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行摄天下 > 论石窟艺术  
回复帖子 总页数 (6):    1  2  3  4  5  >>   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红玫 于 2007-12-15 12:49 加入推荐
2007-12-17 12:25  #46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谢谢ALIY、兰姐、鹤舞和丛林等影友的欣赏,特别是一岛兄的指正,我已进行修正,特此感谢:)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相机信息 Nikon D70(参数/报价)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2:36  #47
会员
一梦如是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积分: 735
发帖数: 684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甘肃, 兰州
石窟里面大多好像都不让拍照啊,斑竹是怎么拍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作如是观。”我有我的爱憎,在这尘世里岖岖而行.........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6:18  #48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引用:
最初由 一梦如是 发表
石窟里面大多好像都不让拍照啊,斑竹是怎么拍到的?

呵呵,,,除了敦煌之外,云冈和龙门石窟还是让拍的。
上周说罢云冈,这周开摆龙门阵

二、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现在的洛阳共有八大景和八小景,其中以龙门石窟、关帝庙、白马寺最为有名,周边风景有刘秀墓、黄河小浪底及少林寺,做为国内三大艺术石窟,龙门是少不了的必行之程。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7 18:25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6:21  #49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先介绍一下龙门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龙门距洛阳市区有13公里,以前觉得很漫长,现在城市扩张了,特别是近几年的洛阳新区直接发展到了关帝庙,龙门便离城市越来越近。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6:26  #50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石窟以西山为主,东山也称香山,因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香山寺始建于北魏(516年),武则天当政时经常带领群臣在香山寺中游宴赋诗。白居易晚年也常住在香山寺里,自称“香山居士”,死后便葬在香山脚下。香山寺还有1932年所建蒋介石别墅一座,那是1932年民国政府迁都洛阳,为蒋阶石宋美龄避暑所建。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7 18:15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6:28  #51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相传东、西两山本为一体,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大斧把它劈成了两半,从此两山对立伊水中流,远远看去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便有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6:35  #52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后魏文帝迁都洛阳,便开始在龙门凿石,此后石窟便一直延续到盛唐。另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因宫城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均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伊阙得名“龙门”,鲤鱼跃龙门的典故据说就出自这里,如今所建的龙门桥长虹卧波,飞架于伊水之上。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6:58  #53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公元494年)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

自公元3世纪佛教造像艺术传入中国后,最初的敦煌莫高窟就有许多无佛的空窟。可敦煌的砾石太松散,所以壁画出了名;云冈石窟的砂岩也是颗粒松散而难以精雕细刻,龙门石窟的开凿比云冈石窟晚了大约半个世纪,但是龙门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除比之外,龙门石窟中北魏石窟的艺术风格同云冈石窟相比,呈现出从直平刀法向圆刀刀法过渡的趋势。在龙门,中国石窟艺术进入鼎盛期,鬼斧神工既雕出了最大的卢舍那佛,高达17.14米,也凿出了最小的佛像,连头带身,总共不过2厘米!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9 14:39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05  #54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然而,龙门石窟在历史上却惨遭摧残,在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中,龙门石窟就遭受了后三次灭佛事件(北周武帝、后周世宗、唐武宗)的破坏。此外由于近代中国国弱民贫,龙门石窟的大中型洞窟惨遭盗凿。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06  #55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普爱伦1925年去敦煌剥壁画未遂,转而找到北京文物奸商岳彬,定价洋一万四千元要龙门最大最精致皇家礼佛图,岳彬找到当地邻村一伪保长王梦林,寻了3名石匠,洞外土匪持枪放哨,洞内微弱煤油灯照着,一点一点凿去,一凿就是5年。为方便偷运,美轮美奂的巨幅佛图,支离破碎成残片。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11  #56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破坏较严重的有古阳洞、莲花洞、宾阳中洞、魏字洞、火顶洞、擂鼓台北洞、看经寺等。以上洞窟精美造像的头部多被盗凿,流失海外,致使身首异处。据早期图片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1907-1948年间龙门石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共凿、毁主像200多尊,其它各类造像1060多尊。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13  #57
会员
有意无意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574
发帖数: 536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上海, 上海
中国有四大石窟,我去过其中的二个莫高窟,龙门石窟。其他二个没有机会,当时没有相机哦,可惜拉。其实杭州的灵隐寺也有个石窟叫飞来峰,里面有许多佛像,就是规模不如它们大咯。好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38  #58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它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尽管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

佛经中西方三圣是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龙门石窟很多洞窟所供主佛是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而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由于北魏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这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洞口内壁两侧原刻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1934年被普爱伦盗走后,现存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艺术博物馆。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48  #59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引用:
最初由 有意无意 发表
中国有四大石窟,我去过其中的二个莫高窟,龙门石窟。其他二个没有机会,当时没有相机哦,可惜拉。其实杭州的灵隐寺也有个石窟叫飞来峰,里面有许多佛像,就是规模不如它们大咯。好片,

呵呵,,,无意好,麦积山石窟无论从名声还是艺术角度上来讲与前三者还是有段距离的,所以一般国内石窟还是常称三大,南方的石窟都较小,除杭州灵隐寺外,南京栖霞山石窟要算是南方最为有名的了:)

继续接着说:

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完工于唐高宗时期(650-68年),主尊阿弥陀佛高近10米,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之为“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主佛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洞口南侧“龙头”柱础属北魏作品。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阿原 最后编辑于: 2007-12-17 18:00 ]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2-17 17:52  #60
版主
阿原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14
积分: 16767
发帖数: 15324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福建, 厦门
宾阳南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半途而废,在隋唐时代又继续开凿。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正壁五尊主像完工于唐贞观十五年,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系魏王李泰为生母长孙皇后祈冥富而作,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
阿原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山海一壶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6):    1  2  3  4  5  >>   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8:45.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