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器材讨论区 > 数码相机讨论区 > 请教135底片翻拍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6):    1  2  3  4  5  >>   2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作者 主题 
2022-08-07 16:53  #46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后来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
研究生们嘻嘻哈哈结伴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等景点去了,我却在帮着他们看着行李。
其实我自己两次途经北京、在天安门广场都没有机会去参观过人民大会堂、都是落得在看守行李(笑)。
来来往往的游客很有点诧异地望着我。我索性请人帮着我留个影:如此老师,如此导师,哈哈哈哈……。
季羡林先生在北大帮着新生看守行李,是新生不知道他的身份。咱帮着研究生看着行李,是让他们尽情玩耍。
人生难得相逢。有几次能够带着学生一起旅行?有几次能帮着他们看守行李?
如今再看到照片,大家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s(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08 16:57  #47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说起8月8日还很有故事。
2007年到台湾首次进行学术交流,阿郁和我慨叹在高校里做研究时光如流水,“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夹杂了一句俏皮话“以前女学生送花是在2月14日,如今都在8月8日喽”。
2月14日是情人节我当然知道;那8月8日是个什么讲究?左思右想不得解。半天无奈却不好意思问。后来和他渐渐熟了,才大胆询问。他笑了:哦,台湾地区的“爸爸节”是8月8日。原来如此!
不过,8-8节确实要比美国人传过来的“父亲节”好记得多了。
父亲很以我为自豪,因为我在他的培养和教导下,历经十年插队、通过自学考进大学。
1978年我是10月15日去南京大学,10月20日注册。在那之前,父亲来到我插队的公社、和我一起去办理迁移户口。
1968年12月我的户口被迁出县城,10年来一直放在乡村。那帮管理户口的人那时简直将自己当成了判官。谁要想迁移户口,那就得好烟好酒伺候,还得看他们的脸色。他们说不高兴、嫌你哪里没有“孝敬”好,就会找出种种借口,让你多跑几个来回、使劲折腾折腾。
我当然知道这些人刁蛮,因此小心翼翼。父亲可不买账,拿出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往那一放,就“请”他们办理户口迁出。那帮人哪里见过如此“胆大妄为”的百姓?可是低头一看却无奈何,只能乖乖地办理。爸爸带着我扬眉吐气地走出去,连一包香烟都不曾给。就是硬气。
此时,我才真正懂得“读书改变命运”,正如宋代赵恒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
世人那时嘲笑教师、说他们无能、没有门路没有关系,其实教诲子女刻苦读书、才是做父亲的最大能耐。
父亲以身作则,依靠苦读书走出了浙江的大山,为我指明人生道路。
我爱父亲!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8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08 17:27  #48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1985年11月我去看望大连三姨家。当时带着单反相机,走出门口看见他家搭建的小披披。
这种简易破烂的“违章建筑”在那个年代比比皆是。一家人家就那么一点大的房间,总有些舍不得扔掉的东西,需要围出一个挡雨的空间放置吧。于是这些附属“建筑”应运而生。
我当时拍摄这张照片,主要是想尽量记录三姨家的生活环境,回去满足内子一家的挂念;同时也想忠实地记录生活。
可惜那时候还没有任何想搞纪实摄影的念头。一来是自己的摄影理念没有那么先进,二来是经济条件也不许可。胶卷金贵,谁会轻易拍摄一些没有自己或者亲人在里面的景物照片啊?
