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中国摄影发展方向的思考  
回复帖子 总页数 (30):    1   <<  16  17  18  19  20  >>   30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NNN 于 2007-02-26 03:27 解除置顶
2007-02-19 17:20  #226
会员
文卓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78
发帖数: 173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江南铅刀DX所言极善:我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应该差别在对待“人性”这个问题上,毕竟文明,文化是人为创造的嘛!怎么看待人,该是最根本地东西!
儒教文化的“性本善”变成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伪善”,认为人性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所以才有三纲五常等等违反人性的东西在中国长期盘桓不去,所以,摄影思想标准可以不涉及人性的东西,甚至将人性视为禁区,只见物,不见人,因为涉及人就有可能危及“性本善”,就有可能违反“唯美”的评判标准,因为揭示人性的片子往往是不美的。所以唯美风光摄影标准为什么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与传统儒教文化一脉相承的,以美来掩盖伪善。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19 17:36  #227
会员
文卓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78
发帖数: 173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什么是美的?
芙蓉姐姐引以为自傲的“S”身段造型究竟是美的还是丑的?
如果你认为他不美,又何以解释用到了S造型就会很美的摄影构图理论。
如果你认为她很美,又何以解释按照传统审美理论她确实很丑。
如果你对她美不美没有感觉,又何以解释芙蓉姐姐可以在世人面前大红大紫的现象。
芙蓉姐姐红火起来,最早是始于“S”造型,你能够回答是因为美带来的还是不美带来的?

真是客观的标准;善是道德的标准;美是一个主观的标准,也是一个说不清楚的标准,而“唯美”就是一个更加的、最最说不清楚的标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0:35  #228
会员
喝多了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积分: 1131
发帖数: 815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福建, 宁德
哈哈!我的水平有限,不过我觉的更好笑,象我们的水平这么次,有什么资格大书特书中国摄影的方向,真是已人忧天,还是把精力用来拍好片子吧,也别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误入岐途,还有那份拍片时的快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0:54  #229
会员
文卓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78
发帖数: 173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引用:
最初由 喝多了 发表
哈哈!我的水平有限,不过我觉的更好笑,象我们的水平这么次,有什么资格大书特书中国摄影的方向,真是已人忧天,还是把精力用来拍好片子吧,也别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误入岐途,还有那份拍片时的快乐!

没有理论支撑的摄影实践是盲目的,(盲目的意思是有眼无珠)终有一天你会找不到北。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1:39  #230
会员
虫虎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496
发帖数: 2349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关于“方向”的前沿课题
我觉得讨论越来越上路,理由是我们开始触及中西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课题。这些问题并非属于少数社科学者,如果能在大众(或分众,而非小众)讨论出点结果,其现实意义恐怕远远高于纯学术研究。

对于中国,我们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潜意识惯性,西化的具体操作连连节外生枝,全盘西化更遭遇抵制。既然有超强的同化能力,西化并不可怕。引进西方现代和当代思想,能否运用这些先进的批判工具,给自己的传统好好照照镜子,做一次比较彻底的清算,通过中西比较甄别各自的优劣,乃是当务之急。文卓DX谈到儒教文化造成的伪善,很有价值。个人的一个观点,我们讲弘扬传统,应该把时间坐标移到孔子之前,那是真正的精华。

介绍性地讲,西方的前沿课题是全面自我批判,自废武功之后,如何补气的问题。形而上学和理性思辨被瓦解了,人的思维方式需要丰富。理性思维并非证明无用,但发现了其中的局限性,西方正在积极地探索非理性,离悟性越来越接近。有意思的是,西学先从自然科学突破(神经科学为最前沿),“证明”悟性是科学的,从而取得比较广泛的价值认同,把打入冷宫两千多年的玄学恢复名誉。中国在悟性思维方面的研究有先天的优势,能否把握机会,要看自己的心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吃饱了撑了打的第一个响嗝(1991)
Art=Communication(1997)
艺术回归大众=大道无形(200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2:23  #231
会员
虫虎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2496
发帖数: 2349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解构主义和禅
读了国内学者的一些文章,发现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曲解解构主义,表现在试图给解构之后的残余物寻找具体意义,颠覆了一个东西同时在构建另一个东西,导致颠而不覆。中外有几位学者,我觉得理解透彻,提出了禅学就是一千多年前发明的解构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学说的始作俑者)解释解构的残余物十分晦涩(一种漂浮的“能指”),禅宗把世俗的“执着”,通过悟性思维彻底解构之后,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衾的“空”的世界。禅学既浅显,又深奥,其思维深度,西学只能望其项背。

