谷 以 养 人 ” , 还 是 宋 代 程 朱 讲 “ 天 命 之 性 ” 、 “ 气 质 之 性 ” 的 天 理 人 欲 之 辩 , 都 是 将 自 然 和 社 会 伦 理 化 。 孔 子 “ 仁 者 爱 人 ” 的 说 教 , 北 宋 张 载 “ 民 胞 物 与 ” 的 思 想 , 更 是 渗 透 了 伦 理 精 神 。
第 二 , 倾 心 现 实 政 治 。 中 国 哲 学 家 热 衷 于 “ 究 天 人 之 际 ,通 古 今 之 变 ” , 各 家 各 派 都 “ 务 为 治 ” 儒 家 对 “ 克 己 复 礼 ” 的提 倡 和 实 践 , 便 是 以 政 治 理 想 制 约 个 人 的 欲 念 。
第 三 , 发 扬 主 体 意 识 。 中 国 哲 学 有 追 求 “ 天 人 合 一 ” 的 传 统 , 把 发 挥 主 体 能 力 , 以 便 与 “ 天 ” 一 致 , 看 作 精 神 境 界 的 升 华 和 完 善 。 以 人 为 核 心 , 天 地 人 相 参 是 哲 学 家 一 贯 的 主 张 和 理 想 。 儒 家 “ 三 纲 八 目 ” 的 修 养 论 , “ 正 己 ” 就 能 “ 正 人 ” , “ 成 己 ” 就 能 “ 成 物 ” 的 言 行 , 都 是 事 在 人 为 的 一 种 哲 学 表 现 。 孔 子 讲 “ 为 仁 由 己 ” , “ 人 能 弘 道 ” , 相 信 通 过 主 观 努 力 可 以 成 就 仁 的 品 格 。 宋 儒 说 , 天 理 人 欲 此 进 彼 退 , 革 得 一 分 人 欲 , 便 复 得 一 分 天 理 。
第 四 , 富 于 辩 证 思 维 。 中 国 哲 学 讲 求 对 立 前 提 下 的 和 合 统 一 。 儒 家 讲 “ 生 生 之 谓 易 ” , “ 天 行 健 , 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 ” , 强 调 事 物 发 展 变 化 的 连 续 性 和 合 理 性 。 而 变 化 发 展 的 根 源 , 在 于 阴 阳 的 此 消 彼 长 , 刚 柔 的 相 互 激 荡 , “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 , 便 是 最 好 的 理 论 概 括 。 《 老 子 》 描 述 了 动 静 、 高 下 、 强 弱 、 先 后 的 相 联 相 对 , 相 反 相 成 。 “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的 发 展 序 列 中 , 道 运 行 不 已 , “ 周 行 而 不 殆 ” 。 韩 非 道 理 相 应 的 规 律 论 , 把 事 物 的 辩 证 发 展 看 作 内 在 规 律 。 他 既 承 认 “ 法 术 之 士 与 当 途 之 人 , 不 相 容 也 ” , “ 冰 炭 不 同 器 而 久 ” , “ 杂 反 之 学 , 不 两 立 而 治 ” , 又 认 为 矛 盾 对 立 的 双 方 可 以 “ 形 名 参 同 , 上 下 和 调 ” , 可 见 是 既 讲 对 立 又 讲 统 一 。 佛 教 一 多 相 摄 、 四 谛 圆 融 、 一 即 是 多 、 多 即 是 一 的 命 题 , 也 深 蕴 对 立 同 一 之 精 义 。
第 五 , 树 立 整 体 观 念 。 中 国 哲 学 孜 孜 追 求 人 与 人 的 和 谐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 把 天 、 地 、 人 看 作 统 一 的 整 体 , 以 “ 人 与天 地 万 物 为 一 体 ” 、 “ 天 人 合 一 ” 为 最 高 境 界 。”――引自《中国哲学初步》,李锦全 冯达文 主编
2、近现代中国社会主流哲学思想
解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新的人民政府,哲学基本上继承和沿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们中国人历史上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我们依然喜欢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学说,有句话叫做:有创造性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什么理论。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大量的哲学学说被摆上了书架,但是,也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我们中国人,想被别人改变习惯思维,很难。
八、信息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老百姓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获取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它像一扇打开的闸门,奔腾涌来的浪涛在瞬时间就会吞没我们,我们几乎做不好什么思想准备,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知识已经更新换代了。最好的说明例子就是我们今天的大学所修的课程,几乎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够跟上时代的需求,培养出真正实用的人才。大学生们在学校所学习的课程,拿到社会上,乐观一点说能用上40%就不错了。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我们的思想,正在改变我们的传统。
面对互联网,你可以有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只要你想到,互联网可以给以一切答案。其中包括凶杀、教唆人犯罪、色情等信息。
面对这一切,我们是封堵还是放任?接受还是拒绝?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行?