那次由于是自己买了便宜的黑白胶卷,又是难得来一次远隔千山万水的大连,所以破例拍摄了一点景物照片。想不到到了今天,这张照片成了记录三姨家昔时艰苦生活的珍贵史料。
玩摄影,就得有心。
只要想到了什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钱可以以后再挣,眼前景色未必还能重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可拍可不拍?拍!拍多拍少?多!在数码相机时代,宁可错拍三十,不可放过一个。
我时常和学生们打趣,不拍是不对的,不删除也是不对的。
只有不停地用心拍,变化思想、变换景色、变化角度,吹尽狂沙始到金,才能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说句俏皮话,有的时候当时认为是不好的图片,也许过了几十年,却反身价暴涨。
谁知道哇?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IKON CORPORATION , NIKON D7200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2 11:56  #49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今天是“中元节”。是缅怀过世先人的传统节日。
我在深深怀念敬爱的父母之际,找到了一张迄今为止他们最早的合影。
由于政权更迭,动乱十年的缘故,父母的老照片本来就少(旧社会谁会有钱去经常拍照?)又被损毁了很多;能够流传至今的,那就是凤毛麟角啦。
这张双人照估计是父母订婚之后的合影。那时候浙江乡村的年轻女孩子非常封建,轻易不出门见陌生男子。只有订下终身之后,才有可能去合影。
从照片上看,父亲是年轻(中央大学)大学生,英气勃勃,充满朝气,睿智而坚毅。妈妈的装束还是带有浙江乡村的风格,不过她描眉的方式正是40年代最为流行的,看来妈妈也是个与时俱进的性格。
听父亲说过,母亲原来被家庭“重男轻女”思想约束,只给上到小学。她和父亲订婚以后,决心多学点文化,就自己苦苦学习,很是勤奋用功。原本是胖乎乎的圆脸,一下子就变瘦了。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后成为志文中学的高中生。
父亲和母亲的家乡相隔15里路,可是一个是深山,一个在平原,好在语言相同,而且两个人都能吃苦奋斗。风风雨雨67年,相依为命,养育了我们。
可惜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他们的恩情了。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2 16:11  #50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中元节就是传统的鬼节。然而这些鬼不像英国电影“小岛惊魂”里那么高雅玄乎,都是些过世的普通人。
昨日从苏北出差归来、去坐高铁,网约车的司机很是健谈,从县城原来位于邳城、解放初期前迁移来此地“大榆树”,后来逐渐发展的历程,讲到几十年前挨饿。说他那时候最眼馋的是早上去喊堂哥哥上学,看见人家在吃荤油拌酱油的面条;小孩子那个嘴馋啊,因为自己家穷,根本没有那香喷喷的荤油。
说到那个堂哥,就不能不提他的父亲(司机的大伯)。据说那位大伯可真是风云人物,外号“公子”。长的那个帅啊、俊啊,玉树临风、空前绝后。
司机见过许多老人旧时的黑白照片都是十分精神,只要一赞扬。老人们就会说,和“公子”相比、俺们都差远啦。
“公子”风流倜傥,模样俊秀,酷爱漂亮。脱下的白衬衫得挽在左手臂上、以免弄脏,随身小包里有一面镜子和一把梳子(听起来像个姑娘?)。
您可别以为“公子”是小白脸、娘娘腔或者同志什么的。司机说到,“公子”是高中生,十年混乱期间人家是红卫兵的大头目,去过北京,受过接见。后来改革开放,“公子”神通广大,运筹帷幄,现在该地赫赫有名的企业东方集团其老总当年就是拜“公子”为师傅的。正因为“公子”精明能干,堂哥在家里才有荤油吃(笑)。
故事还没完,司机说到,“公子”和他父亲是亲兄弟。然而“公子”聪明伶俐,讨得老人喜欢。家里明天要干重活了,爷爷就会叫“公子”出去。至于司机的爸爸,哎吆,那是个犟驴脾气。
犟到什么程度?有次看见别人穿那白色的“回力”球鞋,就回家跟父亲说他也想穿。您知道,旧时乡村只有戴孝才穿白鞋。老爷子非常生气,认为小儿子是在咒他死,于是下狠手将那“犟驴”胖揍一顿。“犟驴”气在心里,就偷偷攒钱偏要买来一双白色回力球鞋,然后藏在石臼窝里。当然直到球鞋烂掉,“犟驴”也没穿。至于是不敢穿,还是买来就是为了撒气,司机也讲不清楚。
“犟驴”的下场就是老爷子要他和牛一起拉犁耕地。如此兄弟不同待遇,真是前所未闻(笑)。
