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Ray Wei 杂谈摄影 (原题:如果你牛)  
回复帖子 总页数 (58):    1   <<  16  17  18  19  20  >>   58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太白遗风 于 2009-08-23 20:36 提升
2008-03-23 10:41  #286
会员
RayWei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4
积分: 3392
发帖数: 2929
注册日期: 2007-06
来自: 美国, 东海岸, 华盛顿
引用:
最初由 onlysun119 发表
“RayWei”发片时很轻松,但这些作品背后的艰辛和痛苦以及付出的代价只有他一人知道。

谢谢ONLY的好文。

我拍片多数是轻松的,但是时间和资源的的代价不小。

但我总想:牺牲是衡量爱的尺度。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牺牲一次,又一次,再一次地证明我这个结论。

谁让我爱上摄影了涅。


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风光是天地灵动的肖像... 摘自【摄影笔记】-- Ray Wei @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3 10:52  #287
会员
云漫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4
积分: 1343
发帖数: 986
注册日期: 2007-10
来自: 美国, Ohio, Ohio
说实话,光有牺牲是不行的,还是要有天赋。

说起新意,人体/人像和风光应该是很不同。

人体/人像更多的是设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更接近绘画,更接近加法 --- 你一个平面或一个空间,你如何把模特和道具加进去摆好,灯光照明效果你也可以完全控制。

风光更多的是发现(也有人认为是发明),这是彻底的减法。自然界其实混乱不堪,一般我们也无从控制。 作为摄影者,我们的目的,和我们能做的,是在混沌中寻求有序,
去“断章取义”地捕捉最美的一瞬间。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更深究一下。

引用:
最初由 RayWei 发表

谢谢ONLY的好文。

我拍片多数是轻松的,但是时间和资源的的代价不小。

但我总想:牺牲是衡量爱的尺度。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牺牲一次,又一次,再一次地证明我这个结论。

谁让我爱上摄影了涅。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3 11:01  #288
会员
RayWei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4
积分: 3392
发帖数: 2929
注册日期: 2007-06
来自: 美国, 东海岸, 华盛顿
引用:
最初由 云漫 发表
说实话,光有牺牲是不行的,还是要有天赋。

说起新意,人体/人像和风光应该是很不同。

人体/人像更多的是设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更接近绘画,更接近加法 --- 你一个平面或一个空间,你如何把模特和道具加进去摆好,灯光照明效果你也可以完全控制。

风光更多的是发现(也有人认为是发明),这是彻底的减法。自然界其实混乱不堪,一般我们也无从控制。 作为摄影者,我们的目的,和我们能做的,是在混沌中寻求有序,
去“断章取义”地捕捉最美的一瞬间。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更深究一下。

在混沌中寻求有序---说的好。我们的构图,其实就是组织一个观众的视觉(organize a viwer's eye) ---- 给予观众应该看到的东西和应该看到的位置,减去观众不应该看到的 ---- 就是你说的有序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风光是天地灵动的肖像... 摘自【摄影笔记】-- Ray Wei @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3 11:20  #289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人像,可以摆布,可以布光,应当是发明;风光只能听天由命,只能做减法,在混沌中寻求有序,是发现。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3 13:06  #290
会员
onlysun119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5
积分: 9203
发帖数: 8112
注册日期: 2008-01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引用:
最初由 云漫 发表
说实话,光有牺牲是不行的,还是要有天赋。

说起新意,人体/人像和风光应该是很不同。

人体/人像更多的是设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更接近绘画,更接近加法 --- 你一个平面或一个空间,你如何把模特和道具加进去摆好,灯光照明效果你也可以完全控制。

风光更多的是发现(也有人认为是发明),这是彻底的减法。自然界其实混乱不堪,一般我们也无从控制。 作为摄影者,我们的目的,和我们能做的,是在混沌中寻求有序,
去“断章取义”地捕捉最美的一瞬间。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更深究一下。