以前在实验版谈过解构主义,虽有消遣之嫌,胜过曲解。

2006-04-20 -----------------------------------------------
特别严肃的搞笑:施舍的乞丐--解构主义应用实例

“解构”一词在百度搜索里返回763,000个结果,确实是个时令中文的流行语。由于接连遭遇误读,我开始怀疑,解构主义在中国具体应用的真伪问题。

现在我们用“原装正品”的德里达解构方法做一次特别严肃的搞笑。见图(我自己拍的):



此图的表面意义很明确。文本就是“老妇在行乞,少妇在施舍”。显然,少妇处于优越地位(请记住)。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文本。先列出文本背后的一个结构:“施舍能满足人的需求。”,再用它分析文本:“通过施舍,老妇得到物质满足(金钱),少妇得到精神满足(行善)”。此为文本结构。

下一步,颠覆结构,开始解构。相同文本(“施舍”)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精神满足比物质满足更重要。因此,“通过施舍,老妇实际上满足了少妇的精神需要,而且实际上精神需要更有价值”。

最后,被颠覆的结构回朔到原文本:“老妇在施舍,少妇在行乞”。现在,老妇处于优越地位。

运用西学的逻辑实证,我们三步,把黑的变成了白的。

还可以进一步做二次解构(解构的解构)。此时,更高一层的文本就是原来的结构:“施舍能满足人的需求”,显然,施舍是有益的(请记住)。针对该文本,我们给出一个背后的结构:“人满足了会有幸福感”。

然后,颠覆结构。相同文本(“满足”)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人的欲望永无休止,因为总不知足,人满足了实际上会要求更多的满足,又由于不可能得到一切,反而会痛苦。因此,“人满足了会产生罪恶的欲望”。

最后,被颠覆的结构回朔到原文本:“施舍不可能满足人的需求,而且还是罪恶行径”。现在,施舍变成是有害的。

运用西学的逻辑实证,我们三步,把黑白颠倒的背后,再颠倒黑白,用这样严格的思维,可以一直颠倒下去,做N次解构。

这就是西方当代的哲学困境:我们没有真理,我们都是骗子,我们在相互欺骗中生存。生活就是在颠来倒去中搞笑,玩痞,装酷,泼皮。西方玩到九十年代累了,疲了,颠倒不出新花样,于是开始寻找出路,进入“重构”时期。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继续这个搞笑游戏,骗得正欢。

但中国文化也幸运,禅学给出一个现成的出路。禅学的思维方法就是最彻底的解构。如何摆脱无休止的颠倒?悟境!放下二元的执着,进入绝对的一元。


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吃饱了撑了打的第一个响嗝(1991)
Art=Communication(1997)
艺术回归大众=大道无形(2005)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5:09  #232
会员
Nice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精华: 6
积分: 7172
发帖数: 5994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北京, 北京
Re:解构主义和禅
引用:
最初由 虫虎 发表
读了国内学者的一些文章,发现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曲解解构主义,表现在试图给解构之后的残余物寻找具体意义,颠覆了一个东西同时在构建另一个东西,导致颠而不覆。中外有几位学者,我觉得理解透彻,提出了禅学就是一千多年前发明的解构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学说的始作俑者)解释解构的残余物十分晦涩(一种漂浮的“能指”),禅宗把世俗的“执着”,通过悟性思维彻底解构之后,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衾的“空”的世界。禅学既浅显,又深奥,其思维深度,西学只能望其项背。

以前在实验版谈过解构主义,虽有消遣之嫌,胜过曲解。

2006-04-20 -----------------------------------------------
特别严肃的搞笑:施舍的乞丐--解构主义应用实例

“解构”一词在百度搜索里返回763,000个结果,确实是个时令中文的流行语。由于接连遭遇误读,我开始怀疑,解构主义在中国具体应用的真伪问题。

现在我们用“原装正品”的德里达解构方法做一次特别严肃的搞笑。见图(我自己拍的):