以上问题我本来要写,但我想还是留给大家去思考。
九、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考作用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一切科学的定义、定律、理论、观点等都属于理性认识。我们通过与张三这个人的进一步接触和了解,知道他的知识能力、品德修养、专业特长、为人处世等等,这些认识就是对他的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概念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多了,经过头脑分析和综合,舍弃事物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并用词或词组等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一种思维形式就叫概念。
1、面对佛经和圣经所描述的场景,你相信吗?
“尔时世尊不起本座。复入师子游戏等持。现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谓动极动等极动。踊极踊等极踊。震极震等极震。击极击等极击。吼极吼等极吼。爆极爆等极爆。又令此界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其地清净光泽细软。生诸有情利益安乐。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傍生鬼界。及余无暇险恶趣坑一切有情。皆离苦难。从此舍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忆宿住。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净心。顶礼佛足。从此展转。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以佛神力。六种变动。时彼世界诸恶趣等一切有情。皆离苦难。从彼舍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忆宿住。欢喜踊跃各于本界。同诣佛所顶礼佛足。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及余十方殑伽沙等世界有情。盲者能视。聋者能听。哑者能言。狂者得念。乱者得定。贫者得富。露者得衣。饥者得食。渴者得饮。病者得除愈。丑者得端严。形残者得具足。根缺者得圆满。迷闷者得醒悟。疲顿者得安适。时诸有情等心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友如亲。离邪语业命。修正语业命。离十恶业道。修十善业道。离恶寻思。修善寻思。离非梵行。修正梵行。好净弃秽。乐静舍諠。身意泰然。忽生妙乐。如修行者入第三定。复有胜慧欻尔现前。咸作是思。布施调伏安忍勇进寂静谛观。远离放逸。修行梵行。于诸有情。慈悲喜舍。不相挠乱。岂不善哉。”(大般若经 初分缘起品第一之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的描述(由于时间太晚,我不便去翻书),我大致说一下:耶稣带领三百人过河,过了河以后,大家饥饿了,此时,只有一张饼,耶稣说,去把饼分给大家,还会有富余。大家都吃饱了以后,饼果然有富余。
像这样的描写,佛经和圣经里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引述了。大家自己去看。
2、摄影的理性和非理性
我相信,绝大多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都是理性的,只有少部分人为了金钱、名誉等因素采取短时的非理性做法,作出一些非常举动。可以说,理性是大家共同认知的,而非理性是被大家唾弃的。
我们拍摄风景、拍摄野生动物、生活、军事、包括人体等等,都是在理性的范畴之内,在我们网站里,我还没有发现有哪一位摄影师拍摄了非常不堪入目的黄色照片。所以我说,我们的网站,是非常富有理性的。
话又说回来,我们绝不能过于理性。过于理性就意味着保守。当你自己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你难道还不允许别人想、不允许别人做吗?一个小小的探索,就容不下人家了吗?
十、万法归一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万法归一”。道理我们大家都懂,可究竟怎么去实施?