经典


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什么比影像清晰但概念模糊更糟糕。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3 23:34  #291
会员
RayWei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4
积分: 3392
发帖数: 2929
注册日期: 2007-06
来自: 美国, 东海岸, 华盛顿
引用:
最初由 太白遗风 发表
人像,可以摆布,可以布光,应当是发明;风光只能听天由命,只能做减法,在混沌中寻求有序,是发现。



太白遗风对发明和发现分析的有意思,以前没这样想过。对人像和时尚的确有道理。

好像传统肖像有点不同----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个人情感的风光也要靠发现。


[ 此帖由 RayWei 最后编辑于: 2008-03-24 00:04 ]

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风光是天地灵动的肖像... 摘自【摄影笔记】-- Ray Wei @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4 00:14  #292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啊,我指的人像主要是影棚的摆布拍摄的,外光纪实人像拍摄应该是发现。如果风光是多次曝光,或者后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组合,也应归于发明。
只要人没有干预拍摄对象,就是发现;干预了拍摄对象或较大修改了作品,则是发明。这是我的理解。
补充一下,谢谢!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4 12:03  #293
会员
云漫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4
积分: 1343
发帖数: 986
注册日期: 2007-10
来自: 美国, Ohio, Ohio
引用:
最初由 太白遗风 发表
人像,可以摆布,可以布光,应当是发明;风光只能听天由命,只能做减法,在混沌中寻求有序,是发现。



说是发明也行,其哲学依据是人的大脑总在寻找结构,哪怕自然界本是混乱不堪,
我们的大脑也能主动“发明”出一个结构,去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有序和美。如同风景
区那些拟人的石头或山峰一样。

换句话说,人眼从来不是被动地去see)看世界;相反,我们是主动按一些模式去
观察(look)世界。视觉的信息量太大,而我们视神经所能传递的,以及人脑在一个
瞬间所能处理的信息却非常少,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世界高度简化和抽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有天分的,或一个经过长期训练的摄影师总能在平常之处发现
不平常之景。因为他/她知道要去看什么。

著名摄影史家John Szarkowski(原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在《Ansel Adams at 100》
一书的前言里引用的Wililliam James的一段话,是对这个理论的最好的解释:

order and disorder, as we now recognize them, are purely human inventions. We are
interested in certain types of arrangement, useful, aesthetic, or moral--so interested that
whenever we find them realized, the fact emphatically rivets our attention. The result is
that we work over the contents of the world selectively. It is overflowing with disorderly
arrangements from our point of view, but order is the only thing we care for and look at,
and by choosing, one can always find some sort of orderly arrangement in the midst of
any chaos. If I should throw down a thousand beans at random upon a table, I could
doubtless, by eliminat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them, leave the rest in almost any
geometrical pattern you might propose to me, and you might then say that that pattern
was the thing prefigured beforehand, and that the other beans were mere irrelevance
and packing material. Our dealings with Nature are just like this. She is a vast plenum
in which our attention draws capricious lines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We count and
name whatever lies upon the special lines we trace, whilst the other things and the
untraced lines are neither named nor counted. There are in reality infinitely more things
"unadapted" to each other in this world than there are things "adapted"; infinitely more
things with irregular relations than with regular relations between them. But we look for
the regular kind of thing exclusively, and ingeniously discover and preserve it in our
memory. It accumulates with other regular kinds, until the collection of them fills our
encyclopaedias. Yet all the while between and around them lies an infinite anonymous
chaos of objects that no one ever thought of together, of relations that never yet attracted
our attention.

The facts of order from which the physico-theological argument starts are thus easily
susceptible of interpretation as arbitrary human products. So long as this is the case,
although of course no argument against God follows, it follows that the argument for
him will fail to constitute a knockdown proof of his existence. It will be convincing only to
those who on other grounds believe in him already.