此图的表面意义很明确。文本就是“老妇在行乞,少妇在施舍”。显然,少妇处于优越地位(请记住)。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文本。先列出文本背后的一个结构:“施舍能满足人的需求。”,再用它分析文本:“通过施舍,老妇得到物质满足(金钱),少妇得到精神满足(行善)”。此为文本结构。

下一步,颠覆结构,开始解构。相同文本(“施舍”)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精神满足比物质满足更重要。因此,“通过施舍,老妇实际上满足了少妇的精神需要,而且实际上精神需要更有价值”。

最后,被颠覆的结构回朔到原文本:“老妇在施舍,少妇在行乞”。现在,老妇处于优越地位。

运用西学的逻辑实证,我们三步,把黑的变成了白的。

还可以进一步做二次解构(解构的解构)。此时,更高一层的文本就是原来的结构:“施舍能满足人的需求”,显然,施舍是有益的(请记住)。针对该文本,我们给出一个背后的结构:“人满足了会有幸福感”。

然后,颠覆结构。相同文本(“满足”)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人的欲望永无休止,因为总不知足,人满足了实际上会要求更多的满足,又由于不可能得到一切,反而会痛苦。因此,“人满足了会产生罪恶的欲望”。

最后,被颠覆的结构回朔到原文本:“施舍不可能满足人的需求,而且还是罪恶行径”。现在,施舍变成是有害的。

运用西学的逻辑实证,我们三步,把黑白颠倒的背后,再颠倒黑白,用这样严格的思维,可以一直颠倒下去,做N次解构。

这就是西方当代的哲学困境:我们没有真理,我们都是骗子,我们在相互欺骗中生存。生活就是在颠来倒去中搞笑,玩痞,装酷,泼皮。西方玩到九十年代累了,疲了,颠倒不出新花样,于是开始寻找出路,进入“重构”时期。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继续这个搞笑游戏,骗得正欢。

但中国文化也幸运,禅学给出一个现成的出路。禅学的思维方法就是最彻底的解构。如何摆脱无休止的颠倒?悟境!放下二元的执着,进入绝对的一元。


虫虎兄, 你太有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5:10  #233
会员
Nice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精华: 6
积分: 7172
发帖数: 5994
注册日期: 2006-01
来自: 中国, 北京, 北京
引用:
最初由 文卓 发表
江南铅刀DX所言极善:我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应该差别在对待“人性”这个问题上,毕竟文明,文化是人为创造的嘛!怎么看待人,该是最根本地东西!
儒教文化的“性本善”变成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伪善”,认为人性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所以才有三纲五常等等违反人性的东西在中国长期盘桓不去,所以,摄影思想标准可以不涉及人性的东西,甚至将人性视为禁区,只见物,不见人,因为涉及人就有可能危及“性本善”,就有可能违反“唯美”的评判标准,因为揭示人性的片子往往是不美的。所以唯美风光摄影标准为什么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与传统儒教文化一脉相承的,以美来掩盖伪善。


文桌兄, 你太有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8:07  #234
会员
可娜的世界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730
发帖数: 1498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加拿大, Ontario, Thunder Bay移居London了。
讨论变得也越来越有意思了,而且感觉这种讨论问题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严肃,风气很正,人们彼此尊重,非常欣赏各位就问题而发表看法,阐述观点,不再争吵和讽刺,坚决支持各位继续,俺作为你们的忠实的听众,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无当你们论述完自己的观点,最好在最后来一个段落小结,对自己的观点来一个“一句话的总结”, 这对阅读帖子的摄友们会有所帮助会吧。谢谢各位!


[ 此帖由 可娜的世界 最后编辑于: 2007-02-20 10:25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那些瞬间失去生命的同胞姐妹相比,与那些在灾难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人们相比,我们任何的痛苦和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

其实快乐很简单,把每天当成人生最后的一天来过就行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09:57  #235
会员
铱君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积分: 5382
发帖数: 5356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广西, 南宁
Re:解构主义和禅
引用:
最初由 虫虎 发表
读了国内学者的一些文章,发现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曲解解构主义,表现在试图给解构之后的残余物寻找具体意义,颠覆了一个东西同时在构建另一个东西,导致颠而不覆。中外有几位学者,我觉得理解透彻,提出了禅学就是一千多年前发明的解构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学说的始作俑者)解释解构的残余物十分晦涩(一种漂浮的“能指”),禅宗把世俗的“执着”,通过悟性思维彻底解构之后,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衾的“空”的世界。禅学既浅显,又深奥,其思维深度,西学只能望其项背。