那么,“公子”现在应该家产过亿、极尽荣华富贵了吧?司机狡黠地笑了一下,话锋一转。
No,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原来“公子”英年早逝,42岁就撒手人寰,丢下两儿一女很是悲惨(至少荤油没有了)。我想,那“犟驴”肯定还幸福地活着。看来上帝给谁都是一样多啊(笑)。
我又想起老岳父居住的那个胡同里有个可怜的老妪,住在依靠着别人住房搭建的一个小披披里,家徒四壁,孤苦伶仃。有时坐在屋里张望过往行人,那深陷在眼窝里的目光像兀鹰一样犀利。
2019年说她就103岁了,了不起吧?就那样“好死不如赖活着”,她坚强地活着。听说她的孙子辈都有过世的了,但是她还活着。
如今?嗐,听说后来被大儿子接回家去了。您知道的,以后会怎么样(叹息)。听说去年过世了,享年105岁。
42岁和105岁,相差多少?无语。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Canon , Canon PowerShot G1 X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3 11:34  #51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像网络车司机所言“公子”那般英俊潇洒鹤立鸡群的男生,我是没有见到过。
然而在我插队岁月里,几乎每个村里都有一两个“标志性人物”。他们多半长得俊俏,能言善辩,聪明伶俐,经村里人捧高(尤其是年轻女孩子的青睐)之后、自然要与众不同。
要穿军上衣,四个兜的(那是军官服。只有上面两个兜的是战士服,乡村女孩子能辨认出);再不济,也要一件流行的“毛服装”,绝不会穿乡村土布衣服。
要打扮得干干净净,还要戴上一个白口罩。不,不能真的戴上,是将口罩塞进上衣第一和第二个纽扣之间,但是露出两根白色的口罩带子。
头发?那肯定是要梳得整整齐齐,有条件还要悄悄地抹点头油,让头发铮亮(笑)。
总之,看上去要像干部、复员军人或者是知识青年。讲话嘛,应该是国语,哪怕是听起来很可笑的“官话”。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笑起来。没错,这种人我们村里叫做“假马鬼”,就像一段民谣嘲讽的那样“假马鬼,假马鬼,走路来三条腿”。
不过有些“假马鬼”确实是有才能,所以才得到众人喜欢。我们村东吴姓大族里有个外号“野老鼠”的,就是长得伶俐,做事麻利,口齿流利而深得女孩子们喜欢。可惜此君成份不好,好像父亲是富(富农)还是反坏分子,因此一直不受重用,什么当兵、招工的机会都轮不到他。
这种是村里有名,还有一位是乡里有名的“标志性人物”李先彬。我曾经在水利工地上见过。
此人天生一副干部相貌,大眼阔脸,身材魁梧,步履矫健,左手戴着一块晶亮亮的手表(也不知道那手表走不走),讲话那是一定要带有国语口音的。就是在我等“李逵”面前,他也毫无羞怯之意,照样操着令人发笑的国语腔调。
别看他挑水利工程时、被沉重的担子压得像一只跛脚鸭子,一旦放下担子,就又能听见他那响亮的国语了。
据说他有次到邻乡餐店里去吃面。女服务员看他那模样像个干部,怀着复杂的心情将他那碗面条给得份量多点。
此君也是个不省事的人(要不怎么叫“假马鬼”?),居然拉着嗓门用国语叫道“服务员同志,为什么我的这碗面条要比别人多一点啊?啊?”那个官腔吓得女服务员不知所措,一时愣住。
他本来还想再表演下去,过一把官瘾;不幸的是,餐厅里还有一位认识他的同村人在就餐(您说,这真是“既生瑜 何生亮”啊),实在忍不住斥责道“李先彬,你在做什么?”
他转脸一看发现身份被戳穿,吓得面都不吃就立即溜走。从此成为笑柄。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s(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3 14:39  #52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今天是8月13日。记得京剧《沙家浜》里沙奶奶那段经典唱词“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国土遭沦亡”吧?那是京剧,几十年前普及样板戏的时候咱村里不会京剧,只会锡剧,于是就“移植”了。
饰演沙奶奶的,是我们生产队里的一位年轻妇女,嗓音嘹亮,大胆泼辣,瘦恰恰地、倒是真像个老太太。先是一句道白“要我讲,我就讲”,然后是大段锡剧“哪个好来那个坏,老百姓心里都明白。八一三日本鬼子打上海…….”有意思吧?连唱词都改了。
“乡下狮子乡下跳”,好在农民们只要有戏看就行,没有在乎什么唱词(除了我们知识青年心知肚明)。