Wililliam James的 Philosophy可以在这里读到:

http://xroads.virginia.edu/~Hyper/WJAMES/ch18.html


[ 此帖由 云漫 最后编辑于: 2008-03-24 12:05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4 21:14  #294
会员
onlysun119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5
积分: 9203
发帖数: 8112
注册日期: 2008-01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引用:
最初由 云漫 发表


说是发明也行,其哲学依据是人的大脑总在寻找结构,哪怕自然界本是混乱不堪,
我们的大脑也能主动“发明”出一个结构,去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有序和美。如同风景
区那些拟人的石头或山峰一样。

换句话说,人眼从来不是被动地去see)看世界;相反,我们是主动按一些模式去
观察(look)世界。视觉的信息量太大,而我们视神经所能传递的,以及人脑在一个
瞬间所能处理的信息却非常少,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世界高度简化和抽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有天分的,或一个经过长期训练的摄影师总能在平常之处发现
不平常之景。因为他/她知道要去看什么。

著名摄影史家John Szarkowski(原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在《Ansel Adams at 100》
一书的前言里引用的Wililliam James的一段话,是对这个理论的最好的解释:

order and disorder, as we now recognize them, are purely human inventions. We are
interested in certain types of arrangement, useful, aesthetic, or moral--so interested that
whenever we find them realized, the fact emphatically rivets our attention. The result is
that we work over the contents of the world selectively. It is overflowing with disorderly
arrangements from our point of view, but order is the only thing we care for and look at,
and by choosing, one can always find some sort of orderly arrangement in the midst of
any chaos. If I should throw down a thousand beans at random upon a table, I could
doubtless, by eliminat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them, leave the rest in almost any
geometrical pattern you might propose to me, and you might then say that that pattern
was the thing prefigured beforehand, and that the other beans were mere irrelevance
and packing material. Our dealings with Nature are just like this. She is a vast plenum
in which our attention draws capricious lines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We count and
name whatever lies upon the special lines we trace, whilst the other things and the
untraced lines are neither named nor counted. There are in reality infinitely more things
"unadapted" to each other in this world than there are things "adapted"; infinitely more
things with irregular relations than with regular relations between them. But we look for
the regular kind of thing exclusively, and ingeniously discover and preserve it in our
memory. It accumulates with other regular kinds, until the collection of them fills our
encyclopaedias. Yet all the while between and around them lies an infinite anonymous
chaos of objects that no one ever thought of together, of relations that never yet attracted
our attention.

The facts of order from which the physico-theological argument starts are thus easily
susceptible of interpretation as arbitrary human products. So long as this is the case,
although of course no argument against God follows, it follows that the argument for
him will fail to constitute a knockdown proof of his existence. It will be convincing only to
those who on other grounds believe in him already.



Wililliam James的 Philosophy可以在这里读到:

http://xroads.virginia.edu/~Hyper/WJAMES/ch18.html
精彩精彩精彩,顶顶顶


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什么比影像清晰但概念模糊更糟糕。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4 21:58  #295
会员
还是用中文名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39
发帖数: 38
注册日期: 2007-06
来自: 中国, 广东, 佛山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4 22:07  #296
会员
RayWei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4
积分: 3392
发帖数: 2929
注册日期: 2007-06
来自: 美国, 东海岸, 华盛顿
摄影史家John Szarkowski毕生致力将记实摄影提升为艺术,就象Ansel Adams将风光摄影提升为艺术一样。他引用美国实用哲学家詹姆斯的话来给Ansel Adams作序,挺让人开眼。

太白遗风,云漫 ,ONLY等几位把这个贴整的很牛。

希望这个主题是真正的杂谈--从技术到哲学,如果一个网友看过以后,只要有半句话对摄影有微薄的帮助,这几个DX们的努力就没白费。


[ 此帖由 RayWei 最后编辑于: 2008-03-24 22:14 ]

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风光是天地灵动的肖像... 摘自【摄影笔记】-- Ray Wei @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4 22:49  #297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RayWei客气了,主要还是您题出的好,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讨论。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5 05:40  #298
会员
云漫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4
积分: 1343
发帖数: 986
注册日期: 2007-10
来自: 美国, Ohio, Ohio
继续胡诌。