以前在实验版谈过解构主义,虽有消遣之嫌,胜过曲解。

2006-04-20 -----------------------------------------------
特别严肃的搞笑:施舍的乞丐--解构主义应用实例

“解构”一词在百度搜索里返回763,000个结果,确实是个时令中文的流行语。由于接连遭遇误读,我开始怀疑,解构主义在中国具体应用的真伪问题。

现在我们用“原装正品”的德里达解构方法做一次特别严肃的搞笑。见图(我自己拍的):



此图的表面意义很明确。文本就是“老妇在行乞,少妇在施舍”。显然,少妇处于优越地位(请记住)。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文本。先列出文本背后的一个结构:“施舍能满足人的需求。”,再用它分析文本:“通过施舍,老妇得到物质满足(金钱),少妇得到精神满足(行善)”。此为文本结构。

下一步,颠覆结构,开始解构。相同文本(“施舍”)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精神满足比物质满足更重要。因此,“通过施舍,老妇实际上满足了少妇的精神需要,而且实际上精神需要更有价值”。

最后,被颠覆的结构回朔到原文本:“老妇在施舍,少妇在行乞”。现在,老妇处于优越地位。

运用西学的逻辑实证,我们三步,把黑的变成了白的。

还可以进一步做二次解构(解构的解构)。此时,更高一层的文本就是原来的结构:“施舍能满足人的需求”,显然,施舍是有益的(请记住)。针对该文本,我们给出一个背后的结构:“人满足了会有幸福感”。

然后,颠覆结构。相同文本(“满足”)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人的欲望永无休止,因为总不知足,人满足了实际上会要求更多的满足,又由于不可能得到一切,反而会痛苦。因此,“人满足了会产生罪恶的欲望”。

最后,被颠覆的结构回朔到原文本:“施舍不可能满足人的需求,而且还是罪恶行径”。现在,施舍变成是有害的。

运用西学的逻辑实证,我们三步,把黑白颠倒的背后,再颠倒黑白,用这样严格的思维,可以一直颠倒下去,做N次解构。

这就是西方当代的哲学困境:我们没有真理,我们都是骗子,我们在相互欺骗中生存。生活就是在颠来倒去中搞笑,玩痞,装酷,泼皮。西方玩到九十年代累了,疲了,颠倒不出新花样,于是开始寻找出路,进入“重构”时期。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继续这个搞笑游戏,骗得正欢。

但中国文化也幸运,禅学给出一个现成的出路。禅学的思维方法就是最彻底的解构。如何摆脱无休止的颠倒?悟境!放下二元的执着,进入绝对的一元。


禅的东西太深奥,弄不懂。
不过,虫虎先生这张片子其实不搞笑,尽管这是一种“严肃的搞笑”。
PP拍得非常精彩,抓取的瞬间很说明问题。老妇脸上的表情心安理得而略微透出一点贪婪,接受施舍的双手劲道十足。少妇递出票子进行施舍的同时并不停下的脚步,同样可以折射出少妇当时的心态。
于是明白3N版主为什么会凡遇丐者一律施舍一元,就算明知可能被骗,只要真正帮助到的人能够十中有一,足可于己心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吾乐,以及人之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13:07  #236
初级会员
雷达兵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1
发帖数: 1
注册日期: 2006-06
来自: 中国, 浙江, 11
那鲍哥们是位记者出身的吧.偏的不得了,如果做上领导岗位,那就完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15:40  #237
会员
喝多了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积分: 1131
发帖数: 815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福建, 宁德
引用:
最初由 文卓 发表

