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市
回城区在旅社休息一会后,我再次出门,这回要去苏公塔、郡王府,也是看见有通往的公交车而起心的。那公交车我上去时还有很多人,我下去时就只有我一人了。 仗着是剩下的最后一位客,我问开车的师傅,吐鲁番有否古城,说有个交河故城。问还有人居住否,说全迁走了,修成了景点。我虽因此没了什么兴趣,还是询问了去交河故城的走法。 那公交车并不到苏公塔或郡王府跟前,距离大约一公里,就叫我下车了。下车之处是个岔路口,去苏公塔走那仅铺有碎石的狭窄公路下去。顺那碎石窄道转个弯,便望见了苏公塔。 泥色的苏公塔新意还浓,好在形状不同于我以前所见,是一座高瘦的圆锥之塔,塔下附有一座方形屋堡。可以拍个远景。 拍过远景之后,已无兴趣下去近观那新意还浓的苏公塔了。我也没就此回城去,而是往苏公塔面对的山坡上爬,也就是那碎石窄道旁边的山坡。因为那坡上也种有葡萄,地垄的架子上缠满绿意葱茏的藤蔓。 这路边坡上的葡萄园,有别于那葡萄沟里的,这里葡萄的粗大老根,是伸入垄下沟中的,那沟也深些,并有几分湿意,显然是刚注过水。见此我才明白地垄间浅沟的真正用途,原来少雨的新疆,葡萄是这样灌溉种出来的。 穿过葡萄园爬上土坡,竟到了郡王府跟前。令我意外却不惊喜,郡王府也是泥色的,也是新意还浓,造型还没苏公塔来得别致,就一道围墙围着一座两层的平顶楼房而已,楼梯设在中间。我更是过门不入,连门票多少都没去问。 顺着郡王府围墙外的机耕路走去,便走进了村庄。村庄里的屋居也是泥色的,不过颜色深点;也是两层楼,不过上层是透空墙的;也是门高户大的,不过霸气少一点。大门内的院子里,搭着天棚,遮蔽出一片阴凉。 在吐鲁番,我已走过了几个村庄,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最喜爱的,就是这片院落里的阴凉。其次就是那高大门户、透空的楼房。我以为,透空的楼房是为晾葡萄干的,高大门户则是为便于牛马车进出,以及空气流通吧。 我四月十日进的新疆,到吐鲁番已是五月十二日了,这一个月里,只差一个鄯善县,我就转完了新疆的北部和中部所有的县市,让我感到民俗味最浓的就是吐鲁番了,主要是体现在民居和商品上,其次是人们的衣装。 吐鲁番还有一样多于别处,那就是放在大门外大树下的床。多是双人宽床,也有吊床。吊床多吊在桑树的粗枝上,睡在其上,可以伸手摘桑椹吃了。若荡一荡,是否就有桑椹直接掉入嘴中呢? 走过村庄时,总遇见有人车拉或车驮着嫩葡萄藤,有些奇怪,不知何用。直到在郡王府后的村庄里,看见几头白花奶牛在吃,才知道葡萄藤还可以喂牛。
古磨 上传了这个图片:
![](https://p.nphoto.net/forums/image/201103/23/3a749f5b664736a879ce91bbb27a0c76.jpg)
相机: FUJIFILM , FinePixViewer Ver.4.2 更多EXIF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