我们生产队长也将脸上涂上白粉,演起刁德一来(您可想其水平如何),乐得大伙儿在台下一阵阵哄笑。他妻子也忍不住笑骂道“这个死鬼,化了妆倒是挺好看的呢”,不无自豪炫耀之意。
我们队里的青年阿龙在里面饰演匪兵,化妆画得贼眉鼠眼的,在台上挤眉弄眼乐不可支。
男主角好找,想出头、靠唱戏去吸引女生成亲的大有人在。
女主角就难了,得漂亮,一定要漂亮、能代表本村的最高水平(笑)。我们村那年的当家花旦其名字里有个“抱”字,说明她并非小村“正宗”而是其父母抱养来的(难怪比俺村的闺女们漂亮(笑))。不识字?不会唱?没关系,有那戏班子的师傅教。
女主角一般只能找大姑娘;小媳妇里不乏人才、但是没有一个能出演的,因为她丈夫不肯(农民们在田里劳作会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当成笑话讲,有意无意地要让丈夫难堪)。
刚刚娶进门的小媳妇被丈夫家里看守得严严实实。有次上工去,看见一个约摸十七八岁的新媳妇拿着工具出来,婆婆在后面咬着牙叮嘱“出去不许和男的讲笑,要不然回来我打断你的腿”。听得很瘆人(绝非戏言)。
俺队里那位“沙奶奶”有时在田里愤怒控诉,刚嫁过来时她被管得那个紧啊。分家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要是有年轻后生来串门,稍微坐一会儿,那公公就满脸堆笑、虚情假意地问那后生“你是要借什么工具的吗?”(意思就是你该走啦)。那婆婆更绝,干脆就将纺车支在媳妇的房间门口,吱吱嗡嗡地纺线线直到大半夜,如同牢房看守一般(笑)。
会唱戏的大姑娘总要出嫁;没关系,总有小姑娘会长大、想唱戏的。也许是这个原因,村里的演戏断断续续也有好多年。我上大学离开之后,听说还是继续在演戏的。
几十年过去了,再在高淳看见唱戏那就是专业剧团了。虽然唱腔、道白、身段、姿势都比我们村的要强上多少倍,却再也没有当时农民们笑得前仰后合的热闹劲儿了。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s(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4 11:48  #53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也许您会和我当时一样为那位“沙奶奶”抱屈,责怪她的公公婆婆如此不近人情。不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事出有因。
那个年代,乡村没有报纸,没有通电,只有大队给每家装了一个电匣子,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之类革命歌曲,然后就是公社干部发表讲话要“抓革命,促生产,狠狠打击帝修反”云云。没有电影,没有娱乐。一到夜里,满村漆黑一团、都可以看见灿烂的银河。
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也是精力旺盛,也受荷尔蒙影响,当然会想方设法去找乐子。
村东部姓吴,西部姓张。同姓的人是一个大家族,男生女生之间犹如兄弟姐妹、是不可以调笑的。那么只有和那些小媳妇去调笑,于是很多年轻人夜里都打着手电筒出来晃荡,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一般人是普通手电筒,两节电池的那种。“假马鬼”们别出心裁,将两个手电筒设法连接成像电影《地道战》里鬼子拿着的那种长“电棒”,三节或者四节电池,雪亮的光束彰显出自己的“鹤立鸡群”、以吸引异性。
要就是一般的串串门子、聊聊天倒也罢了;怕就怕有些有点年纪的青壮年家里穷、说不上媳妇的那种光棍。他们是想寻机会、找个“相好”。这就使得那些小媳妇的公公婆婆深感不安。
要是一般“偷鸡摸狗”的相好倒也罢了,那光棍也会“投桃报李”来帮着干活或者给点好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默认,相处无事。怕就怕真的动了感情那种。
听说过邻村有个小媳妇不知怎的被一个穷青年聊上了手,两情相悦。时间长了,婆婆发现之后严加看管,真的就将纺车放在媳妇房间门口,摇到深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好在媳妇的房间还有个小窗户。土墙上挖个洞,嵌入一个窗框,里面有几根木棍支撑,但是绝没有玻璃(就和电影上牢房那种相似,不过我插队所住的茅草房也是那个样式)。
夜里,小媳妇枯坐在小窗边守着油灯做针线。有时那个穷青年就回来轻轻敲窗框,隔着窗子和她说话。
漫长的黑夜,就是那个聊天给小媳妇带来一点乐趣。天一亮就得下地、像牛马一样地去干活(我们那时候也是一样,流大汗出大力在田间劳作)。
冬天来了,婆婆照样在门口摇着纺车,小媳妇还没有孩子,依然靠着那个小窗子和相好说说话、享受着一点生活乐趣。
