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器材讨论区 > 佳能单反镜头 > 镜头综合讨论一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17):    1   <<  151  152  153  154  155  >>   217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军营 于 2010-02-17 12:58 加入精华
2006-10-19 20:52  #2281
会员
摄友一族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74
发帖数: 170
注册日期: 2006-09
来自: 中国, 浙江, 杭州
Re:Re:为了表现思想选头还是为了指标选头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QUOTE=月风]本人是学理工出身的,对艺术方面只能说是兴趣

月风你好,这里好说,你仔细看你的2张图,放到一起看,
1:我给你更改构图不容易,因为构图不仅仅是平面的构成,还有视角!摄影头的角度,你的角度太平行了,应该角度略上翘或者下压,把远方的地平线放在1/4处,看你的表现是天还是地?而定,夸张地可以放1/9处,你再看小DC的构图无意或者有意的就是这样地面比天空多,而且有了内容,“人物、房屋、小黑点牛羊?还有河流,都因该是表达的中心点,而不是天地强烈对比的交界线处”天反而应该作为陪衬,反映不同的维度,表示天地不同的维度就好了,天空的单调可以反衬地面的富饶,那是人人向往的真正的大自然,应该着力表现河流、房屋、牛羊、草地,蔚蓝的天空反衬地面的绿色,所以 小DC的反而构图和内容更丰富。
2:大图前后山脉没有层次,叠到了一起,而小土,你看4个层面,近处、中间、远处、遥远的天边。这就是构图中的层次,同时小的图在颜色上也是很有层次的(没调之前)你看色彩的微妙变化,多有远近的层次感,调后反而减弱了。
3:画中人物的视线要对准你的视觉中心点,不可以分散,不然就成了跑题了,会让观者沿着你人物的视觉跑题,多中心、多主题了,反而会互相减弱彼此。
4:人物:在画面中是重中之重!因为太靠前, 和背景反差很大,观者第一眼会看他,所以是最应该放在画龙点睛的地位来处理,人物的位置,姿势,(应该站得好),衣服的颜色等,处理不要就让他出画面,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好过堆砌无用之物。你仔细看大师的作品都是很简洁的,主体特明确,一针见血的点到为止。
5:视觉中心点过于左右对称,构图不仅仅有上下还有左右的构图,也就是你的交叉点太靠近画面中心点了,有点过于四平八稳,就减少了画面视觉的冲击力,你要知道,不平衡的东西,视觉冲击力最大,容易抓住视觉,但是“度”很难把握,高明与不高明就在于“度”的把握,不可多或者少,大师就是把“度”把握得最好的。伟大永远在于细节的处理!

期待你的照片,你的见解却有独特之处.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19 21:03  #2282
会员
摄友一族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74
发帖数: 170
注册日期: 2006-09
来自: 中国, 浙江, 杭州
Re:Re:Re:Re:Re:为了表现思想选头还是为了指标选头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QUOTE=军营]

非常强烈的冲击力,你看画面的张力!!!
那种只有超广角才可以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了,画面几乎旋转起来了,哈哈, 超酷! 而前景却在一个灰色的调子里,一个满脸老人谱的巨石静静的 "睡" 在哪里 ,反衬出来后面那种强烈的冲击力,所以画面对比用的好,拿捏得 "得法" " 到度" 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水平也由此区分开了.多多看,多多想,慢慢的头脑中就有了自己的东东了.
共勉了,拙见见笑了,

图片引用CANON10-22mm f 4 试图,在此感谢!

强烈要求军营开个构图方面的培训班,我第一个报名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19 21:40  #2283
会员
军营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4194
发帖数: 3877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Re:Re:Re:Re:Re:Re:为了表现思想选头还是为了指标选头
引用:
最初由 摄友一族 发表

强烈要求军营开个构图方面的培训班,我第一个报名


谢谢你的评语,我不是搞摄影的,摄影技术我不懂,
这里还有我对同学照片的细致分析,有一点参考意义,
“拜师~佳能EOS 350D + 50mm f1.8 ( 1 2 3 4 ... 最后一页)”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6-09/03/ff8080810d4be2de010d742fdae75caa6.s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光临:
莱卡LeicaR系镜头转接EOS俱乐部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7-04/15/ff80808111dd612b0111f435b08f5fe8.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19 23:19  #2284
会员
凤凰相机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积分: 775
发帖数: 710
注册日期: 2005-08
来自: 中国, 湖南, 衡阳
上一张吧!
好象现在帖子里构图的饿说得比较多了!!!!我发一张不一般构图的片子,看看大家怎么评。 希望大家能说说!!!

