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Ardmore 发表 TimK老师的帖我是认认真真去拜读了好几遍,收获不少,谢谢 但是,关于景深的这一段论述还是值得探讨的。 从那的帖中学习到“常用的35mm相机和镜头的标准是底片上的光斑直径(假设光斑是圆形的)应该小于0.03mm,也就是说焦点平面前后的点如果在底片上形成的光斑小于0.03,那么它们就在景深的范围内”这无疑是准确的。但是为什么“5D和30D的感光器的尺寸不一样”,非要“放大到同样的画幅”呢?这就有点不明白了,如果你把5D的相片放到36x24cm,将30D的照片放到22.7x15.1cm,这样我们都能看到那个相同的镜头表现,只是30D拍摄到的是5D中间一部分而已,同样的镜头景深怎么会因为画幅的变化而变化呢? 为了证明我所理解的可能是准确的,我拿出了我很多135相机和120中幅相机的镜头仔细对比过了,相同焦段相同对焦距离相同光圈下,镜头标出的景深范围基本上一致的。看来135和120相机COC标准是一致的,要不差别将是非常大的。不信,您可以验证一下。 我是很懒得学习的,很多知识更多的是来自于想象和实践——不一定准确,能和您这样的学者一起探讨问题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再次感谢 |
为什么要放大?答案是片子要放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用,比如美国国家地理对打印的片子的尺寸有一定的要求。选择什么样片幅的相机却是摄影师的事,比如有的摄影师认为中幅67是给国家地理拍摄最好的片幅,因为两者的边长比例都一样,放大出来连裁剪都不用裁剪。摄影本身是在打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读者会看你的底片,人们会掏钱买杂志看、会买买艺术品挂起来。摄影师可以选择小DC拍照,但如果应用的目的是要打印13x19寸的片子,我想他(她)就作了错误的选择。 相同焦段相同对焦距离相同光圈下镜头的景深是一样的,这没错,因为镜头的光学特性是设计定了的。但我们讨论的不是镜头的景深,我们讨论的是系统的景深,这包括输入(镜头)、成像(图像传感器)和输出(打印放大的片子)。一个系统的最好性能有它里面最弱的一个环节决定,片幅当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TImK补充] 我上面的回答是针对135相机的,比如说佳能85mm 镜头不管是用在5D还是40D上,它景深是一样的,但把照片打印放大到同一尺寸,其照片的景深肯定会有差别。即使有这些差别,摄影师也可能选择用40D来完成工作,因为这些差别可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仔细看了你的原话“我拿出了我很多135相机和120中幅相机的镜头仔细对比过了,相同焦段相同对焦距离相同光圈下,镜头标出的景深范围基本上一致的。”,你是说135相机和120的镜头上标出的景深大致相同。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135相机和120两者的目标放大尺寸不一样,光学设计师完全可以可以用不同的COC设计出相应的镜头、并在镜头上标出相似的景深。但因为两者的放大目的不同,如果你把135相机和120相机拍的同一场景放大到同样的尺寸,两者的景深肯定不同。举个例子,不同的厂家都说是7号的鞋,但不同厂家的7号鞋子大小不一样,他们的涵义并不相同。
[ 此帖由 TimK 最后编辑于: 2007-12-09 23: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