夜深了,穷青年也站了很久,小媳妇也要去自己的卧室睡了,就和他道别。男生伤感地说“你倒是两个人睡,我还是孤苦伶仃一个人回家”。这话不知怎的猛地触动了小媳妇。她含着眼泪、半晌说“你去弄点药来吧”。于是两个人隔着小窗子,将一个小碗你一口,我一口都喝干了。
次日,小媳妇死在窗里,穷青年倒在窗外,早就没了气息。婆婆见状大哭“早知道他们这么好,我就随他去啦”。
初闻这个凄惨故事,还是很感慨的;可是作为公公婆婆,那可真是吓得提心吊胆,防患于未然。也许由于此类原因,“沙奶奶”最后还是得以顺利登台演出,遂了自己的心愿。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IKON CORPORATION , NIKON D5300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4 17:08  #54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和经历坎坷的“沙奶奶”不同,乡村里的男生去唱戏是没有人会阻拦的,相反家里都还会鼓励。
首先,学唱戏是在夜间或者阴雨天,不耽误干活;其次,这表明自己家的孩子“出人头地”,多棒。再次,唱戏得以出头露面,有利于吸引邻村的姑娘。
如此只赚不赔的好事情,哪一个男生不趋之若鹜?且不说饰演“郭建光”有多么光耀、在大庭广众之下“亮相”-高歌,再耍几个豪情万丈的姿态,不知勾动多少女生的心弦(笑),就是能上场扮演一个坏蛋角色,也是“有利可图”啊(笑)。
村里的阿线是个能说会道的年轻男生,在穿着上也颇有“与时俱进”、追赶时髦的风格(当然还没有晋级到“假马鬼”的程度),基本上就属于生产队里的“标志性人物”吧(笑)。
他家有5个男丁,自己也知道如果走平常套路去说媒,恐怕没有多少外村姑娘愿意来。好在此君天性活泼,插科打诨那是一等。于是乎,被选入草台班子去饰演《奇袭白虎团》里的美国顾问。
您说,在那种条件下仅仅是套上一个大鼻子、就能取得什么好效果?哎,“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家的鬼点子多。
演戏那天,在一阵叮铃哐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这小子突出奇招,三大步就从后台跨到舞台最前沿(可想那每一大步都有将近2米)。立即,台下观众一阵啸叫欢呼,夹杂着掌声和笑声。他成功地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然后,他拿出浑身解数,使劲扮出怪相,任意丑化他想象中的美国顾问,引起一波波喧闹欢笑。
人群里不乏年轻女生欣赏他——一个良好的开端啊;慢慢地由面到点,他和邻村一个姑娘“有点意思”了。于是经常夜里过去玩、设法表现自己、外加“撩妹”。
那个村也有草台班子(那年头稍微大一点的乡村都有)在排练,那个女生在旁边看热闹。此君焉能放过这个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不知天高地厚地说自己会教班子们敲打锣鼓点。
这可是个高技术活,在场的人很难相信这个后生居然有这个才能。他拿起锣鼓家伙,有模有样地敲打出韵律来。嘿,在场的人都快要信服了。
可惜,“既生瑜何生亮”,偏偏就有个稍微有点心计的人看出了破绽,请他再来一遍。我的天,信手拈来的即兴发挥、他自己也记不住,当场被戳穿啦。
理所当然地,全场人都在哄笑他。换个人,或许就面红耳赤、落荒而逃;哎,他却没有。
他坦诚承认自己是“冒牌货”,也哈哈大笑(心想,我反正是出了风头,哄骗了你们)。奇怪的是,大家也没有计较,反而相处更融洽(人们都喜欢和比自己弱、或者差不多的人友好相处)。
那姑娘现场目睹,感觉他“随机应变信如神”,善于和人相处,也看上了他。
Anyway,经过种种智力和体力考验(在那个村上,想当女婿就得将两桶大粪从山脚下挑到半山腰。实打实的体能测验啊),阿线终于迎娶了那位女生,幸福地成家,结婚生子当爸爸。真的让很多男生眼热。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IKON CORPORATION , NIKON D5300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5 10:56  #55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南京今年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达到41摄氏度。那次第,岂是一个“热”字了得。
很多人在问,以前有没有这么热过?我只能说“没有”。因为以前似乎有个默契,最高温度报到38摄氏度就不再往上报了;据说再往上报,就可以停工。在那火红的年代怎么能停工呢?!