贵州的青岩古镇,姜文拍《寻枪》的地方!05年的时候我用我的凤凰相机拍的,用的是28-135的镜头,28mm的广角拍的。写生回来后底扫。有暗角,我就PS掉了!其它的都没有改!
大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的说说吧!!!
凤凰相机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ORITSU KOKI , QSS-32_33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400D/50mm f1.8
真诚/执着/坚强/自信
生活/摄影/快乐
个性/张扬
自由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10:21  #2285
会员
军营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4194
发帖数: 3877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Re:上一张吧!
引用:
最初由 凤凰相机 发表
好象现在帖子里构图的饿说得比较多了!!!!我发一张不一般构图的片子,看看大家怎么评。 希望大家能说说!!!

贵州的青岩古镇,姜文拍《寻枪》的地方!05年的时候我用我的凤凰相机拍的,用的是28-135的镜头,28mm的广角拍的。写生回来后底扫。有暗角,我就PS掉了!其它的都没有改!
大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的说说吧!!!


我第一感觉:照片放倒了,
天与地的比较= 4:1 本来很好呀,为何要斜着放?请指教
天上的风云变幻,对比 地下的稳如泰山,很好的对比,而且意预满深,那种“稳”正是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的根,那个建筑很点题,有分量。天上的风云变幻,预示着古老文化面对的冲击,是改变还是稳如泰山?着力调整画面达到这个主题就好了。
颠倒众生,是否有深的涵义请指教。
从意寓上来讲画面颠倒冲击力更大,但是在构图上,无论天、地至少要有一个是“稳的” 这样才衬托出不稳的,天或者地,现在没有参照物(视觉平衡点)所以我感觉画面有点倒。
画面视觉冲击力很大、动感很强,这种动感是不是在你的控制内,满关键。
总体来说,我挺欣赏,有感觉。


[ 此帖由 军营 最后编辑于: 2006-10-20 10:45 ]

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光临:
莱卡LeicaR系镜头转接EOS俱乐部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7-04/15/ff80808111dd612b0111f435b08f5fe8.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12:14  #2286
会员
虫虎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496
发帖数: 2349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再说镜头视觉
支持楼上若干贴的构图摄影讨论,的确有许多比挑选镜头更重要的议题值得认真探讨。

和器材直接关联的一个概念有“镜头视觉”。通常小DC的中焦和小光圈大景深,出片比较接近人眼所看到的。所拍为所见,符合一般人照相的需求,因而也是DC厂家追求的目标。这种情况我们说镜头视觉与人眼视觉相仿。

摄影要达到艺术的效果,营造艺术的感受,小DC那种“所拍为所见”的镜头视觉难度其实最大。类似于上乘武功,不借任何兵刃,全凭一双肉掌,发内功而致人于死地。出好片全在内容了:或是绝景,或有绝色脸蛋,或有出其不意的纪实场景,或是为纯摄影而苦心经营构图与光影。

大广角,超广角,长焦,超长焦,大光圈,浅景深,微距,均使得镜头视觉明显有别于人眼视觉,也就是所拍并不是我们通常习惯所看到的。如此运用工具出手,好像手握削铁如泥的利刃,或者带有激光瞄准具的狙击步枪。没有修炼内功之人对付肉掌也居然有得一拼。我们花大把银子在单反和镜头,说穿了,无非就是营造一些吸引眼球的特殊镜头视觉。路边一个特别不起眼的脏兮兮的破可乐罐子,用50mm/1.8拍个特写,F2.2虚化背景,再用“光影魔术手”做个反转负冲和LOMO效果,立刻就成为有视觉冲击力的后现代风格的波普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吃饱了撑了打的第一个响嗝(1991)
Art=Communication(1997)
艺术回归大众=大道无形(200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13:06  #2287
会员
军营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4194
发帖数: 3877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Re:再说镜头视觉
引用:
最初由 虫虎 发表
支持楼上若干贴的构图摄影讨论,的确有许多比挑选镜头更重要的议题值得认真探讨。

