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长安木 发表 你说的没错,其实我最近用PS之后有一个体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离不开数值,同时看数值也越来越随意
听人说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区别,一个注重精确数据,一个重视主观感受。其实在这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人:工程师(我是工程出身)。
工程师重视的是实际效果,数值和主观都是参考,千万不要误会一提到数值就要精确,在工程热力学上,误差50%甚至100%都可以是正确的。
开车的人都知道,行车道比车身宽。只要在车道内,靠近任何一边或者走在中间都是可以的。
扯远了又
人像我主要看CMYK,但还没有掌握得很好
LAB用得比较少,欢迎你分享自己的心得
|
这帖子开得有益,引出了问题和高手及其争辩,而且气氛融洽,此其一。 其二,之所以大家据理力争,我以为,这个 理 是每个人的心中之理,即调色基准。基准不同,很难论辩清楚。长安木说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区别,庶几接触到了各自基准的不同,这很重要。 其三,从初学者到高手,不妨都从调色基准说起。 1. 基准,即中性灰及其数值确定,应该是第一步,它是容易取得共识的客观基准。先把色彩尽量调到这一基准,应该是好的教程首先讲授的调色原理。原理是科、艺、工三家的共核,也是这里应该普及的。先从 科学 始,楼主的出发点是否如此呢?我在看完此帖后,才在 图像处理 读到 城市贫农 的“应用通道系列1”,他在四年前就做了普及基准的工作。 2. 理解了基准,把握了三原色和通道及其调节的原理,再循序渐进地展开你的艺术偏好,为你的照片涂抹自己的主观色调,布勒松也好,亚当斯也罢,梵高也行,那是艺术家的活了。 3. 如果你大致做到了1和2,而且你能程式化地批量制作不同风格的照片,你已然是调色的工程师了。工程师并不比科学家和艺术家高明,只是他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强些,三者只是偏好和分工不同。要说三者之同,那就是他们都得对摄影必须的技术原理,尤其是这里的调色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其后的偏好及其拓展,是风格之异,没有高下,只有你喜欢不喜欢之别,这是你可能明白、也可能不自知的偏好所致。在迥异的偏好下,论辩可能有共识么?人类几千年争来争去的一些意识形态问题,永远无解,就是因了基准——偏好的不同。科学和技术的论争多数有解,也是基于科学家和工程师受了基本的训练,有了基准的共识。而艺术家之间的论争几乎无解,只有流行趋势和潮流的此起彼伏。 说到底,这里的论辩难以取得共识,在于方法论的不自觉。老外,无论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自小都受亚里斯多德三段论逻辑系统训练,所以他们不大有这样的论辩,而是先找到共同的技术基准。教科书只能教原理和基准,这太重要了。在此之上的风格差异,八仙过海,就由他去罢! 你整不好照片,别赖教科书不好,原理都是一样的。但,理解原理,按照原理制造相机,控制Raw的色调和锐度,Nikon、Canon、Pentax和Sony等等,各取所需,各呈其异。所以,你用不惯那家相机,就换一家,骂骂咧咧是自贬三级的,不可取。 这些本是常识,可在祖国,常识最难于普及,偏见倒是常常先入为主于我们的头脑。所以,我说了如上不说也罢的常识。 俺在这里,学习了楼主、城市贫农等几位高手的调色心得,感谢你们!
[ 此帖由 易平 最后编辑于: 2010-09-22 04:26 ]
____________________
摄人间,赏自然。 易平的主页:www.ypucb.cdd.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