至于说实际气温,我没有数据不敢断定,但是插队时节、过午去水稻田拉草干活,确实看见黄鳝和泥鳅肚皮朝上,烫死在水里。七十年代初,化肥和农药很少见到,这些小动物死在水稻田里,只能归罪于酷暑。难怪老人常说“中午(立)秋,热杀泥鳅鳅”,看来此言不谬。
那个热天还得下田去拉草,其滋味可想而知:头戴草帽,身穿长衣,袖口得扣紧,裤管卷到大腿根。整个人跪在水稻田里爬行,滚烫的水漫到大腿处,弯下腰使劲用手抓去水稻旁边的杂草。汗珠成串往下滴,雾住了眼睛也只能抬起胳膊用衣服袖子擦一下。
辛苦干活不说,还饱受欺凌:头上有密虱盘旋,身旁有水蛇出没,腿下的淤泥里水蛆冷不防叮一口,疼得尖叫、立马起一个大红疙瘩。那个苦啊,真的像村里老人讲的,“读书人怕赶考,种田人怕拉草”。
有次和内子忆苦思甜讲到拉草,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她说她也干过。在我的惊讶目光下,她讲出拉草的细节和艰苦,不由人不信。
在我的印象里,我插队的乡村一般是不要女性像这样去拉草的,就像犁地和揽河泥这类农活是男人专做的一样。不过,各地各乡风;也许她们那里夏天的自然环境不像江南这边又闷又蒸。
吃过这些苦难的人,对于目前的酷热就会有点抵抗力,至少在心理上会安慰自己“再热,也不需要跪在水田里拉草啦”“好歹在屋里能躲掉个太阳”,于是就会打起精神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吃点苦,躲不过去的。宁可年轻时候吃苦,也不愿意老来再吃苦。适当的吃过苦、会激励自己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动力。
在随后多年的教学科研里,任凭怎样艰苦繁重、或者逆境“黑云压城城欲摧”,一想到“插队-拉草”就会淡然一笑、泰然处之:还会比当年的拉草更苦吗?于是又夜以继日地去努力。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IKON CORPORATION , NIKON D7200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5 15:00  #56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时代变迁,很多旧时事物如今是看不到了。去年在高淳旅游,看见小朋友在街头“母子抬水”雕塑旁边摆个pose照相,不由想起插队时候卖公粮。
当然,很多人看见过京剧《龙江颂》里江水英带着大伙儿挑着道具稻筐、踏着舞步、那软软的扁担晃悠晃悠地,很美,对吧?嗐!那是演戏。
真实生活里,挑上八九十斤稻谷的箩筐在炎热的阳光下,“一步一喘、步步喘喘”,竭力和地球引力在抗争,那滋味一言难尽。
我那时体质瘦弱,年纪又小,还动过腹部手术,那种艰难状态只有自己知道。肩膀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全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地、向前走着,每一步都像挣命。
后来,有次看到臧克家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他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他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他抬头望望前面”,忽然觉得这仿佛就是当年自己的写照,不由对那匹可怜的老马心生同情和共鸣,以致于至今那首诗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就样,秋收之后生产队男女老少挑着公粮去八里路外的公社粮站卖。卖了好多年之后,终于到了七十年代中叶,村里买了手扶拖拉机,又修了土路。虽然那手扶拖拉机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蹦蹦跳跳像只蚂蚱,能把上面坐的人给颠下来;毕竟牠可以运输公粮,代替我们用肩膀挑着走过去啦。
从这些切身体会里我们深深感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真的。
很多田间劳作的事情如果能够交给机械,就最好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用人力去拼。
科技兴农才是个明智的策略。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 NIKON CORPORATION , NIKON D7200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6 11:15  #57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50多年前,手扶拖拉机在江南农村、那可是个稀罕物,物以稀为贵。
当那个形状古怪的“大蚂蚱”拖拉机第一次连蹦带滚地顺着土路开进我们乡村的时候,拖着鼻涕的孩子们都尾随牠喊着追着看热闹;“大蚂蚱”机手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也恰到好处地加大油门,让那“大蚂蚱”使劲喷出黑烟,发出“嘭嘭”的巨大响声,越发让人敬畏。