和器材直接关联的一个概念有“镜头视觉”。通常小DC的中焦和小光圈大景深,出片比较接近人眼所看到的。所拍为所见,符合一般人照相的需求,因而也是DC厂家追求的目标。这种情况我们说镜头视觉与人眼视觉相仿。

摄影要达到艺术的效果,营造艺术的感受,小DC那种“所拍为所见”的镜头视觉难度其实最大。类似于上乘武功,不借任何兵刃,全凭一双肉掌,发内功而致人于死地。出好片全在内容了:或是绝景,或有绝色脸蛋,或有出其不意的纪实场景,或是为纯摄影而苦心经营构图与光影。

大广角,超广角,长焦,超长焦,大光圈,浅景深,微距,均使得镜头视觉明显有别于人眼视觉,也就是所拍并不是我们通常习惯所看到的。如此运用工具出手,好像手握削铁如泥的利刃,或者带有激光瞄准具的狙击步枪。没有修炼内功之人对付肉掌也居然有得一拼。我们花大把银子在单反和镜头,说穿了,无非就是营造一些吸引眼球的特殊镜头视觉。路边一个特别不起眼的脏兮兮的破可乐罐子,用50mm/1.8拍个特写,F2.2虚化背景,再用“光影魔术手”做个反转负冲和LOMO效果,立刻就成为有视觉冲击力的后现代风格的波普艺术。


哈哈 真精辟!!!比喻的好。
有一事不解:请教老师:单反区别于DC的取景器,LCD不可以取景,是不是和老师说的“所见所得,或 所见非所得”有关??
不要笑我,一个摄影门外汉。

老师是不是金庸FANS 呀,
其实我觉得这个镜头区好似金庸的武侠小说,到后来,最精通最推荐镜头的大师,修炼到最后,反而认为,镜头表现啥完全取决于镜头后面的那个头,而后面的头需要通过镜头来表现。
好像兵器,真正的有道高增不依赖于“利器”,靠的是内功、修为!而练好兵器也是必经之路,但不是练武的目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这也就是为何小DC可以排出大片。


[ 此帖由 军营 最后编辑于: 2006-10-20 22:36 ]

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光临:
莱卡LeicaR系镜头转接EOS俱乐部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7-04/15/ff80808111dd612b0111f435b08f5fe8.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14:25  #2288
会员
又一鸟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精华: 3
积分: 7085
发帖数: 6802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上海, 上海
Re:Re:再说镜头视觉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有一事不解:请教老师:单反区别于DC的取景器,LCD不可以取景,是不是和老师说的“所见所得,或 所见非所得”有关??

小DC的LCD上所显示的基本就是DC镜头所看到的东西,单反的LCD不是不可以取景,而是不同的相机的功能所决定的,目前已经有OLIMPUS等品牌的单反已经可以用LCD直接看画面来拍摄,和小DC一样,但大部分数码单反还只能通过目镜来观看镜头看到的东西。
虫虎老师的“所见为所得,所见非所得”我是这样理解的,小DC拍出来的效果和人用肉眼看到的被摄物体的视觉感受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所见为所得,确切地说应该是所得为所见。而如果运用了单反有而一些小DC所有没有的优势就能拍出人的肉眼所不能察觉的景象,比如极小的景深,极广的视角,这样片子所拍摄到的就是非我们肉眼所见,也可以说是所得非所见。
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嘿嘿。


[ 此帖由 又一鸟 最后编辑于: 2006-10-20 14:28 ]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15:19  #2289
会员
虫虎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496
发帖数: 2349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Re:Re:Re:再说镜头视觉
引用:
最初由 又一鸟 发表