1、宽容
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作为社会人的责任。
宽容首先要放宽心态。心态很重要,我们人类几乎大部分疾病,都与个人心态有关(这一点我还比较了解,因为我曾自学过中医,中医讲病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等)。我们放宽心态去看别人,宽容别人的过失,友善地指出来,帮助他们改正;反之,其他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自己。其次,要放宽眼光。放宽眼光,就是要多学习,不懂就问,不懂要主动去补课,多看别人的好的知识、经验,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一点我还不够,要努力加强学习。
2、法无分别
法无分别,贯穿着各个方面。以摄影为例说,不管你拍什么,人物也好、新闻报道也好、纪实也好、拍花、拍鸟等等,都叫摄影,只不过每个人对摄影的理解不同,从而产生了各自流派。在这一点,佛教禅宗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释: “中观学认为,佛证的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包括了两个内容,一是对一切法说“如所有性”,对一切法的的根本属性加以确定;二是对一切法说“尽所有性”,穷尽一切法之间的差别现象。对佛法而言,应如佛那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才能穷尽事物的“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才能彻万法之源。说“一切万法无自性”,这是事物的“如所有性”,亦即空性。中观学特详于此,重点在于真谛,但就差别上说,从如何缘起上说,唯识则较中观为详,倾向于缘起的“尽所有性”重点在明俗谛。
本应结合着多讲一些唯识学的道理,但因时间关系,暂时不能多讲,大家都是学佛的,对唯识宗建立的“八识”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禅宗所讲的自性,当然不是中观所破斥的那种自性。从“一切万尘不离自性”所表现出的境趣,含有“三界唯心,万法唯法”的意味。《成唯识论》对“唯识”下的定义就是:唯识者,一切万法不离心故。唯识学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翻译成汉文就是“藏识”,有含藏、所藏、执藏等多层含义。我们的一切知识、经验、过去、现在、未来、六根六尘十八界全都在藏识里,这是唯识学的一个特别的建树。”——引自贾题韬《坛经讲座》
不知大家懂了没有,反正我是受益无穷。
下面,我录一首诗,是宋朝一位高僧写的悟道诗。看了这首诗,你认为这应该是高僧写的吗?
冰雪佳人貌最奇,
常将玉笛向人吹。
曲中无限花心动,
独许东君第一枝。
本来还想写很多,但是时间已经深夜12点多钟了,从下班6:30一直写到现在,累坏了,休息!
里边有很多错词病句,请大家原谅!

声明:欢迎大家跟帖,同时也欢迎高手将我没有写的内容补齐,前提是拒绝更改文章结构。
   本来还想发几张照片,但是兴致没有了。就此打住。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09:30  #8
会员
拍子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66
发帖数: 142
注册日期: 2006-11
来自: 中国, 北京, BJ
搞明白,可怕的从来不是裸体,是恶俗!!!注意是恶俗,不是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
吹牛可以@不许抬杠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1:35  #9
会员
松峤一岛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积分: 5115
发帖数: 4928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甘肃, 兰州
楼主下了很大的功夫啊…… 辛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藏网址
www.lanshengguanqi.com 揽胜观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1:59  #10
会员
苏眉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7269
发帖数: 6948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同意:裸体本身没啥好可怕的!
引用:
最初由 久摄之图 发表
裸体本身没啥好可怕的,不管男女老少谁都有个裸体(俺们那噶嗒叫光腚 ),血肉之躯,受之父母,这谁都明白(说不明白的不是傻瓜就是装糊涂 )。可怕的是:目前很多人为了不一而足的各种目的或者爱好,非要把人人都有的光腚(裸体)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前一段不是有个家伙脱了裤子念诗吗 ),唉~~~~~最可怕的是:只要脱光衣服(光腚了)就是艺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2:01  #11
会员
天祥宋瑞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积分: 3234
发帖数: 3029
注册日期: 2006-05
来自: 中国, 北京, 北京
——没看明白,什么意思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猪小猪蹦蹦蹦,小猪小猪跳跳跳……有钱了要纳个日本妾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2:15  #12
会员
老十四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402
发帖数: 326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湖北, 汉口镇
人体艺术与裸体照片。两者看起来都是一样,脱光了来表现肉体,可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在感官上是美的享受。而后者在感官上则是对性欲望的刺激。从表现形式来看,前者的表现对象是男女老少都有。而后者则是多以年轻女性为主体的映像。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3:42  #13
会员
山谷虎啸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266
发帖数: 2143
注册日期: 2006-06
来自: 中国, 上海, 上海市
LZ理论出自有源,认真严肃的态度值得学习,你说的理论也很有道理,说实话,在孩提时代我就接触裸体,那时因为学油画,必学的课就是人体写生,还要学人体骨骼和肌肉组成等,所以对于裸体我从来就没有觉得可怕,三围曲线优美女性人体肌肉强健的男性人体我都很欣赏,自己还专门练过健美。
但是作为人体的表现这里面确实有一个界限,实际这个界限也是很难划清楚的,因此现在一般以暴露第一性器官的或做一些诱惑造型的划为黄色,注意我这里没有说色情二字,而是说黄色。其实这样划分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关键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个关键就是谁在表现裸体和谁在看裸体,也就是说每个人所表现的意识和所看的人的意识决定了她是黄色的还是非黄色的,我的老师曾经对拍摄人体说过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就是首先表现裸体的作者是想表现肉体呢还是想表现人体的内涵美,因为作者表现意图不同很容易将阅者引入轨道,同理阅者的意识如果一直处于黄色,那么他所看每一件作品都会引起他的邪念。那么表现裸体的作者所表现的品位与作者文化素养和技法以及人品都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缺一不可,我看过很多裸体的作品,很多作品就是由于缺乏技法结果还是把人体拍成了肉照。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作品在谁的手里,它的性质就随其人。当然我是指的非黄色作品。
在说一下色情,色情二字实际不是贬义词,色的含义很广,用在人体方面的实际是对人体的一种表述,也是某人取悦于某人的一种说法,说道某人很色,通常是说这人喜欢异性,喜欢异性不是错误,但是喜欢不能有邪念,有邪念就是错误。而情更不存在贬义了,情是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思想外在的表现当然有好的也有错的。因此色和情加在一起其实是表现一种异性间的影响力,但是我们现在把色情与黄色划上等号,这是完全错误的!
