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高山野狼 发表 恭喜之光兄开新楼。真诚的讨论黑白摄影情结这么一个话题,在影像泛滥的数码摄影时代,既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又有一丝的庄严感。 人类的语言是多维的,形式各异的语言触及世界不同层次。世界的丰富性与人类自身问题的复杂性,注定了人类语言的复杂性。人类只是拿不同的语言工具解决不同的问题。科学的表达,艺术的表达,宗教的表达,它们构成人类语言的三个极。科学讲究的是数理逻辑与实证,强调标准与规范;艺术标榜的是创造与自由,强调灵性与思辨;宗教追求庇护与皈依,强调虔诚与承受。而小小的摄影,却横贯三极。它源于科学,兴于艺术,最终却以仪式化的行为本质衍生类宗教情愫。我一直相信,照相机是现代人的声色殿堂,摄影是现代人的个人宗教。 回到之光兄提出的黑白问题,其实也关涉到三极语言问题。站在科学的立场, 我们可以直方图来客观评价图像素质。亚当斯追求纯摄影的表达力量,他感悟于钢琴的区域曝光法将被摄体的光影完美的展示于相纸,以科学的态度为人类竖立了黑白影像的标竿。遗憾的是,他可以将石头拍得很灵气,却常常将人拍成石头一般僵固。而卡蒂埃-布列松追踪人类的白日梦, 他无暇游戏于光色影调之中,选择貌似缺乏情绪的不折不扣的中灰调表达他犀利的理性之观。杉本博司则以深沉冷峻的低调或平淡空濛的浅灰抒发他的宗教倾向。种种选择,彼此之间并无对错之分,甚至无高下之别,有的仅是适宜与不适宜。当摄影被运用到艺术,它的科学技术的成份就已经退场,支配摄影语言的,更多的是艺术这一极。在真正的黑白摄影艺术里,并不存在什么标准影调,正如不存在准确曝光而只有合理曝光。所谓的影调标准,可以理解为仅是我们对于黑白的习惯定义与印象。无论怎样的黑白影调,只要契合作者内心所感悟的情境,它们就符合于“修辞立其诚”的大原则,都具有审美价值。在强调黑白影调画质之前,我们应该预先关注我们为什么选择黑白摄影的问题,弄清内在之需求,如此,技术才会有正确的指向而发挥其去蔽的作用。 说到对于黑白摄影的依恋与选择,实大有玄机可探。黑白是人类梦境的本色。所有的艺术,从某种意义而言都是人类另一种形式的梦。梦与艺术,沟通了意识与潜意识、人与天的关系。与其说艺术是对现实存在的诠释,不如说艺术代表了对自我撤离的意图。黑白正是这种从五彩现实界消褪的隐喻。黑白摄影的神秘性与永恒性,是人类对于撤离与返归的冲动的一种表征。黑白的魅力,在于消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