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萧音悠扬 发表 我心中常有一句话,一直没有明白,希望得到RayWei老师 解惑。 有一位旅居法国的著名摄影师,名字我已经忘记了, 也许通过我的讲述您会知道是哪一位的。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摄影家,常拍第三世界人文纪实作品。他有一句话:“我经常要注意,不把自己放在作品里面。”这句话让我思索许久,因此有了迷惑。我自己的理解是:他所指的当然不是说自己的肖像出现在作品里,而是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希望客观,希望真实,希望不把自己的观念和意志强加在看照片的人头脑内。但是,毫无疑问,摄影,又是主观的,别人看一幅成功的作品一定能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志。究竟这位摄影大师所指的“不把自己放在作品里面。”其中有什么奥妙?作为学习者,又该如何努力呢?感谢。 |
很重要的问题,我也考虑良久。他的说法是建立在一个隐藏的假设之上的: 假设他的镜头是公众的眼睛。这是纪实摄影的基本假设。如果推翻这个假设,譬如在人像领域,情况就完全不同。美国有位著名人像摄影师和摄影教育家说过:我不拍摄我看到的,我拍摄我 想看到的。( I don't shoot what I see, I shoot what I want to see. --- Monty Zucker) 如果我们只拍我们想看到的,我们肯定把自己放在作品里面。 事实上,假定我们用二元论的思考方式来看,(作此假定是怕反对二元论者来叫板。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光谱----最左端是纯粹的客观,最右端是纯粹的主观。 我们绝大多数的摄影师都在这个光谱中有个位置:有人靠左(客观,纪实);有人靠右(主观,创意)。在理想的情况下,从摄影整体来看,多数人应该聚集在中段。从世界的文化整体来看,摄影靠左,绘画靠右。 问题是,我们不生活在理想世界当中。在某个时段,某个社会,多数摄影师可能靠左。而在某个某个子文化,譬如北京798艺术区的摄影师群体里,多数摄影师靠右。 我们的经历,特点,环境,喜好,甚至商业动机等,决定了我们自己在这个光谱中的位置。 我选择光谱而不是直线轴来作比喻,因为光谱形成彩虹...
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风光是天地灵动的肖像... 摘自【摄影笔记】-- Ray Wei @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