第一批机手都是很有面子的人。他们将成为第一代农业工人。然而,第一批“大蚂蚱”并非拿来耕地(生产队里有耕牛)、主要用于运输像卖公粮、拖化肥,顺道还可以捎带个乡亲,提供“免费车”便利。因此在平路上,“大蚂蚱”拖带的车厢边沿总是有人坐着。
机手成为“有特权”的公民,因为他如果不高兴,就随时可以叫“乘客”们统统下去;他高兴起来,就可以帮别人捎脚带点东西。大队干部经常受益,所以机手们很“受宠”,只要不犯大的事,一般的枝节问题都无人过问。
时间长了,机手就有点飘飘然。这不,一个“大蚂蚱”拉着东西,居然在公路上和bus较劲,看谁跑得快。“大蚂蚱”开足马力,吐着黑烟、拼着老命抢了先,大有一骑绝尘的气势。
那bus司机一来见多识广,不想出风头;二来车上有几十个乘客,哪能和“大蚂蚱”去飙车?于是他很大度地情愿跟在“大蚂蚱”的烟雾里、照样不急不慌。
转过弯去,却见“大蚂蚱”歪倒在路边水沟里,机手在一旁沮丧地抓着头。原来是“大蚂蚱”速度过快,转弯不及,翻进水沟。
Bus司机停车帮着机手将“大蚂蚱”栓到车后、设法拖出窘境(这似乎是当时江湖上的规矩,见难就帮),还不忘敲打机手一句“小伙子,幸亏你的车只有12马力,假如你像我这样有120马力,岂不要开到天上去啦?”那机手尴尬地笑着,那个笑容啊比哭还难看。
我当然很羡慕那些机手,不过被两件事情改变了看法。
有次搭乘“大蚂蚱”去南京炼油厂捞废油、运回来烧窑。清晨出发、傍晚才到,那机手脱下裤子给我们看他那可怜的屁股,被颠得不仅肿胀而且遍布裂口。疼啊。关键是第二天还得沿着原路再颠簸回去,一路上就得咬着牙坚持。真是不易。
还有一次,我在村东的湖堤坝处遇见小伙伴小春开着“大蚂蚱”迎面而来。他很幸运被选为第二代“大蚂蚱”机手,也是颇为神气。远远看见我等旧时伙伴,他倍觉精神,不敢松手招呼(因为堤坝路面很窄,需要双手紧紧抓住“大蚂蚱”的扶手),只能注目致意。
等到离我们还有不到10米处,忽然“大蚂蚱”不听话地向右偏转,整个“大蚂蚱”和拖车瞬间倾覆,顺着堤坝侧面向着水面滚去。小春还算机灵,急急忙忙跳出驾驶座,趴倒在地面,回头眼巴巴地看着“大蚂蚱”栽进水里。
当时还好没有安全带这一说,否则他根本来不及解开安全带、就会被连人带车滚进水里。
发生在眼前的活生生一幕,应验了村里老人的古话“行船跑马三分命”。
老人们常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山看了一样平”。还说,不要“只看到强盗吃肉,看不到强盗受罪”。仔细想想,这都是很有哲理的。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s(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6 16:03  #58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50多年前的bus司机比“大蚂蚱”机手更有权威。
那年去高淳的花山一带替窑厂催要欠账,归途中bus停靠一个山沟沟小站。两个农民等了半晌,却只有一个空位。因为一天只有一班车,剩下的农民就想恳请带他一程。
司机黑着脸,公事公办说“不行”。那位农民只得转头回去,明天再来候车。我想车上人都和我一样心有不忍,可是谁敢惹这位师傅?!
那年头很多驾驶员都是在川藏线上复原的运输兵,技术高强,到了江南平原地带仿佛闭着眼睛都能开车一般。
胆大就有胆大的坏处。一辆从高淳开出的bus中途抛了锚,油管系统出故障。驾驶员在部队里用过直流油(那是荒山野岭里没有办法而不得已的违章操作),满不在乎地故伎重演。
他让乘客不要乱动,就让车上年轻女孩子售票员帮着他将供油管直接连上油箱,然后发动汽车。
“轰”的一声,发动机回火点燃了油箱。伤亡惨重不说,那女生还是县城车站站长的女儿,近日准备结婚。祸闯大了。
有的时候,车祸很离奇。
邻村有个老汉外号“野猫”,身手敏捷。他女儿年幼之时,听人家议论说外面打死了一只野猫,立即尖声大哭起来,以为是她爸爸(笑)。女儿结婚后有两个孩子,她丈夫更是身手敏捷,在草台班子里演过戏、翻过跟头什么的,属于乡村青年里很出众的那种。
不幸的是,“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天他和几个年轻人走在公路上,后面来了一辆货车,速度很快(那时乡村公路上很少有车)、拖着滚滚灰尘。
别人都赶紧躲避一旁,他心想自己动作敏捷,寻常跳爬到“大蚂蚱”上那是手到擒拿。于是他纵身一跳,想窜上卡车的驾驶室的踏脚处站住、再顺便搭个顺风车。
可惜,他轻视了汽车巨大的冲击力,被撞反弹,飞出去好几米、倒地身亡。驾驶员立即刹车、但是回天无术,旁边的同村同伴们犹如在梦中一般。
从法律上讲,司机无责。“野猫”教他女儿带着两个孩子跪在司机面前哭嚎不止,不给钱就不起来。
当然在后来,运输公司出于人道主义,还是给了赔偿。