相机和人眼看世界的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正因为人脑本能地去寻找我们感兴趣的结果,同时主动地忽视那些杂乱的背景,很多时候
新手拍完照片回家再看时会非常失望。因为不加控制的话,相机会忠实地记录下一切,包
括那些被我们大脑忽视的嘈杂。

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相机变得不那么“忠实”,让相机也能和人脑
一样选择性看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断章取义获取最美好的一个视角,一个瞬间。这就是
我们一直说的减法,也是我们一开始讨论过的那个论点 --- 摄影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主观
感受,本质上并不是那么客观。

那么如何做减法?我们要学会从相机,胶片或CCD/CMOS角度去看世界 .
把我在"极简。唯美。。“那个贴里乱想的几句搬过来:

---

减法的意思是把画面中一切干扰或无助于主题的元素都去除掉。

可是摄影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要拍摄的主题基本没有控制。那么如何做减法?

其实我们可以借用很多技术手段来做到这一点。比方说

。通过仔细取景来避免不必要的元素
。通过变换视角来简化构图
。通过灵活运用广角和长焦的特性 --- 长焦有利于抓住局部,广角可以突出前景忽略背景
。通过景深控制来避免背景的干扰
。通过快门速度控制来选择性虚化我们不感兴趣的元素
。通过熟知胶片或CCD/CMOS的感光特性,利用曝光控制来让杂乱的部分欠曝或过曝
。通过黑白方式来避免色彩的干扰
。通过等待合适的天气或光线(如雾,雪,水面反光)来简化画面


[ 此帖由 云漫 最后编辑于: 2008-03-25 06:12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5 07:46  #299
会员
RayWei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4
积分: 3392
发帖数: 2929
注册日期: 2007-06
来自: 美国, 东海岸, 华盛顿
引用:
最初由 云漫 发表
继续胡诌。

相机和人眼看世界的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正因为人脑本能地去寻找我们感兴趣的结果,同时主动地忽视那些杂乱的背景,很多时候
新手拍完照片回家再看时会非常失望。因为不加控制的话,相机会忠实地记录下一切,包
括那些被我们大脑忽视的嘈杂。

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相机变得不那么“忠实”,让相机也能和人脑一样选择性看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断章取义获取最美好的一个视角,一个瞬间。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减法,也是我们一开始讨论过的那个论点 --- 摄影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本质上并不是那么客观。

那么如何做减法?我们要学会从相机,胶片或CCD/CMOS角度去看世界 .
把我在"极简。唯美。。“那个贴里乱想的几句搬过来:

---

减法的意思是把画面中一切干扰或无助于主题的元素都去除掉。

可是摄影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要拍摄的主题基本没有控制。那么如何做减法?

其实我们可以借用很多技术手段来做到这一点。比方说

。通过仔细取景来避免不必要的元素
。通过变换视角来简化构图
。通过灵活运用广角和长焦的特性 --- 长焦有利于抓住局部,广角可以突出前景忽略背景
。通过景深控制来避免背景的干扰
。通过快门速度控制来选择性虚化我们不感兴趣的元素
。通过熟知胶片或CCD/CMOS的感光特性,利用曝光控制来让杂乱的部分欠曝或过曝
。通过黑白方式来避免色彩的干扰
。通过等待合适的天气或光线(如雾,雪,水面反光)来简化画面


是的。

1:摄影中的真是相对概念,镜头中的“真”已经都不真了。布列松的黑白纪实真,可是世界是彩色的。亚当斯的风光真,可是自然也是彩色的。所谓"摄影就应该真,艺术就可以不真"的理解是个误区。从哲学上看,人类对“物自身”世界的认识从来就没有真过。

2:减法是技法也是风格。非加既减----任何图中的元素,如果不给照片增值,必然减值----是构图的一条重要原则。图中可有可无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If it doesn't add, it substracts.)





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是个人情感的风光;风光是天地灵动的肖像... 摘自【摄影笔记】-- Ray Wei @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3-25 07:57  #300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是啊,构图的终极目标是:“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移一分不稳”。前两句古已有之,后一句是我加上的。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58):    1   <<  16  17  18  19  20  >>   58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0:52.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