小DC的LCD上所显示的基本就是DC镜头所看到的东西,单反的LCD不是不可以取景,而是不同的相机的功能所决定的,目前已经有OLIMPUS等品牌的单反已经可以用LCD直接看画面来拍摄,和小DC一样,但大部分数码单反还只能通过目镜来观看镜头看到的东西。
虫虎老师的“所见为所得,所见非所得”我是这样理解的,小DC拍出来的效果和人用肉眼看到的被摄物体的视觉感受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所见为所得,确切地说应该是所得为所见。而如果运用了单反有而一些小DC所有没有的优势就能拍出人的肉眼所不能察觉的景象,比如极小的景深,极广的视角,这样片子所拍摄到的就是非我们肉眼所见,也可以说是所得非所见。
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嘿嘿。


小妹解释得很清楚了。拿一张在天安门的PP来说



十一从外地来北京,在天安门留影,小女孩的妈妈用DC一定要把看到的天安门和女儿合在一张PP上。然而用长焦浅景深拍同样的场景,我得到的却是女孩妈妈不想要的虚化的天安门。我们在追求不同的镜头视觉。这个天安门系列里,长焦镜头视觉加上纪实元素,并不是我们人眼视觉所习惯的天安门,因此可以表现有别于北京到此一游的精神内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吃饱了撑了打的第一个响嗝(1991)
Art=Communication(1997)
艺术回归大众=大道无形(200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15:56  #2290
会员
freecloud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74
发帖数: 173
注册日期: 2006-07
来自: 中国, 安徽, 合肥
Re:Re:再说镜头视觉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哈哈 真精辟!!!比喻的好。把摄影的很多依赖镜头玩得把戏揭穿了。可谓一针见血! 敬佩
有一事不解:请教老师:单反区别于DC的取景器,LCD不可以取景,是不是和老师说的“所见所得,或 所见非所得”有关??
不要笑我,一个摄影门外汉。

老师是不是金庸FANS 呀,
其实我觉得这个镜头区好似金庸的武侠小说,到后来,最精通最推荐镜头的大师,修炼到最后,反而认为,镜头是摄影当中最普通的、最平庸的、最不该浪费时间的、咚咚,而且也是最费钱的,哈,
好像兵器,真正的有道高增不依赖于“利器”,靠的是内功、修为!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这也就是为何小DC可以排出大片。


你说有道理。
不过,玩嘛,就图个快乐, 一般人也玩不出什么太大的艺术来。我喜欢好镜头,拿在手里就感觉舒服,想想那些光线如何神奇的聚焦到一个平面就感觉舒服。镜头设计当中也凝聚了很多用心的。

镜头是工具,一句话就是工具为人所用,工具不是一无是处的,工具可以让人的能力如虎添翼,甚至会衍生出新的能力。不能把工具的作用过分提高,也不能过分贬低工具的作用。有的人善于用广角,有的人善于用长焦,他们的想法必须通过这样的工具来实现,如果你让他们都用DC看看,说不定他们就一无所成。根据我的感觉,很多拍摄牛的人,相机可以不牛,但是镜头素质一般都不是很差的。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工具,而不是随意贬低工具的重要性。

国内唯物主义教育过度,一方面导致过分注重物质,忽略精神,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矫枉过正,容易走到玄虚方面。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21:33  #2291
会员
凤凰相机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积分: 775
发帖数: 710
注册日期: 2005-08
来自: 中国, 湖南, 衡阳
Re:Re:上一张吧!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我第一感觉:照片放倒了,
天与地的比较= 4:1 本来很好呀,为何要斜着放?请指教
天上的风云变幻,对比 地下的稳如泰山,很好的对比,而且意预满深,那种“稳”正是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的根,那个建筑很点题,有分量。天上的风云变幻,预示着古老文化面对的冲击,是改变还是稳如泰山?着力调整画面达到这个主题就好了。
颠倒众生,是否有深的涵义请指教。
从意寓上来讲画面颠倒冲击力更大,但是在构图上,无论天、地至少要有一个是“稳的” 这样才衬托出不稳的,天或者地,现在没有参照物(视觉平衡点)所以我感觉画面有点倒。
画面视觉冲击力很大、动感很强,这种动感是不是在你的控制内,满关键。
总体来说,我挺欣赏,有感觉。