同村的伙伴们后来据说都纷纷发现以前那老兄送给他们的照片全变模糊了。多瘆人啊。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s(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 此帖由 闇夜公爵 最后编辑于: 2022-08-16 16:06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7 11:42  #59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有时候,灾祸会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那是70年代初,我去八里路以外的公社所在地小镇办事。公社大院坐落在一个高坡,往下走不远就是一条公路。公路不宽,不定期会有养路队拖着板车往上面撒沙子维护,要不然就成了更加颠簸的砂石土路。
那天我办完事后、顺坡走到公路,远远地看见一辆扁头货车由南向北飞快地驶来。那年代的公路上几乎看不到其他车辆,因此司机们都尽量地开得快。
忽然,车速太快的货车居然左前轮驶到公路西侧的土坡上。我一看觉得不妙,感觉这辆车虽然离开我还有十几米、但是会出事故,立即向公路东侧飞奔躲避。
果然不出所料,货车压着土坡前行了十米左右,终于向东侧翻,重重地摔在马路上,距离我最多4米。一声巨响,泛起冲天的灰尘还夹杂着驾驶室的玻璃碎片。
定睛一看,啊?侧翻的扁车头下面居然有个老人被压在下面,只露出半个脑袋。老人的脸色已经变得土灰,鲜血从他戴着的毡帽下慢慢流出来。
扁车头朝上的车门被踢开了,肇事的男司机挣扎着爬了出来。他一看地上被压着的老汉,立即歇斯底里大叫起来:“压死人了!出事啦!快打电话啊!”然后很聪明地往高坡上的公社大院里跑去(去打电话?还是寻求庇护?)。
货车翻在那里,血在汨汨地流出来,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人们七嘴八舌、在关心这个正在路上走、而不幸被翻车压死的老人究竟是谁。
我走了,踏上回小村的归途。
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近距离看到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也是我第一次直面交通事故。恐惧和恶心笼罩着我,那个可怕的场面很久很久都难以忘记。
第二次看见交通事故,是在三十多年之后。
2005年在加拿大参加会议,夜晚走过大街,看见警车呼啸而来,警灯闪烁。几辆警车很专业地堵住街道,隔开观望的人群。肇事车辆那边在紧张地施救。
国内国外,城市乡村,都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应对的措施大不相同。毕竟30多年过去了,时代在进步。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22-08-17 15:41  #60
会员
闇夜公爵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929
发帖数: 2924
注册日期: 2009-09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要说亲身经历交通事故,我在70年代初期遇到过一次。
那时我从县城回插队乡村去,搭乘bus但是已经没有座位。好在那时候也就20岁吧,年轻力壮,站着也没事。我就站在中部乘客上下的那扇门附近,右手握住立柱,眼望着bus行进的前方。
从县城车站也就开出去不到2千米吧。刚刚过了河上那座拱形桥,有点下坡,bus的速度自然也不慢。
忽然,我看见前方一辆卡车停在路面,刹车灯没亮但是车体不动,而我们的bus正在向牠尾随冲去。由于两车的距离只有不到十米,眼看着前车的车厢越来越近。
“不好,要撞车了”!当时心里一闪念头,原来弯曲抓住立柱的右手立即运劲、想保持自己的平衡。哪里来得及?
bus的动量太大了,人体的反应根本跟不上。就在自己十分清醒的情况下,眼巴巴地看见客车很温柔地吻上了前车的车厢后部。
我猜客车司机出于本能、是踩了紧急刹车,可惜由于距离太短,两车还是相撞。在我的右手竭力想撑住身体不往前冲的努力下,我的额角依然被强大的动量带着、撞击在立柱上。根本防止不住、也根本来不及躲闪。
巨大的惯性其力量远远大于人体肌肉力量,碰撞发生在一秒之内、人体也来不及转头。很多动作要是放在平时想起来,嗐,还还不容易?右手hold紧点,胳膊伸直喽,脑袋让过那飞扑过来的立柱……。任您平时怎样去设想、怎样去练习,到了真正相撞的时候都没有用的。想想容易、做起来难。
唯一的好处,是我站着、看到了即将发生的相撞,好歹有了防备。
客车里坐着的那些乘客既没有看见险情,又没有半点准备。他们的脑袋不由自主地向前运动,撞在前排座椅上,伤痛更甚,哭喊声瞬时爆发,乱成一团。
人在汽车面前是那样的渺小和软弱。
想想“野猫”老汉的女婿,他居然还幻想着跳上疾驰的卡车,双脚站在踏板上,用手抓住驾驶室的门把手。真是异想天开。他也许以为能像《铁道游击队》那样扒火车,嗐,傻小子,那是拍电影啊!
闇夜公爵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6):    1  2  3  4  5  >>   2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21:20.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