说到性或裸体与宗教,LZ应用的很好,但是你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佛教虽然源于印度教,但却与有所不同,中国佛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一个“戒”字,这个“戒”其中就有戒色,我信奉佛教,我的理解戒色实际就是把男人和女人都看作人,把所有生灵都看作生灵,而没有性别之分,佛要渡的是所有生灵,而不是男人或女人。在中国佛教中对学佛之人的性生活也有严格的界限,更不要说去接触其他异性了,所以我还是认为把佛经写在女性人体上是一件很不严肃的事,是对佛的一种亵渎,佛的气度的能容纳一切,一切犯过错误的人,佛都能原谅,希望行为者有所醒悟。


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把三维的景物按照二维布置,把二维的图像显示出三维的感觉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3:49  #14
会员
山谷虎啸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266
发帖数: 2143
注册日期: 2006-06
来自: 中国, 上海, 上海市
一张单光源的人体,用单光源意在表现人体的曲线,用大光比,隐去人体大快面的细节,重点体现人体侧面的S型线条。
山谷虎啸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把三维的景物按照二维布置,把二维的图像显示出三维的感觉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4-18 14:17  #15
会员
山谷虎啸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266
发帖数: 2143
注册日期: 2006-06
来自: 中国, 上海, 上海市
什么是艺术?很多人把艺术看的非常崇高,仔细想想,艺术有定义吗?有界限吗?高尚的人有艺术,卑微的人同样也有艺术,大作家,大画家,大音乐家都有艺术,挑担子的小贩也有艺术,比如做糖画的,捏泥人的,做陶瓷的等等,包括拿锄头的农妇也有艺术,如农民画家等,所以艺术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不要一开口就是他是搞艺术的,哦崇高的不得了!,他是捡破烂的,呸!卑贱小人!这种人不是崇尚艺术,他是私利小人!我的理解,艺术实际是人的思想或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或者叫外在存在形式,之所以大众认可某一件东西,称之为艺术,是因为他能够被接受,有赏心悦目的一面,看得叫人舒服,看得叫人琢磨,琢磨什么,没有什么可琢磨的,有时候连作者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这不是瞎琢磨吗,你说一个画家在歇斯底里的时候乱涂乱画出来的东西那叫艺术吗?那叫发疯!琢磨发疯的东西,琢磨的人不是有毛病就是生怕别人不懂他而充高雅,虚伪!当然我不是说没有好的东西,有内涵的东西多了去,但是这些不一定都是出自某某名人,每个人都可能有内涵的好东西,但是思想加技法是决定能否出好东西的关键。
说了这些就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艺术是每一个人的,是大众的,不是凌驾与人之上的,它是一个概念,可以说是虚拟的,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希望不要一说到艺术,二个眼睛就往上看别人,要看看自己,你自己就有艺术的一面,它没有什么可崇拜的,也不要借艺术来抬高自己! 相信自己没错的!等你的表现技法娴熟后,你就是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把三维的景物按照二维布置,把二维的图像显示出三维的感觉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8):    1  2  3  4  5  >>   8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0:25.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