没有理论支撑的摄影实践是盲目的,(盲目的意思是有眼无珠)终有一天你会找不到北。

呵呵!看来中国又多了位,鲍昆式的人物,尽在脱裤子放屁,故弄神秘,连最起码的摄影和绘画本质的区别都弄不懂,还谈什么中国的摄影方向,谈什么找不到北,不过我也不会为摄影的北去怎么样,我拍片的目的就是寻找快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17:44  #238
会员
叶榆人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607
发帖数: 565
注册日期: 2001-12
来自: 中国, 云南, 大理
虫虎DX楼上以图来说解构,也引出了令人思考的问题。我以为,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握破与立,这也是中国与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的破与立的问题。也许可以说,这是中国摄影发展方向的关键。说白了,就是用什麽思想来解构中国摄影,怎样来颠覆,打破,重新构建。在这里,最起码,首先得对中国摄影从初期发展到今天的状态,作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轻易地,或漫不经心地来破与立。
我一直,不认为,在中国,摄影题材是影响中国摄影发展的原因,比如风光摄影与人文纪实摄影的何去何从,并不是影响中国摄影发展的障碍。不能把风光摄影与人文纪实摄影之争,当作是否利于中国摄影发展的方向问题。
我在楼上帖子,也说到,风光摄影是否有人文的东西,也是个应注意的问题。说白了,风光摄影,也可反映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的生存也是个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能盲目否定风光摄影。
一句话,就中国摄影发展问题上来说,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文化碰撞,不是在于争论风光摄影与人文纪实摄影的高下,而是在于碰撞中,把中国和西方文化思想读明白,知道什麽该吸收保留,什麽该抛弃,而不是用摄影题材来决定破与立。说白了, 破与立,是倒脏水与倒孩子的问题。如仅仅以摄影题材来决定破与立,也就是给某一题材开“绿灯”,给某一题材亮“红灯”,结果是一花独放。这是否能从固定思维中走出来呢?
以上是我读过虫虎DX楼上帖子后的胡思乱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有好眼力,看天看地
本帖评分记录
NNN   2007-02-20 21:56   +10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18:36  #239
会员
铱君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积分: 5382
发帖数: 5356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广西, 南宁
引用:
最初由 叶榆人 发表
虫虎DX楼上以图来说解构,也引出了令人思考的问题。我以为,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握破与立,这也是中国与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的破与立的问题。也许可以说,这是中国摄影发展方向的关键。说白了,就是用什麽思想来解构中国摄影,怎样来颠覆,打破,重新构建。在这里,最起码,首先得对中国摄影从初期发展到今天的状态,作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轻易地,或漫不经心地来破与立。
我一直,不认为,在中国,摄影题材是影响中国摄影发展的原因,比如风光摄影与人文纪实摄影的何去何从,并不是影响中国摄影发展的障碍。不能把风光摄影与人文纪实摄影之争,当作是否利于中国摄影发展的方向问题。
我在楼上帖子,也说到,风光摄影是否有人文的东西,也是个应注意的问题。说白了,风光摄影,也可反映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的生存也是个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能盲目否定风光摄影。
一句话,就中国摄影发展问题上来说,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文化碰撞,不是在于争论风光摄影与人文纪实摄影的高下,而是在于碰撞中,把中国和西方文化思想读明白,知道什麽该吸收保留,什麽该抛弃,而不是用摄影题材来决定破与立。说白了, 破与立,是倒脏水与倒孩子的问题。如仅仅以摄影题材来决定破与立,也就是给某一题材开“绿灯”,给某一题材亮“红灯”,结果是一花独放。这是否能从固定思维中走出来呢?
以上是我读过虫虎DX楼上帖子后的胡思乱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吾乐,以及人之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2-20 20:44  #240
会员
文卓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78
发帖数: 173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你的心在动
六祖慧能在南岭十三年后下山,来到广州的光孝寺,进得山门,就看见主持讲经,众弟子认真地听着,唯有两个小和尚在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一个说:旗杆上的经幡在动。另一个说:不对,是风在动。六祖听后接上话题就说: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主持听闻大惊,知道是六祖下山了。这个故事也成为了禅宗的一个很著名的公案。

如果说别人说了什么就能让某些人误入歧途的话,说明某些人早已经入了歧途。如果某些人不是胸无点墨的话又怎么可能被别人误入歧途?
如果中国摄影的方向不关某些人的鸟事,别人讨论怎么就象踩了某些人的尾巴似的就开始乱咬起人来?其实某些人大可以不看的。
如果说某些人是为了寻找快乐,那就去自己找吧,谁又没有拦着,干嘛到这里来自寻烦恼,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如果真有什么本事就亮出来,有道理就说道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力。泼妇骂街、泼皮耍赖的干什么?这样就能显得某些人精神上胜利了?
莫非某些人头上长着癞子,就因为我说了个“光”字?
水平高不高无人耻笑,人品出问题了,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现形丢丑,就让天下人耻笑了。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样就惹着你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30):    1   <<  16  17  18  19  20  >>   30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页: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4:11.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