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行摄天下 > 论石窟艺术  
回复帖子 总页数 (6):    1  2  3  4  5  >>   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红玫 于 2007-12-15 12:49 加入推荐
2007-12-15 13:49  #31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引用:
最初由 静安哈哈 发表
1500年前的宗教艺术,虽经苍桑却仍散发着令人震撼的魅力。谢分享。

谢谢静安哈哈的欣赏:)

第十五窟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四壁满雕千佛,人称“万佛洞”。西壁中部佛龛龛楣上的水藻、鱼鸟浮雕,运用的浮雕加阴刻的技法,更具装饰性,画面中沙鸥翔集、鱼跃于渊,造型生动、华丽典雅。

千佛的开凿流行于北魏,源于“三劫三世千佛”术语,佛教将过去劫、现在劫、未来劫称为“三劫”,每一劫又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称之为“三劫三世”。每一劫世中各有一千人成佛教化众生,这就是“三劫三世千佛”。还有一个佛教术语是“三劫三世十方诸佛”,每一世有一个空间,以须弥山为中心,划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统称十方,每方内又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教化众生。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7 11:51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3:52  #32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为北魏时期高僧昙曜于文成帝和平年间主持开凿,通称“昙曜五窟”。说起昙曜开凿石窟,应该从“魏太武灭佛”讲起。

北魏从道武帝拓跋洼定都平城(大同市)开始,注意推祟佛教,平城一度造寺建佛盛行,僧侣人数增多。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仍然祟教佛法,但太武帝主要祟尚武力,通过战争兼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司徒崔浩是太武帝的谋臣,在战争中出谋划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信奉道教。在崔浩的引导下,太武帝对道教产生了兴趣,太延六年(公元440年)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大肆宣扬道教。恰好在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陕西发生盖吴起义,在平定过程中,太武帝在长安一座寺院内发现了兵器、藏在寺院中的女人。于是,太武帝在崔浩的鼓动下,开始下令全国性灭佛、毁坏寺院、烧经书及坑杀僧人,使佛教传人中国后首次遭到打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灭佛事件,佛教界称为“法难”。佛教史将太武帝灭佛、以后的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五代后周世宗灭佛,统称“三武一宗”。

据说太武帝灭佛后身染重病,对灭佛深感后悔,并且诛杀了崔浩等人。太武帝的孙子文成帝继位后,又开始恢复佛教,很快各地建寺造佛,允许高僧复兴佛法。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7 11:49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03  #33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昙曜少年时出家,原是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的高僧,到达平城后受到太子拓跋晃的礼遇,开始管理众僧。太武帝灭佛时,他逃离了平城。文成帝兴佛后,昙曜在路边巧遇文成帝车队,俗话说马识善人,文成帝的马咬住昙曜的袈裟不放,于是昙曜就成为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沙门统”。昙曜是以禅业著称的高僧,在文成帝的赞同下,选择了武周山南麓这块幽静之处进行开窟修禅。从公元460年开始,昙曜组织了开凿石窟的建设,十六至二十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

五窟的内容,强烈地反映出国家集权色彩,表现出佛教对王权的依赖性,佛教徒们忠君礼佛、拜佛如同礼皇帝。五窟的主佛像均是北魏的皇帝,从第16至20窟依次为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未继位)、文成帝。