呵呵,那个时候我更像自己的广角能更“广”些!风起云涌的天空和古城墙在我取景器里都能把我带到古时候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所以我也用了一个“不安份”的构图。怎么说呢!虽然不好,但是那是我想要的效果。人最快乐的事情还不是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呀!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400D/50mm f1.8
真诚/执着/坚强/自信
生活/摄影/快乐
个性/张扬
自由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22:17  #2292
会员
军营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4194
发帖数: 3877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Re:Re:Re:再说镜头视觉
引用:
最初由 又一鸟 发表

小DC的LCD上所显示的基本就是DC镜头所看到的东西,单反的LCD不是不可以取景,而是不同的相机的功能所决定的,目前已经有OLIMPUS等品牌的单反已经可以用LCD直接看画面来拍摄,和小DC一样,但大部分数码单反还只能通过目镜来观看镜头看到的东西。
虫虎老师的“所见为所得,所见非所得”我是这样理解的,小DC拍出来的效果和人用肉眼看到的被摄物体的视觉感受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所见为所得,确切地说应该是所得为所见。而如果运用了单反有而一些小DC所有没有的优势就能拍出人的肉眼所不能察觉的景象,比如极小的景深,极广的视角,这样片子所拍摄到的就是非我们肉眼所见,也可以说是所得非所见。
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嘿嘿。


我只是觉得C和K 家的单反,是领头羊,为何不用LCD 取景?不仅仅是出于照顾原来摄影师对于单反取景的习惯吧?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道理,比如景深预测模式。。。。。。小LCD 很难观察,等,其实LCD因该更接近我们排出的照片的两维效果亚,我想还是有啥特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光临:
莱卡LeicaR系镜头转接EOS俱乐部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7-04/15/ff80808111dd612b0111f435b08f5fe8.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0 23:10  #2293
会员
又一鸟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精华: 3
积分: 7085
发帖数: 6802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上海, 上海
Re:Re:Re:Re:再说镜头视觉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我只是觉得C和K 家的单反,是领头羊,为何不用LCD 取景?不仅仅是出于照顾原来摄影师对于单反取景的习惯吧?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道理,比如景深预测模式。。。。。。小LCD 很难观察,等,其实LCD因该更接近我们排出的照片的两维效果亚,我想还是有啥特别的道理?

是因为现在CANON和NIKON都还没有掌握这项技术,而OLIMPUS等已经掌握这项技术的厂家不会轻易转让专利。O家和P家(松下)的单反本来竞争不过C和N,所以直接由LCD取景是个大卖点。大概是这意思,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如果说的不正确,请DX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1 13:54  #2294
会员
虫虎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496
发帖数: 2349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B+W滤镜的真伪问题
为了维护色友的消费权益,请大家一起来参与调查B+W滤镜的真伪。

我在北京摄影器材城看到的B+W滤镜,不同商家的货物都一致,但和我手头从美国B&H纽约大店购得的同型号单膜滤镜(67 010 UV-HAZE 30563)有明显差异:

1。标识的位置不同。“纽约版”在内环刻有白字,非常精致。“北京版”的同内容标识印在外边环,字迹略糙。

2。滤镜背面的内扣不同。纽约版是个截面三角形的密封环。北京版则为罗口卡环,有两个卡槽,不会是密封的。此外,金属表面的质地略有差异,北京版较为光亮。

3。滤镜背面的反光不同。纽约版正反两面对天空的反光偏黄泛白。北京版的正面反光和纽约版相同,但背面明显泛蓝紫色。

请同志们察看印证,如有异同,敬请回复。
我买下一镜,准备带回美国,将与B+W的美国经销机构取得联系,以期得到官方印证。
虫虎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吃饱了撑了打的第一个响嗝(1991)
Art=Communication(1997)
艺术回归大众=大道无形(200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0-21 13:56  #2295
会员
虫虎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496
发帖数: 2349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B+W滤镜的真伪问题
左面是纽约版,右为北京版。
虫虎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吃饱了撑了打的第一个响嗝(1991)
Art=Communication(1997)
艺术回归大众=大道无形(200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17):    1   <<  151  152  153  154  155  >>   217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8:18.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