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立像暗喻道武帝,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波状发,着褒衣博带式佛装,胸前结带下垂,衣纹作平直阶梯式,属于太和改制后的样式。第16窟为三世佛,主佛释迦立像高13.5米,身着厚重的毛毡披,胸着佩结带,大裙齐胸,立于莲花座上,显示出道武帝拓跋珪征服鲜卑诸部,建立北魏王朝的英雄气概。我听导游说如今西方人所谓发明的领带源出处于此,不辩真伪,只为笑谈。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5 14:59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05  #34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第十七窟北壁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主像,高达15.6米,窟小像大,表现出明元帝拓跋嗣的盛气凌人的样式。东壁雕坐佛,西壁雕立佛,合称三世佛。西壁龛内右侧的供养天像,臂绕帔帛,下着长裙,双手捧莲蕾,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明窗东侧后期补刻太和十三年(489年)的佛龛,是研究云冈石窟雕刻艺术发展史的形象资料。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08  #35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第十八窟:主像为三世佛,北壁释迦立像高15.5米,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在石窟艺术方面,主像身着轻薄贴体、衣纹紧密的服装,反映了印度恒河流域一带笈多造像的某些特征。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09  #36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十八窟正壁东上方的罗汉浮雕造像,以个性突出、形象生动,或深目高鼻,面貌苍老;或嘴角上翘,笑容可掬;或双手扪胸,心领神会,慈容憨态,令人称绝,被誉为云冈早期造像的佳作。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13  #37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第十九窟:主像为三世佛,主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第二大佛像,其面相方圆,两耳垂肩,双肩齐挺,著袒右肩式袈裟,衣边饰折带纹,内著僧祗支,边雕环状忍冬纹条饰。主像是景穆帝拓跋晃的象征,拓跋晃是佛教的崇拜者,可惜未登王位便去世了。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7 11:52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16  #38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第十九窟外东西各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尊8米的倚坐佛像,这种三世佛的布局颇为新颖,西侧的罗眼罗实子因缘像,颇具西方造像风格。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23  #39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第二十窟:窟前壁约辽代以前的已崩塌,为露天造像,主像是三世佛,北壁凿释迦坐像,高13.7米,面相丰腴,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也常为作为云冈石窟的宣传标志。东侧的立佛像著通肩衣,体态端庄,西侧的立佛像早年已毁。主像的手势为大目如来“定印”状,定印又称禅定印,是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的意思。据说释迎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露天大佛是文成皇帝的象征,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大佛的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键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的特点。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4:27  #40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此,云冈皇家工程宣告结束。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21-45及一些未入编的小龛,主要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建筑工程,孝文帝迁都后的平城,仍然逗留了一大批中下层贵族和佛教僧侣。洞窟开凿的时间从494年开始至524年结束,规模不大,窟龛种类复杂。云冈石窟晚期主要以第33、35、38、39为代表,流行三壁三龛式的洞窟,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5:44  #41
会员
aliy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346
发帖数: 2194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江苏, 南京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佛教虽为外来宗教,但是在我国已经生根发芽
并融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玩味。支持原兄的旅游人文佳贴。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5 16:10  #42
会员
心之兰

级别: 大学四年级
精华: 8
积分: 30375
发帖数: 28350
注册日期: 2005-01
来自: 中国, 江苏, 徐州
阿原研究起石窟来了,厉害!佩服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享受旅程的快乐乃人生之意义所在。
个人博客http://xinzhilan59-js.blog.sohu.com/

QQ:75572790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6 20:46  #43
会员
松峤一岛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积分: 5115
发帖数: 4928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甘肃, 兰州
  此帖读后感:1、作者凭籍摄影过硬功夫,比之以往更讲究用光、构图、结像,以凸现云冈佛窟艺术之精髓。2、解说熔丰富的历史知识、宗教知识、建筑知识、人文知识于一炉,遣词准确、叙述生动、层次明晰,使读者获益非浅。3、欲去云冈旅游者若能通读细赏此帖,必将受益良多。4、学习感悟到了认真、踏实、不畏辛苦的精神。
  白璧微瑕:#25、32似有少、多字,#31、37似有错字,望订正。

  建议此帖加精!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藏网址
www.lanshengguanqi.com 揽胜观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6 21:59  #44
会员
鹤舞

级别: 小学二年级
积分: 92
发帖数: 81
注册日期: 2007-03
来自: 中国, 福建, FJ
看到题目有“论”就知必是好帖,我直接拿去当教材了,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
鹤舞清风~~~~~~~~~~~~~~~~~~~~~~~~~~~~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6 22:22  #45
会员
丛林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587
发帖数: 537
注册日期: 2006-07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喜欢#4,角度很好,光影很诡异,有股神气透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地方
对观察敏锐的人来说或许是一处可以暂时替代天堂的地方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6):    1  2  3  4  5  >>   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4:20.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